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的真实地位(名人历史百科王中之王)

楚庄王的真实地位(名人历史百科王中之王)(1)

【名人简历】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吕、侣。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旅而不是芈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功过】

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成语典故】

因猎求士

出处:汉·刘向《说苑·君道》

赏析:楚庄王常常喜欢打猎。他的夫人樊姬去劝阻他。始终不听。樊姬无法。就不吃肉了。楚庄王才觉悟了。改过自新。对于国家大事。非常的勤谨起来。楚庄王时常称赞虞邱子的贤德。樊姬说。这并不算得是忠臣。我服侍君王。算起来有十一年了。曾经访求美女。献给君王。比我好的有两个人。和我同等的有七个人。现在虞邱子做楚国里的丞相。也有十多年了。除了他自己的子弟宗族亲戚以外。从来没有保举过好人进来。难道贤人是这样的吗。虞邱子听见了这番话。觉得大大的惭愧。于是就把孙叔敖举荐上来。楚国因此得以称霸。

楚庄王的真实地位(名人历史百科王中之王)(2)

一鸣惊人

出处:《韩非子·喻老》:“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释义:鸣:鸟叫。一声鸣叫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赏析:楚庄王即位近三年以来,他整天打猎、喝酒,不理政事,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子,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这一天,大夫伍举(一说申无畏)进见楚王。楚庄王手中端着酒杯,口中嚼着鹿肉,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他眯着眼睛问道:“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还是要看歌舞?”伍举话中有话地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您请教。”楚庄王一面喝酒,一边问:“什么谜语,这么难猜?你说说。”伍举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您请猜猜,不鸣也不翔。这究竟是只什么鸟?”楚庄王听了,心中明白伍举的意思,笑着说:“我猜着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鸟。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

过了几个月,楚庄王这只大鸟依然故我,既不“鸣”,也不“飞”,照旧打猎。喝酒欣赏歌舞。大夫苏从忍受不住了,便来见庄王。他才进宫门,便大哭起来。楚庄王说:“先生。为什么事这么伤心啊?”苏从回答道:“我为自己就要死了伤心。还为楚国即将灭亡伤心。”楚庄王很吃惊,便问:“你怎么能死呢?楚国又怎么能灭亡呢?”苏从说:“我想劝告您,您听不进去,肯定要杀死我。您整天观赏歌舞,游玩打猎,不管朝政,楚国的灭亡不是在眼前了吗?”楚庄王听完大怒,斥责苏从:“你是想死吗?我早已说过,谁来劝谏,我便杀死谁。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傻极了!”苏从十分痛切地说:“我是傻,可您比我还傻。倘若您将我杀了,我死后将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这样下去,楚国早晚是要灭亡的。您就当了亡国之君。您不是比我还傻吗?我的话说完了,您要杀便杀吧。”楚庄王忽然站起来。动情地说:“大夫的话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说的办。”随即,他便传令解散了乐队,打发了舞女,决心要大干一番事业。楚庄王首先整顿内政,起用有才能的人,将伍举、苏从提拔到关键的职位上去。当时楚国的令尹和斗越椒野心勃勃,想要篡位。楚庄王便任命了三个大臣去分担令尹工作,削弱了他的权力,防止斗越椒作乱。

楚庄王一边改革政治,一边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军士,准备与晋国决战,雪城濮之战的恨。他在即位的第三年,率兵灭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县一带);第六年,战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战败了陆浑(今河南嵩县北部)的戎族。其间还发生“问鼎中原”的故事。以后,楚庄王又陆续让鲁、宋、郑、陈等国归顺,他继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之后,也当上霸主。他前后统治楚国二十三年,使楚国强盛一时。

问鼎中原

出处:《左传》。

释义: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赏析: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

楚庄王的真实地位(名人历史百科王中之王)(3)

肉袒牵羊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释义:表示犒赏军队。

赏析:这是一种古代战败投降的仪式。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攻打并占领了郑国,郑襄公光着膀子牵着羊向楚庄王跪地求和,并且答应把郑国土地割让给楚国,郑人从此做楚人的奴隶,只求一块不毛之地度过余生。楚庄王见郑襄公真心悔过,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帝肉袒牵羊,舆榇衔璧,出降。”

