烧伤的急救与护理(烧伤后的急救知识)

概述:烧伤又称灼伤是指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和/或粘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和/或粘膜下深部组织由于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害和临床过程与热力烧伤相近,因此临床上习惯均归在烧伤一类实际上它们不仅与热力烧伤有区别,而且各自之间也有一定区别的烧伤不仅造成皮肤的毁损,而且会引起严重的全身性反应,尤其是大面积烧伤,全身反应甚为剧烈,可出现各系统、器官代谢紊乱,功能失调,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烧伤的急救与护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烧伤的急救与护理(烧伤后的急救知识)

烧伤的急救与护理

概述:烧伤又称灼伤是指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和/或粘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和/或粘膜下深部组织。由于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害和临床过程与热力烧伤相近,因此临床上习惯均归在烧伤一类。实际上它们不仅与热力烧伤有区别,而且各自之间也有一定区别的。烧伤不仅造成皮肤的毁损,而且会引起严重的全身性反应,尤其是大面积烧伤,全身反应甚为剧烈,可出现各系统、器官代谢紊乱,功能失调。

最常见的是热力烧伤,占90%以上,如沸水、火焰、热金属、沸液、蒸汽等;其次为化学烧伤,占7%,如强酸、强碱、磷、镁等;再次为电烧伤,占4%;其他还有放射性烧伤、闪光烧伤等。其中生活上的烫伤和火焰烧伤占84%。

院前处理要点

1、迅速脱离致伤原因

火焰烧伤后应迅速离开火区,尽快脱去着火衣服,灭火后可将烧(烫)伤局部浸泡在冷水中0.5~1小时,以减轻疼痛和损伤程度。热力致伤者,可行“创面冷却疗法”,天冷时注意保暖。

2、对有危及患者生命的合并伤,如大出血、窒息、开放性气胸、急性中毒等,应迅速进行急救处理。

3、烧伤创面现场急救不予特殊处理,不涂任何药物,尤其是龙胆紫一类有色的外用药。

4、口渴者,可口服淡盐水,但不可大量饮用,以免发生呕吐。不宜单纯喝白开水,防止发生水中毒。严重烧伤病人,如有条件,应尽快进行静脉输液。

5、记录患者的伤情,包括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以及现场的急救措施,便于分类和进一步治疗时参考。

6、转运

对中小面积烧伤,原则上应就近组织抢救,以便及时治疗,减轻痛苦。严格掌握转送时机,注意合并症----吸入性损伤、骨折、大出血、眼损伤、中枢神经损伤。早期的严重烧伤患者,应到就近的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治疗。原则上在未恰当处置前不宜长途转运,否则,极易发生休克。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需要转院时,最好在伤后4小时内送达目的地。如不能此时间送到,应就地抗休克,待休克基本平稳后再转送,转送途中要求呼吸道通畅、休克基本控制、无活动性出血等,并应设法输液,给镇静剂,减少颠簸。

急诊处理常规

(一) 小面积浅度烧伤的治疗

轻度烧伤主要为创面处理:包括剃净创周毛发,清洁健康皮肤,一般多在门诊给予清创、包扎等处理。原则:保护创面、预防感染,促进上皮生长。创面污染重或有深度烧伤者,均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并用抗生素治疗。

(二)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

1、 中、重度烧伤因可造成全身损害,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 简要了解受伤史后,记录血压、脉搏、呼吸,注意有无休克、呼吸道烧伤及其他合并伤,严重呼吸道烧伤或面颈部深度烧伤后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需及早行气管切开、给氧。

(2) 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开始输液配血。

(3) 酌情给予止痛剂。休克严重者止痛剂应自静脉注射。

(4) 留置导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比重、pH,并注意有无血红蛋白尿。

(5) 清创,估算烧伤面积、深度(应绘图示意):特别应注意有无Ⅲ度环状焦痂的压迫,其在肢体部位可影响血液循环,躯干部位可影响呼吸,应切开焦痂减压。

(6) 按烧伤面积和深度制定第一个24小时的输液计划(参后)。有休克或休克先兆者,制订初步输液计划,输液愈早愈好。

(7) 广泛大面积烧伤一般采用暴露疗法。

(8) 选用抗菌药物。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 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抗休克补液疗法

