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

#创作挑战赛#

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却总是忍不住对自己的孩子发脾气,孩子则觉得父母不理解他们。

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1)

我们都想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父母内心深处怀有的赤诚。但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是因为养育孩子不是一件仅仅因为爱就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根据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面对这样可怕的数字,我们不禁会思考,其中有多少孩子是因为和父母沟通不畅,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和父母之间因为沟通问题产生的矛盾?”其中一位网友是这样回复的:“沟通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沟通的内容,另一个是沟通的方式”。

从沟通的内容上来说,因为过往经历,认知系统等原因的不同,父母和孩子存在意见不一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对方

从沟通的形式上来说,矛盾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我们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没有很好地理解、传递自己的感受,和顾及对方的感受,才触发了双方的敌对情绪。

如果父母知道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沟通,即使是说话之道稍微改变一点,在和孩子的相处中也会有很大的改变,可以避免许多矛盾的发生。

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2)

许多父母为了很好地和孩子沟通,希望能通过看书学习或向身边的朋友请教来实现,但到了实践阶段,却发现很难学以致用,最后还是按照以往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最温柔的教养》则是一本给育儿的父母带来实践性帮助的书,作者在书中说到:“我想写一本书,像学习外语口语一般,教大家“育儿口语”,即便是很简短的话语,只要坚持练习,总有一天,你也会自然而然地说出最恰当的话”。

书里不仅仅阐明了说话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用实例告诉父母,在具体的场景中应该怎样和孩子沟通,同时书中还涉及了孩子从幼儿期到青少年各年龄阶段父母所需的说话之道。

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3)

用听说过却很生涩的表达,代替熟悉的话语。

孩子放寒暑假时,家里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孩子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想睡晚点再起,但父母却会准时敲门让孩子起床吃早饭。最后孩子即使起床了,也会忍不住抱怨:“起床就起床,为什么总是不能好好说,就不能温柔一点吗?”

明明是关爱,希望孩子早点起床吃饭,有好的生活习惯和身体,但为什么父母说出来后味道就变了呢?这是因为父母没有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话传递给孩子,孩子听了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最温柔的教养》一书中说:我们常用熟悉的方式对待孩子,因为熟悉会带来安全感。但同时,熟悉也会掩饰新的问题。在我们养育孩子时,熟悉的方式并不一定是好的方式。因为我们在用这些熟悉的方式关爱孩子的同时,可能也会伤害孩子。

中国父母的爱通常是含蓄的,甚至有时还会口是心非。在该表达爱意或该给孩子肯定的时候,我们总是心里高兴,口上却习惯说着不要骄傲,要谦虚的话语。

这时我们需要抛开那些习惯性的、熟悉的话语。当你想关心孩子,表达爱意时,请直接表达出来。当你工作一天非常想念自己的孩子,回到家时请大大方方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回来了,让我抱抱我的小宝贝们!”

只有当爱意明确表达出来时,对方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你所给予的爱。而这些温馨的点滴则会汇集成日后长久的幸福。

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4)

用简短且温柔的话语,对孩子说“不”。

除了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爱意,许多父母也不知道怎么拒绝孩子。怕一旦拒绝孩子,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够爱他,同时也怕伤着孩子的自尊。但如果在是非对错面前父母没有明确的态度,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他的错误做法是正确的,让孩子失去分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在准则面前,父母都应明确的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当孩子发生这些准则错误时,父母应有明确的态度

最近几年因为疫情原因,我们出门都需要带好口罩,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在保护他人,但小孩子可能会因为戴口罩引起的不适而拒绝戴口罩。这时许多家长会置之不理或是用吓唬的方式让孩子带好口罩,但这都是不可取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书中给我们的“育儿口语”是:“你也很害怕吗?带好口罩就能远离病毒,这很重要哦,你已经做得很好啦”,这样既让孩子知道父母理解他此刻的感受,又告诉他戴口罩的重要性和面对这件事情时该有的正确做法,还对他目前的表现进行了肯定。

父母要教会孩子:遵守规则不等于胆小懦弱,违反规则也不等于勇敢强大。

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5)

只说有用的话,巧妙使用“十字法则”。

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洗澡,不愿按时睡觉,不愿好好吃饭,做父母的你,会怎么样呢?有的父母会开始讲道理,有的父母会直接教训或是威胁孩子。但父母需要知道,当问题出现时,要用简洁的话语进行表述,交给孩子事情的正确处理方式,而不是让孩子感到混乱和委屈。

当孩子不愿意洗澡时,父母只需对孩子说:“走,洗澡去”这时如果孩子愿意配合,请记得夸夸孩子,如果孩子不配合,也只需让他洗澡,洗完后对孩子说一句“现在洗好了”,再让他离开。如果这时父母只顾发脾气,说许多和洗澡无关的话,这只会在消耗父母和孩子精力的同时,让孩子不明白此刻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为了有效的传达自己的想法,说明对话的重点,父母可以使用“十字法则”,也就是在关键时刻,父母对孩子进行表述时,字数不要超过十个字,这样孩子才能很好的记住事情的关键。