【人物传说】

楚庄王选正宫娘娘

春秋战国时,楚国有个国君,号称楚庄王。传说他登上宝位三年,连正宫夫人都没立一个,终日只和宫女们饮酒作乐,从不过问朝政,自个儿逍遥自在快活似神仙。后来,在大臣们的苦苦劝谏下,楚庄王才打算立一位正宫夫人。于是,在所有的妃子里挑来挑去,才选中了两个人:一个叫樊姬,一个叫郑姬。论相貌,她俩都可与月里嫦娥比美;论才华,她俩也是半斤对八两,不相上下。可是正宫夫人只能立一个,到底立谁好呢?楚庄王真好比两手提篮——左篮(难)右也篮(难)。想来想去,只好想出了这么个主意。

这天,他把樊姬和郑姬一齐叫来,对她们说道:“寡人限你们二人在三天后,送给我一份礼物,谁的礼物我最需要,就立谁为正宫夫人。”说完,挥了挥手示意退下,并吩咐她们回宫去做一切准备。

先说郑姬回到宫里后,连饭也没顾上吃,就着手准备礼物,好抢在樊姬的前头。可是一想,难住了:庄王乃一国之王,他还需要什么呢?郑姬抱着脑壳想呀,想呀,真是越想越关键,越想越湖涂。忽然,她灵机一动,叫来一个贴身宫女,命她悄悄去樊姬宫里打听,看樊姬在准备什么礼物。不一会,那宫女回来对郑姬说道:“娘娘,樊姬什么也没准备。”郑姬将信将疑,问道:“你看见她在做什么呢?”宫女答道:樊姬正在擦瑤琴,看样子她是想弹琴呢。”郑姬听罢,心里突然一亮,对宫女说:“你呀,真是个木头脑壳!难道你不晓得,大王每天都要听人弹琴吗?告诉你,樊姬是想把瑤琴擦干净,好送给大王呢。”说着,从里屋抱出一架瑤琴,吩咐宫女:“我们这架瑤琴比她那架还要好呢,快把它擦干净,我好送给大王。”郑姬心里有一种快感。

第二天,郑姬又命宫女到樊姬宫里去打听,宫女回来说:“娘娘,这一回樊姬可真的什么也没有准备。”郑姬不信,问道:“你又看见她在做什么呢”宫女答道,“我刚进去,就见樊姬抱出一盒围棋,我问她抱出围棋做什么,她说要和宫女们下棋呢。”郑姬一听,用手点着宫女的额头说:“你呀,真是个石头脑壳!你怎么能信她的话呢?难道你不晓得,大王每天都要和人下棋吗?樊姬是想把围棋擦得干净后,送给大王呢。我们不是刚买了一盒新的吗?快去把它擦一擦吧!”郑姬心里不免得意起来。

第三天,郑姬决定亲自到樊姬那里探听虚实。她悄悄走到窗户边,朝里一瞄,见樊姬正在低头作画,心想:“你樊姬想作画送给大王,可打错了算盘。当初你学作画,我还是你的师傅呢!你能比得过我吗?郑姬赶忙回到宫里,不出半天,就作好了一幅画。挂在墙上左看右看,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如嫦娥一般好看!

第四天清晨,郑姬抢先来到庄王宫里。他把三件礼物,一件一件递到庄王手里,哪知庄王接一样皱一下眉头,弄得郑姬顿时凉了半截。正在这时,樊姬来了。郑姬见她空着两只手,不觉转忧为喜,心想:嘿,我好歹给大王准备了三件礼物,可她什么也没带来,这一回做正宫夫人,我是十拿九稳了!庄王见樊姬空着两只手,眉头一皱,问道:“你给我准备的礼物呢?“樊姬从容地答道:“大王,说实话,那天,从您这儿回去后,三天来,除了弹琴、下棋、作画,给您准备礼物的事,我连想都没想过呢。”庄王一听,脸都气白了:“哼!难道你、你不愿做我的正宫夫人吗?”“不,”樊姬摇摇头,深情地说:“大王,能做您的内助,和您一起治理楚国,这是我最大愿望啊!“哼!说的倒好听!可你,为什么不照我的话去做?”郑姬见庄王动了肝火,连忙帮腔:“是呀,那天大王说得清清楚楚,谁送的礼物大王最需要,就立谁为正宫夫人。”樊姬微微一笑,望一眼庄王,又看一眼郑姬,说:“请问,大王眼下究竟最需要什么呢?难道不就是立一位正宫夫人吗?”“这——”郑姬一下被问住了。楚庄王愣了愣神,望着光彩照人的樊姬,恍然大悟,对樊姬连声说:“对对对!我什么都不需要,眼下最需要的,就是你这位正宫夫人!”从此,樊姬辅佐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成为一代万王之王的霸主!