烧伤休克的防治原则:烧伤后体液渗出速度一般以伤后6~8小时为最快(严重烧伤渗出持续时间一般为36~48小时)。防治休克的根本问题是改善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减少渗出,及早进行输液,迅速恢复循环血量。

(1)常用补液公式:

①Ⅱ / Ⅲ 度 烧伤面积(%)×体重(kg)×1.5(ml) 2000(ml)=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总量(ml)

②胶体液和晶体液之比一般为1:2。Ⅲ度烧伤面积较为广泛者,可按1:1掌握。

(2)具体要求:

①烧伤后第一个8小时,输入计划总量的半量;后两个8小时,各输入计划总量的1/4量。

②伤后第二个24小时所需补充的胶体液和晶体液为第一个24小时的半量,仍需补给基础水分2000ml。

(3) 监测指标

按公式计算出的补液量是作为起始补液的依据,补液的质、量和速度是否掌握得当,要看治疗中患者的反应,如精神状态、心率和脉搏、血压、尿量。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放置中心导管做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

3、预防感染:

(1)坚持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2)及时积极纠正休克,维护机体的防御功能,保护肠粘膜的组织屏障。

(3)正确处理创面,特别是深度烧伤创面。

(4)抗生素的应用和选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手段。

①抗生素的选择应针对致病菌,及早用药。

②一般烧伤创面的病菌多为多菌种,耐药性较其他病区为高,病区内应避免交叉感染。

③对严重病人并发全身性感染时,可联合应用抗生素,抗菌谱尽量覆盖可能致病菌,从静脉滴注,待细菌学复查报告后,再予调整。

④选用抗生素应注意病人的肝、肾功能状态,以防止和避免大剂量用药的毒副作用。

(5)营养与支持疗法是防治感染的基础

营养支持、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脏器功能的维护等综合措施均很重要。营养支持可经肠内或肠外营养。应尽可能用肠内营养法,可促使肠粘膜屏障的修复。

4、 创面处理与修复治疗

深度烧伤由于坏死组织多,组织液化、细菌定植难于避免,应正确选择外用抗菌药物。目前证实有效的外用药有1%磺胺嘧啶银霜剂、碘伏等,外用抗菌药物只能一定程度抑制细菌生长。烧伤组织由开始的凝固性坏死经液化到与健康组织分离,需要2~3周,在这一过程中,随时都有侵入性感染的威胁。早期切痂或削痂,并立即皮肤移植。

5、 其他治疗:

(1) 重视合并眼烧伤和眼角膜继发损伤的治疗。

(2) 注意畸形的预防和矫正,减少和减轻残疾,以提高患者愈后生存质量。

(3) 提高对烧伤后心理疾病的认识,积极预防和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烧伤后的4个阶段

1. 休克期

组织烧伤后的即刻反应是体液渗出,一般要持续36~48小时。小面积浅度烧伤,体液的渗出量有限,通过人体的代偿,不致影响全身的有效循环血量。烧伤面积大而深者,由于体液的大量渗出和其他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可急剧发生休克。伤后48小时内主要威胁病人生命的是休克,所以临床习惯称为休克期。液体复苏是早期处理最重要的措施。

2. 水肿回吸收期

伤后48小时开始,渗出于组织间的水肿液开始回吸收,临床表现为血压趋向稳定,尿液开始增多。局部渗液重吸收,若大量坏死组织分解产物与细菌毒素入血,病人可表现全身中毒症状和内环境紊乱。

3. 感染期

烧伤水肿回吸收期一开始,感染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浅度烧伤:如早期创面处理不当,此时可出现创面周围炎症。严重烧伤:由于经历低血容量甚至休克的打击,全身免疫功能处于低迷状态,对病原菌的易感性很高,早期暴发全身性感染的几率也高,且预后也最严重。

4. 修复期

组织烧伤后,炎症反应的同时,组织修复也已开始。浅度烧伤多能自行修复,深Ⅱ度靠残存的上皮岛融合修复;Ⅲ度烧伤靠皮肤移植修复。修复期应注意对一些关节、功能部位进行防挛缩、畸形的措施与锻炼。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康复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有的还需要作整形手术。

(作者: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重症监护室 何忠杰 编辑整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鲁思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