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发嘤嘤嘤(繁简嘤嘤嘤)


为什么要发嘤嘤嘤(繁简嘤嘤嘤)(1)


汉字的字形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着复杂而长期性的演化,由繁到简则是新文化运动后必然的产物。不可否认,简体字是快速扫除文盲的大功臣,字形浅显易懂,更方便人们学习。但是这也不能成为让传统文化流失的理由,有时我们不得不好好想一想,从繁到简的演变中我们到底缺失了什么。

从“愛” 到“爱” ,从“義” 到“义”,我们的爱里缺少了心,义字下面少了个我。爱可以让萎靡的人们重振旗鼓,这是一种纯洁的力量。而拥有一颗爱心便是通往爱的第一步,如若不然又怎么用爱来创造一切?爱者若是缺了心,付出和得到的只不过是盲目的交易,谈不上人与人之间牢不可破的共同经历。在心外面传达出的一种爱意,充其量算是一种欲,如果将这视作爱,无非是玷污了爱这高尚、温暖的美德。

没有融入心的爱不是美丽的,假如用这种爱对自己敷衍了事,就算让它浑身涂满蜡油,就算把它放置在太阳上面,很快也就会灭掉。爱是宏伟的,是连心的,更是美的,但人的情感远不止爱情,情义也是一种情感。做人离不开情义二字,情字范围太广,就一个义字来说,要是故作不关己事,不闻不问,那顶多算是对己有益而对人无义。“求在我者,仁义礼智;求在外者,富贵利达。”可见,义字舍不了一个我,有我才有义,有义方显我。仁义之人无敌于天下,不昧着良心处事做人,哪怕是在火车站旁也能安然入睡。义要从自己做起,即从我出发,能够先让别人感受到你想感受的甜头,而自己去品尝那别人最不想品尝的苦头,这才是大义凛然,也是人与其它之别,是人贵为生物之宰的一大资本。试想蔺相如要是没有舍小我而成大我之义,又凭什么得以完璧归赵呢?上帝的理智,人类的良心,在极静的声音中摸索不亏义的正路,唯有以我为首的义方可屹立不摇。

从“親” 到“亲”,从“鄉” 到“乡” ,相亲却不能相见,望乡却不得望郎。父母的呼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然而现在许多父母就连见自己的孩子一面都十分不容易,这是不应该的。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会打磨美,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可以生存调遣的空间,但这个距离若是离家人离得太远了,或是从中形成了芥蒂,就会像回到那物是人非的家乡,只怕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假如有一天你的父母老了,你知道他们最希望的是什么吗?你愿意去陪着他们吗?先不急着回答,再想想,假如有一天你老了呢?

相见才能够相亲,故人依旧才是故乡,所谓故乡不一定是曾经的那一片故土,也是曾经的那群人。见上一面经常可以绰绰有余地替代最为高贵的献礼,孰轻孰重,寸草心换来的更应该是相见相识的三春晖。

从“澀” 到“涩” ,从“競” 到“竞”,苦涩的沙不再此起彼伏,竞争的我们不再相互枕靠。人只有在与苦难拼斗的过程中才能保持坚忍的态度,你越是期待幸福的来临,在这无涯苦海中就会陷得越深。换句话说,是不是幸福就一定是不好的,也不是这样。在我党的带领下,中国的社会经济逐步欣欣向荣,这涩味儿自然是少了许多。为何这苦涩的涩只留下一刃即止,因为中国现在只需要一把刀,一把充满信心能够强国强民的刀,刀上一个点在做,旁边三个点在看。做事的点加上管事的刀就成为了刃,无比沉重,因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而这个止不是要中国的发展止步,而是要停止腐败等恶行以及内忧,这把刃架在止字的头上,就起到了一个监督、督促的作用,更有边上三个雪亮亮的点在,何愁藕断丝连而除之不尽呢?人们常说“苦难显才华” ,但是说苦涩是人类升华的格调也是有误的,太过难以承受的枯涩之苦往往会将人类与炼狱拉拢,靠决心与一股子劲拼取得的幸福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涩已然变少,这是不可争的,但苦涩的难关总会有,战胜的方法也总会有。

我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有滋味了,竞争的意识也越来越先进了。起初,竞是两两结合的,人们脑海中认为竞争必然是人与人之间的逐鹿,而今,人们懂得了竞争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与自己竞争也是有必要的。“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过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竞争的概念是必须要有的,如没有麦当劳的消费竞争,何来肯德基快餐霸主的地位。可不妨也和自己的影子赛一赛,不要嫌弃他,毕竟那也是曾经的你,关键是要比过去做得更好。

从“窮” 到“穷” ,从“認” 到“认”,以往鞠躬坠了青云志的人依仗一个力字站了起来,以往认命言忍的人开始相信人定胜天。贫穷不是一种罪过,也不是什么羞耻的事,主要得看你为何而穷。在完全打倒封建帝国之前,跟穷字挂钩的人一笔皆是卑躬屈膝,甚至遭到其他人的冷眼相视。这和社会结构的性质是有紧密关系的,所以现在人们开始以个人的力改变贫穷,或是改变贫穷的本质,不再有命中注定穷一辈子的念头。穷常常更能引发一个人的斗志,因为你看,它下面不是还有那么大一个力呢吗?高贵的人格品质不会被穷所拘束,重要的是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在物质上要不苟宝贵、不图贫贱,精神上则因人而异,无需强求。贫穷的日子总会过去,即使贫穷不走,日子也会走,不过,千万别让自己知识和思想上的力穷尽。

话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又有人算不如天算的怨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依赖以及皇天不负有心人的感慨,故出了一个成语,叫听天由命。这个词语不算是贬义的,人总归还是要顺着天走的,曾经有想要斗老天的人基本上都未得偿所愿,更多的是杞人忧天。而在这个相信有神胜过信仰宗教的时代,人们用“事在人为,人定兮胜天”的思想搏击平庸凡俗的人生。为了存活得更有情调、特色,认人不认命,言忍不言弃,先清楚地认识自己,再去干一番大事业。

无可厚非,繁体字更能使人们获得美学享受和精神享受,书法家们也因此倾向于繁体字,毕竟笔画多的字搞起艺术来更加美观。相反,以简单明了著称的简体字虽然少了一分艺术的气魄,却着实更贴近民生的习惯,在汉字拉丁化下彻底地挽救了汉字的存亡。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无论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是中国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理应受到国家与人民的爱戴并传承下去,想想字与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那都是古人千挑百选留下的经久不衰的文化精髓,我们真要拿它当命看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