千手千眼菩萨和香山寺

香山寺掩映在宝丰东南的火珠山群峰之间,凡到此游览过的人,都知道寺内有一座千手千眼的菩萨。据老年人讲,这座规模宏伟的庙宇,是经楚庄王盖起来的,那座神态维妙的菩萨是庄王专为他的小女儿妙善三皇姑塑造的。楚庄王五十那年,染上种怪病,终日头晕脑胀,昏昏沉沉,朦朦胧胧。皇后遍请名医,多方诊治,不但不见好转,病情反而日益加重,不到三个月,楚庄王就瘦的皮包骨头,气息奄奄,大有“驾崩”的兆头。一日,官门外走进一个四海云游的巫医,声称他能治好庄王的疾病,当即开了一个药方,不过他说,需用亲骨肉者的眼和手做引子这剂药才能生效。庄王下召把出嫁的大女儿、二女儿召回宫。皇后哭着对她们讲明了前因后果,指望她们尽心行孝,治好楚庄王的病。听母亲说完,大皇姑眨眨眼看看妹妹说“哎,剁了手非疼死不中!”二皇姑向姐姐瞟了一眼说“哎,剜了眼不丑死才怪哩!”说完,姊妹俩就走开了。

三皇姑听到了这个消息,一颗善良的心在痛苦和矛盾中绞痛,她想去搭救庄王,又记恨他对自己的遗弃,不去为父亲治病,又觉得于心不忍,最后她想,“自己信奉佛教的宗旨就是要普渡众生脱离苦海,更何况他是自己的父亲!要是看着自己的生父死而不顾,还谈什么修身行善?”想到这里她就一直朝京城走去。回宫拜罢皇后,三皇姑就让那巫师剁掉了她的一只手,挖出了她的一颗眼珠。庄王吃了巫师配制的药,果然痊愈了。他被女儿的孝心感动,决定在香山为女儿修一座寺院,在寺里为女儿塑一尊巨大的金像。三皇姑虽然残废了,但她的心是美的,现在她更爱美了。她听说庄王要为自己塑像,就对父亲说“父王,听说您要为女儿塑像,女儿很感激,但要是塑像可不能照现在的样子啊,您一定给我塑一尊全手全眼的像?”年迈的庄王耳聋眼花,况是在大病之后,因此他错把全手全眼听成了千手千眼,于是就在这座新建的寺院-香山寺里照三皇姑的模样塑了一尊千手千眼的大佛。从此,三皇姑就被人称为千手千眼菩萨。

楚庄王的真实地位(名人历史百科王中之王)(4)

【生平大事】

初登大位

前614年,一代枭雄楚穆王含恨而终,嫡长子熊旅即位,是为楚庄王。年纪轻轻的王子初立,在令尹子孔监督与辅佐下,为先君穆王发丧。

另一方面,晋国正卿赵盾稳定了国内秩序,再度南下夺取郑国,郑穆公附晋。国内外形势还在一步步恶化,年轻的庄王能做的只能呆在郢都,远远的望着赵宣子收拾旧山河,无奈的目睹着先父十年间构建的中原堡垒又被赵氏捣毁。赵盾召集宋、鲁、陈、卫、郑、许、曹等国诸侯会盟于新城(今河南商丘市西南)。原来依附于楚的陈、郑、宋三国改服于晋,入秋以后,赵盾又出兵调停周王室纠纷,威势大振。

