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禁忌有什么 端午节遵循老传统

端午节,老人说要“做3事,吃2样,忌1样”,遵循传统,安康如意

时间过得真快,草长莺飞的四月已经被繁花似锦的初夏取代,岁月不断地更迭,端午节日也翩然而至。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在这个传统民俗大节里,我国自古流传下许多民俗活动,有包粽子,赛龙舟、放纸鸢、荡秋千等一系列的端午民俗,这些民俗让我们平淡的生活增加了靓丽的风景。

端午节的禁忌有什么 端午节遵循老传统(1)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北方城市哈尔滨的端午节习俗,在哈尔滨老辈人中有一个传说,端午节要“做3事,吃2样,忌1样”,遵循传统,让生活更安康如意。

说起端午节在东北的哈尔滨可是一个大节日,没有疫情时这个节日过得非常地隆重,人们从五月初四的下午就开始准备过节,哈尔滨最繁华的中央大街两侧早早地规划成了小商贩售卖各种商品的小市场。一个又一个的商贩卖力地吆喝着,吸引着络绎不绝的行人的关注。

端午节的禁忌有什么 端午节遵循老传统(2)

人们从初四的晚上就开始从四面八方来到中央大街,从街头顺着人流走到街尾,或驻足浏览一下街两侧的商品,或给小朋友买点喜欢的吃食和有趣的小玩意,然后穿过地下过街通道,来到美丽的松花江畔,吹着江风,感受着空气中温暖潮湿的空气,感叹一下这幸福地生活。

端午节的禁忌有什么 端午节遵循老传统(3)

做3事

1、踏青

端午节的早晨人们都要早早地起床,一家人要去江边踏青,走百步,寓意这一年身体健康少生病。

端午节的禁忌有什么 端午节遵循老传统(4)

以往,端午节的这一天,从中央大街的这头,整个中央大街,然后是防洪纪念塔,一直到松花江边都是密麻麻的人群,人们开心地踏青、赏景、百步走。

2、采摘艾蒿

艾蒿只有去到江北的野地里才能摘得到,不过它已经成为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商品,早早地就在街头,早市售卖了,所以采摘艾蒿已经演变成购买了,不过寓意一直都在。人们就会把买回来的艾蒿,用红绳捆绑在一起挂在门旁驱蚊防虫。这一把艾蒿可以留到有需要的时候再拿下来,煮水可以洗去很多种疾病。

端午节的禁忌有什么 端午节遵循老传统(5)

3、戴五彩绳和香荷包

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家长们就会把精心准备的五彩绳分别系在孩子的手腕、脚腕和脖子上,传说有辟邪、驱邪的作用,其实是父母对孩子最虔诚的祝福和祈祷,希望孩子一年里健康顺利少生病多安康。

端午节的禁忌有什么 端午节遵循老传统(6)

五彩绳则是用“红、黄、黑、白、青”五种颜色的线绳编成的,这五种颜色象征着五方和五行是吉祥色,到了端午这日家长们就会编好或是买好五彩绳系在孩子的手腕或脚腕上,有辟邪、驱邪的作用,寓意给孩子带来吉祥和健康。

五彩绳要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剪断扔掉,寓意所有的疾病和烦恼都会随着雨水一去不返。

人们还会把香草用漂亮的花布包起来,缝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戴在身上或者挂在床头,保佑家人一年平安。

端午节的禁忌有什么 端午节遵循老传统(7)

吃2样

1、吃粽子

传说包粽子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屈原在端午投江后百姓们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们“蚕食”屈原的身体,人们就把米团投入江中,后来也就演变成吃粽子的习俗。

现在端午节前家家户户都会买了上好的糯米和粽叶,提前把米浸泡一晚上,还要把粽叶放到锅里煮5分钟左右,然后开始包粽子,再把粽了紧紧地摆放到煮锅里,上面压上重物,煮上2个小时,才能吃到香糯的粽子。

端午节的禁忌有什么 端午节遵循老传统(8)

现在的粽子各式各样、不同馅料不同口味,吃起来鲜香软糯,既能品出不同的滋味,同时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福和纳祥的美好愿望。

2、吃鸡蛋

端午节在北方很重要的一个饮食是用艾蒿水煮鸡蛋,鸡蛋煮好后用五彩线编成一个网袋,装上鸡蛋挂在小朋友的脖子上,保佑孩子逢凶化吉,健康平安。孩子们也会聚在一起撞鸡蛋,小一点的孩子还会看到自己的鸡蛋被撞坏后大哭,节日的气氛就在家长哄孩子的欢乐声中达到高潮。

端午节的禁忌有什么 端午节遵循老传统(9)

这一天的鸡蛋还会被巧手煮妇做成各种美食,让端午节让人们增加了许多大快朵颐的快乐。

端午忌做1样

忌说端午快乐

平时的节日人们问候时都会说一句节日快乐,不过唯独端午节很特殊,是不能用快乐来祝福的。因为端午节是用来纪念我国楚人屈原投江的纪念日,因其事件的悲凉和警世,因此端午的确不适合说“快乐”。我们的问候语就要换成端午安康,祝福平安康健之意。

“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端午佳节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习俗?欢迎一起交流,祝各位端午安康!!!

我是青春美食集,烹美味,做佳肴是我的爱好 ,愿意每天为您分享家常菜的做法!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点赞,转发和分享,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