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安徽蒙城黄庄战斗记(安徽一个县1965年建县)

安徽省,简称“皖”,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因1667年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下辖16个地级市,包括6个县级市、55个县、44个市辖区,全省常住人口6195.5万人(2016年末)。

1948年安徽蒙城黄庄战斗记(安徽一个县1965年建县)(1)

固镇县,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北岸,南邻蚌埠市区,北毗灵璧县,东接五河县,西连宿州市区、怀远县。

固镇县境,秦朝属泗水郡辖地。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始置谷阳县(治今固镇县谷阳城);高后元年(前187年)封洨侯国(治今固镇县濠城镇);征和元年(前92年),改置洨县。新莽时,改洨县为育城县。东汉时,谷阳县设置不变,育城县复名洨县。三国时,废谷阳县,并入洨县和蕲县(治今宿州蕲县镇)。

南朝刘宋时,废洨县,侨置阳平县(治今固镇县谷阳城),隶属于阳平郡(治今固镇县谷阳城)。北朝北魏天安元年(466年),北魏占据了淮北,阳平县废而复置,仍隶属于阳平郡。南梁普通五年—七年(524年~526年),南梁攻取了北魏的阳平郡,置仁州(治今固镇县新马桥镇仁和集),阳平县属之。东魏武定六年(548年),攻取南梁阳平郡后,改为谷阳郡,并改阳平县为高昌县(治今固镇县谷阳城),隶属于谷阳郡。

南北朝时期,蕲县建制也经历频繁变化,北齐时改名为蕲城县;至北周时,谷阳郡领高昌县和临淮县,蕲城郡领蕲城县,均隶属于仁州(治今固镇县新马桥镇仁和集)。

隋朝开皇六年(586年),废高昌县,降谷阳郡为谷阳县;废蕲城郡,改蕲城县为蕲县;大业二年(606年),废仁州,临淮县并入谷阳县,县境分属谷阳县、蕲县。

唐朝显庆元年(656年),省谷阳县,并入蕲县;此后直至五代,县境分属蕲县、虹县。

北宋及金朝,县境分属蕲县、虹县、灵璧县。元朝时,蕲县、灵璧县并入宿州,后复置灵璧县,县境分属宿州、灵璧县、虹县。

明朝时,县境分属凤阳县、怀远县、宿州、灵璧县。清朝时,县境分属宿州、灵璧县、凤阳县、怀远县。

民国时,县境分属宿县(宿州改)、灵璧县、凤阳县、怀远县。

建国后,县境分属宿县、灵璧县、五河县和怀远县。

1964年,国务院决定以宿县、灵璧、五河和怀远4个县各一部分行政区域设立固镇县;1965年7月1日,固镇县以固镇为治所,正式成立,属宿县专区;1983年7月1日,改隶蚌埠市至今。

1948年安徽蒙城黄庄战斗记(安徽一个县1965年建县)(2)

固镇县总面积1363平方公里,下辖11个乡镇、1个开发区,总人口64.09万人(2015年)。

公元前202年,著名的“垓下之战”即发生于今固镇县境内,开启了汉朝400年基业,留下了“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动人故事,“垓下遗址”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8年安徽蒙城黄庄战斗记(安徽一个县1965年建县)(3)

而最新考古发现了4600年前的垓下史前城址,被专家称之为“大汶口文化第一城”,填补了安徽省无史前城址的空白,获“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垓下城址”也被评为“淮河流域第一城”。

固镇县历史名人:陈咸(西汉名臣)、陈宠(东汉丞相)、陈忠(东汉文官)、徐大鹏 (清朝武解元)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