楚庄王继承王位,楚国内部亦正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之中,这不单是因楚穆王去世而引起的。早在前615年,楚国就因令尹成大心之死而发生动荡,楚穆王任命成大心的弟弟成嘉(字子孔)继任令尹,屈从于若敖氏家族的属国舒国及其附庸宗、巢等国背叛楚国,于是成嘉率军讨伐舒国,俘虏了舒、宗两国国君,并且包围了巢国。

公元前613年,成嘉、潘崇决心彻底消灭叛乱势力,率军再次出征,而派公子燮与斗克(字子仪)镇守国都。

斗克曾为秦军所俘。后肴之战中秦军惨败给于晋,急于联楚抗晋,才将斗克等人释放回国。斗克回国后一直郁郁不得志,而公子燮欲替成大心为令尹却败给了成嘉,二人臭味相投,很快有了谋反之心。

公元前613年秋天,公子燮、斗克趁令尹子孔出兵征战,宣布郢都戒严,又人行刺成嘉,阴谋失败。成嘉和潘崇迅速回师围攻郢都。八月,公子燮和斗克人挟持楚庄王从郢都突围,准备外逃,挟持庄王,另立政府。途经庐地的时候,二人被庐大夫戢梁诱杀,楚庄王才得以获救,重返郢都。

庄王亲政

斗克只是若敖氏旁支,竟也足以拥兵自重,挟持庄王。如果换成是整个若敖氏家族一起行动,此时的楚庄王则完全没有抵抗之力。不管庄王有多大的雄心壮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前612年,赵盾派遣上军将郤缺率领晋国上、下二军奔袭一直依附于楚国的蔡国(今河南上蔡县一带),竟在楚国的家门口向蔡国发起猛攻,蔡庄侯一面抗拒晋军,一面派人向楚国求救,楚庄王视而不见。不久蔡都失陷,国破家亡之际,蔡庄侯只能与郤缺签订城下之盟。蔡庄侯丧权辱国,于第二年就悲愤而亡,楚王宫依然载歌载舞。

公元前611年,楚国发生大饥荒。巴国东部的山戎族趁机袭扰楚国西南边境,一直打到阜山(今天的湖北房县一带)。楚国人组织防御,派部队在大林一带布防。东方的夷、越之族也趁机作乱,派兵入侵楚国的东南边境,攻占了阳丘,直接威胁訾枝(今天湖北钟祥一带)。一直臣服于楚国的庸国也发动各蛮族部落造反,而前不久才被楚国征服的麇国人也带领各夷族部落在选地集结,准备进攻郢都。短短三年间,各地的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往郢都,各城各地都开始戒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天灾人祸逼得楚国几陷崩溃。而那位少不经事的楚庄王,却一如既往地躲在深宫之中,整日打猎喝酒,不理政务,朝中之事交由成嘉、斗般、斗椒等若敖氏一族代理,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子,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

直至前611年,楚庄王依旧在花天酒地,依偎于国君而生存的诸大夫心急如焚。

楚庄王终于同意了伍举、苏从等人的建议,决定此后远离酒色,亲自处理朝政。

楚庄王的真实地位(名人历史百科王中之王)(5)

饮马黄河

公元前605年,楚庄王曾经率领楚军北上,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主力大军开至东周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当年即位不久的周定王闻讯忐忑不安,派巧言善变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接见王孙满,二人谈论天下大势,楚庄王一时兴起,向王孙满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挑战周王室的权威,欲完成祖先“窥中国之政”的夙愿,其勃勃雄心昭然若揭。

邲之战,楚军大破晋军,扬眉吐气的楚庄王终于宏图大展,光耀祖宗,显达后世,也正应承了当年苏从、潘琮对他寄予的厚望——“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稳固霸权

前595年,楚庄王遣申舟使齐,挑衅宋国,遭到宋文公及右师华元等人的反感。宋国人一不做二不休,杀死申舟,楚庄王即可以此为借口,向宋国出征。至这一年九月,楚庄王已亲率楚国精锐部队包围宋国都城,作为对晋国示威于郑国的报复。面对楚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宋文公带领臣民坚守城池长达半年,城内已是易子相食,饥寒交迫。

