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进课堂 教育更阳光(让劳动教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5月5日《澎湃新闻》),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劳动进课堂 教育更阳光?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劳动进课堂 教育更阳光(让劳动教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劳动进课堂 教育更阳光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5月5日《澎湃新闻》)

对新方案的这一变化,不少“70后”“80后”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啦!劳动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81年3月,《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颁布,劳动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板块;2000年1月,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取消了必修课中劳动技术课的单独设置,改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

近年来,不少学生及家长的劳动观出现了偏差,导致一些孩子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小学生不会剥熟鸡蛋、不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到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搞卫生……学生不爱劳动的表现千奇百怪。而学校劳动课多是纸上谈兵,常被漠视,学生劳动观念偏差、劳动技能低下,着实令人忧虑。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不仅关乎人的健康和智慧,也关乎人的快乐和美好。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而不爱劳动、不会劳动,轻则让人丧失基本技能与生活常识,耽于安逸,沦为好逸恶劳、不劳而获之人,重则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缺少立业创新之本。重构劳动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制度建设作了系统设计和部署。此次《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要求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设置10个任务群,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这份细致、系统的学生劳动标准是劳动教育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呼唤新型劳动教育。各学校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最新标准要求,全面推进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纠正偏重分数的教育误区,根据学生的成长特征安排科学的劳动课程,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健全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可感性、可学性、可用性的劳动课程。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以身作则、热爱劳动,带领孩子从日常生活中体会到劳动的愉悦感、获得感。

总之,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综合必修课程,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多方配合,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获得真正的劳动技能,让劳动光荣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广大学生争做崇尚勤劳、全面发展的快乐劳动者,从而激发出整个社会源源不竭的创造力。(斯涵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