第二年开春,宋文公派遣乐婴齐往晋国,向晋景公求救。晋景公意欲遣军救宋,大夫伯宗反对出兵,认为此时楚军国势鼎盛,有上天眷恋,难与争锋。晋景公纳其言,派遣解扬告知宋国人晋援将至,并鼓励宋国人坚持抗战。事实上,晋景公还没有从邲之战的阴影中走出来,不敢再轻易向楚军宣战。

至前594年五月,攻守双方都不能再坚持。宋右师华元突围,趁夜潜入楚营,登上子反的床。子反不备,为华元劫持。华元对子反将宋国国情据实以告,子反醉醺醺的也告诉华元:“楚军的粮草只剩几日之用”,无奈之下,子反与华元私下盟誓。后子反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告知楚庄王。庄王知道吞宋已成妄想,更担心此时晋国的后来居上。楚庄王下令撤军,与宋国握手言和。

自此长达8个月之久的跨年度攻坚战,虽以楚国无功而返而告终,但也让中原诸侯谈虎色变。

人亡霸灭

前591年,英雄一生的楚庄王突然病重,他已经预感到自己不久人世,招重臣至病榻之前,望着太子审。其弟子重、子反,申公巫臣等在一旁听候庄王遗命,知会其意。

这年入秋,楚庄王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与世长辞!令尹子重、司马子反依照庄王意志,拥立年仅十来岁的太子审为楚君,是为楚共王。公子婴齐摄君事,主内外,掌握了楚国的军政大权。

庄王尸骨未寒,贵族间的新仇旧恨迅速暴露,以令尹子重为首的王族与申公巫臣为首的屈氏卿族矛盾激化。子重、子反素恨屈巫,屈巫预感到危机来临,便左右逢源,最终带着寡妇夏姬,流亡他国以避政敌的迫害。子重、子反杀掉了屈巫留在楚国的同族,瓜分了其家族的财产。悲痛万分的屈巫联络晋国外交大使郤至,意欲投奔晋国。晋景公任之为大夫,命其往吴国,教吴人以军阵之术与抗楚之策,吴国始强,令楚国后患无穷。

就在子重、子反为排斥异己殚精竭虑时,晋国正卿郤克以其侄郤至专对楚国外交,与楚人周旋。郤克之志在齐而不在楚,乘楚国重臣反目之际,于前589年出动大军攻伐齐国,齐顷公大败而还,与晋国结盟。楚国联齐制晋的计划彻底破产。为了挽回颓势及霸主荣誉,这一年冬天,子重辅佐楚共王出兵北上,攻至鲁国,号召诸侯会盟。13国代表汇聚蜀城,规模虽大,却各怀心机。这不过是楚庄王昔日功业的最后回光。

楚庄王死后几十年间,楚国国力直线下滑,很快被晋国反超。子重为缓衰败之势,欲与晋国弭兵,平分霸权。楚共王晚年,目睹着晋悼公一次次会盟诸侯,声势昊天,暴病而亡。至楚灵王时,欲重塑庄王之盛却好高骛远,身死人手。楚平王时,奸逆当权,继续沦落;至楚昭王,几为吴国所灭,楚国永恒的退出了争霸行列。楚国的霸业渐行渐远,名存实亡。

【秘闻轶事】

庄王葬马

《史记·滑稽列传》中说,楚庄王有一匹心爱之马,庄王给马的待遇不仅超过了对待百姓,甚至超过了给大夫的待遇。庄王给它穿刺绣的衣服,吃有钱人家才吃得起的枣脯,住富丽堂皇的房子。后来,这匹马因为恩宠过度,得肥胖症而死。楚庄王让群臣给马发丧,并要以大夫之礼为之安葬(内棺外椁)。大臣们认为庄王在侮辱大家,说大家和马一样。从而,众臣对庄王此举表示不满。庄王下令,说再有议论葬马者,将被处死。

优孟听说楚庄王要葬马的事,跑进大殿,仰天痛哭。庄王很吃惊,问其缘由。优孟说,死掉的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堂堂楚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而如今只以大夫之礼安葬,太吝啬了。大王应该以君王之礼为之安葬。庄王听后,无言以对,只好取消以大夫之礼葬马的打算。

庄王葬马这则寓言,从原先庄王执意以大夫规格葬马,到最后庄王答应放弃奢侈的葬马之举,映射了庄王从昏庸之君到圣明霸主的史实。

楚庄王的真实地位(名人历史百科王中之王)(6)

绝缨之宴(明烛治罪)

庄王宴赐群臣喝酒。天色黑了,大家喝得酒酣耳热之际,灯火突然熄灭,于是有人趁机会拉扯美人的衣裳。美人拉断那人的帽带,向楚庄王报告说:“刚才灯火熄灭的时候,有人拉扯我的衣裳。我已经扯断他的帽带拿在手里了。叫人赶快把火点上吧!看看是谁帽带断了。”楚庄王说:“宴赐群臣喝酒,让人喝醉而失礼,怎么可以为了彰显女人的节操而使臣子受辱呢!”于是传令左右说:“今晚同我一起喝酒,不喝到帽带断了,就不算尽兴。”大臣有一百多人,大家都把帽带拉断,然后才叫人把火点上,大家都喝得十分尽兴而离席散去。

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位大臣总是在前面冲锋陷阵,五度交锋五度奋勇作战,带头击退了敌人,最后终于获得胜利。楚庄王讶异地问他说:“我的德行浅薄,又不曾特别优待你,你为什么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到这样的地步呢?”那大臣回答说:“我本就该死!从前喝醉而失去了礼节,君王您隐忍而不诛杀我。我始终不敢因为君王您蔽荫的德行而不显扬地加以报答,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肝脑涂地,用颈上的热血溅到敌人身上很久了!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带断了的人哪!”于是打败了晋军,楚国因此而得以强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楚庄王之“明烛治罪”(绝缨大会),表现了极大地豁达胸怀,相比历史上和今日,许多领导人之性情暴戾,稍有一丝不如意,即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楚庄王不仅有博爱之心,亦有高超处理事务的技巧,显示非同一般的人格魅力,这是作为领导人的核心能力和素质。楚国在楚庄王治国时期能成为春秋五霸,明烛治罪是最好的原因注解。

楚庄王教子守法度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他非常重视法治。楚庄王有外朝的法规:“群臣、大夫、诸公子入朝,有马蹄踏到屋檐下滴水处的,执法官砍断他的车辕,杀掉他的车夫,”这期间太子入朝,马蹄踩到屋檐下滴水的地方,执法官砍断他的车辕,杀了他的车夫。太子发怒了,进去向庄王哭泣道:“替我报仇,杀了执法官。”庄王说:“法是用来敬宗庙、尊社稷的。所以能确定法制,遵从法令,尊敬社稷的,是国家的臣子,怎么可以诛杀呢?违犯法制,废除法令,不尊敬社稷的,是臣下凌驾君主之上,臣下侵犯君主。臣下凌驾君主之上,君主就失去威势,臣下侵犯君主,君主的地位就危险。威势失去,地位危险,国家不能保有,我将拿什么传给子孙?”于是太子就回头跑开,躲避到外面露宿了三天,面北一再拜请给予死罪。

这个故事赞扬了楚庄王以身作则、不顾私情,坚决实行法治的精神。法制能否推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君主的态度是否坚决,对犯法者是否一视同仁。

【名人评说】

王贵民《应该充分评价楚庄王的历史地位》:春秋五霸,世人盛称齐桓、晋文。固然,宋襄争霸,为时短促;秦穆霸业,只及“西戎”,都不足与桓、文相比。但是,楚庄王的霸业却大不一样。他20来年的争霸活动,有声有色,文治武功,荦然卓著。于楚史,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于春秋史,其武功可与桓、文并列,而谋略文采或有过之。所有事迹,春秋史乘备载,这是历史发展使然,人意之造作,非凭空的过誉。

【历史遗迹】

楚庄王台

位于荆州城北8公里处纪南城内东北隅。《水经注》载:台“高三丈四尺,南北六丈,东西九丈”。现高6米,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楚庄王公元前613年至前590年在位,是楚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97年,晋楚之战,楚获大胜,威震九州,庄王为安抚列国君主,建筑高台,邀请列国君主来此聚会,众诸侯推庄王为盟主。此后“远者来朝,近者入宾”,庄王威望日重,楚国国势日强。后人因而谓此台为钓诸侯台,故又名“钓台”。

楚庄王的真实地位(名人历史百科王中之王)(7)

【历史启示】

楚庄王善于收集众人的智慧

楚庄王在位时,楚国的国力日渐强大起来,他就起了要与周天子分庭抗礼的念头。楚庄王陈兵在周朝的边界,想威胁周天子,夺取一半的江山。

有一天,楚庄王和令尹虞邱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一直谈到半夜才回宫。夫人樊姬见了他,问他感觉令尹虞邱这个人怎么样,楚庄王说:“虞邱是个贤能而忠厚的人。”樊姬却说:“如果虞邱贤能,应该向大王推荐贤士才对。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楚国有数不清的人才,虞邱想用自己一个人的智慧掩盖大家的才智,这是不对的。”

第二天,楚庄王又找虞邱议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他。虞邱听了,连忙说:“大王说的有理,怎么以前我没有想到呢?以后我一定为大王寻找贤能之士!”

此后,虞邱一有时间就到处查访。后来,他为楚庄王找到了孙叔敖。

楚庄王提拔孙叔敖做了楚国的令尹,总管楚国的军政。孙叔敖百般推辞,但是楚庄王心意坚决,孙叔敖只得受命。

孙叔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上任后,改革了楚国的法令制度,去掉了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制定了新军法。孙叔敖还大力发展农业,修筑水利工程。经过他三年的治理,楚国国库充盈,百姓富裕。

楚庄王见楚国国力强盛,就决定先收服一些中原小国,逐步完成称霸大业。此时,正好陈国内乱,楚庄王发兵陈国,平定了叛乱。

楚庄王想把陈国的土地纳入自己国家的版图,就把陈国的臣子都带回了楚国。

楚庄王得了陈国的土地,义武百官都来祝贺,只有大夫申叔时没有说出自己的看法。楚庄王很不高兴,派人传话给申叔时:“你好像对我很不满意。陈国的臣子无道,杀了自己的君主,寡人讨伐他的罪过,杀了他,吞并了陈国的土地,仁义的名声传遍了天下。你难道认为寡人不应该讨伐陈国吗?”

申叔时马上进宫见楚庄王。他问楚庄王听过“蹊田夺牛”的故事吗?楚庄王说没有,于是申叔时就讲了起来:“有个人牵着头牛,从别人家的田里走过,牛把地里的青苗都给踩坏了,田主人很生气,抓住了牵牛的人,抢了他的牛作为补偿。如果这两个人打起官司来,大王认为应该如何裁决呢?”

楚庄王说:“虽然牛踩坏了青苗,但是田主人抢人家的牛也有些过分了。应该让牵牛人赔偿田主人的损失,把牛归还给牵牛人。”

申叔时说:“大王裁决这件事情这么开明,为什么在处理陈国的事情上却如此糊涂呢?陈国的臣子杀了自己的君主,他的罪行也只不过是犯上作乱,还不到让陈国灭亡的程度吧?大王讨伐了他的罪过,已经足够了,却又灭了陈国,这和抢了人家的牛有什么区别呢?”

楚庄王一听,觉得有道理,立刻下令召见陈国的臣子,让他们找到陈灵公的后代,立为陈国国君,然后让陈国复国。

诸侯见楚庄王灭了陈国以后,又重新建立了陈国,全都心悦诚服,楚庄王名声大振。

楚庄王听从夫人的劝告,访求良才,使楚国强大了起来。他还采纳申叔时的意见,复立陈君,又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楚庄王明白,自己再能干,也只是一个人的智慧,如果能够将全天下人的智慧都征集起来,国家才能够强大。所以,楚庄王极力地招贤能的人来辅佐他,并且非常虚心地听取臣子的意见。他能够将别人的思想变为自己的行动,将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财富。这种善于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的做法,很值得现代人去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