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6)

哭是孩子在宣泄自己的情绪,父母不要试图去操控孩子的情绪,因为情绪是每个人自己固有的一方天地。

父母除了进行有效传达外,在面对孩子哭闹时,也需要让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哎呦,真是个爱哭鬼,尽情的哭吧,没关系,等你哭完了再说”,然后静静的等待孩子。

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7)

当孩子愿意和父母讲述每天发生的事情时,父母需要耐心认真的听孩子讲。

知乎上有篇文章,写得是孩子们最希望父母做的五件事,其中有一件就是谅解。

要理解孩子,就需要先了解孩子,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会变得没有婴幼儿时期那么亲密,父母慢慢地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如果是这样,那你可以问问孩子“你今天干什么了呀?”或“今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尽量让孩子滔滔不绝的讲,父母不要在这时刨根问底,或者猜到下文后,直接给出结尾。这会让孩子心情受到破坏,也会打击孩子与家长沟通的积极性。

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8)

当你像孩子一般大时,想听到父母说的,你的孩子也一样想听到。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小时候,总以为打碎碗是天大的事情》,是的,正如在一开始提到的,因为人生经历和认知系统的不一样,成年人和孩子在面临相同情况时,心境和反应是大不相同的。

小时候打碎碗的你,希望自己的父母怎么对待自己呢?

如果父母说了不是我们的错,我们依然会觉得害怕吧。此刻,还是孩子的我们其实是希望父母能安慰我们,希望父母能说爱我们的。

现在你的孩子,也和你一样,有着相同的期待。

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9)

切勿以偏概全,接受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

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变化,比如当孩子进入小学后,可能会开始说粗话,有的父母反应会非常大,这样做只会把这件事看得过于严重,反倒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需要知道,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暂时的现象,父母要采用中立的态度,然后问问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说,也许他只是觉得好听上口,也许只是因为周围的同学这样说,所以他也跟着说,也许只是把这当成一种正常的表达方式。

弄清楚情况后,再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孩子只是觉得说着上口,那可以交给孩子其他一些顺口的话语,如果孩子误以为这是正常的表达方式,那我们可以告诉他,这种方式不对,说话的语气需要平和一点。

当孩子还处于较小年龄时,有时一件事情父母可能已经告诉或教孩子很多次了,但孩子还是会忘记,这时的父母要接受孩子在这个成长阶段认知系统和记忆系统还没有发展得很好,需要不时地提醒孩子,当他们忘记时,只需要再告诉他们一次或再教他们一次。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还应记得留给他们多的一次机会,因为家长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也无法做到一次就明白,小孩子就更是如此。

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10)

孩子在一件事上不听父母的话,可能只是因为在这件事情上,有和父母不同的想法、看法而已。

书中有这样一个实例,作者的一个学弟来找她,说非常担心自己的儿子,在一次学弟与他儿子的对话中,因为学弟用了比平时更强硬的语气训斥儿子,儿子选择了报警,这让学弟非常的惊慌,面对这么不听话的儿子,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听完学弟的讲述,作者问道:“你的儿子为什么一定要听你的话你呢?”

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时常会忘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就如长大后的我们一样,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也时常会出现意见或看法不一致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会选择相互尊重对方。

但为什么到了孩子身上,父母就一定要让孩子听自己的呢?有的父母甚至以偏概全觉得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就是不认同自己的价值观,或觉得孩子忘记了养育的恩情。但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可能只是因为在这件事情上,有和父母不同的想法、看法而已。

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11)

温暖人心的“理解”。

当家里来客人或是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在道别的时候,好好和对方打招呼,但孩子可能会因为害羞或者错过了最佳开口的机会,而没有很好的道别。这时父母不要觉得孩子不懂礼貌就开始训斥孩子,而应该自己先说“拜拜,下次再见喔”。

孩子口上没有道别,并不能代表他不想道别或者不懂礼貌,虽然形式很重要,但无论何时,更重要的是心意。

脱口秀节目《奇葩说》里面的选手傅首尔有次说,如果当他的亲戚朋友让自己的孩子表演才艺的时候,她会站出来说:“要不我给你表演一个吧?”

虽然许多父母无法向傅首尔这样来答复家里的亲人,但我们需要知道,孩子如果拒绝表演时,我们需要尊重他的决定。

比起外界的奖赏和称赞,孩子更重视父母的认可、支持和鼓励。

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12)

用耳“倾诉”,用口“倾听”,有些话不是为了说出口,而是为了被倾听。

父母经常会觉得孩子还小,或者觉得自己经历得比孩子多,所以将孩子说的话置之不理,而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和孩子交流,这其实就是没有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

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要知道,真正的倾听是一种平等且开放的交流。

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13)

不要变得幼稚,不要忘记初衷。

当我们与孩子相处时,会经常因为孩子的一句话而火冒三丈,会因为孩子所犯的对孩子进行训斥,本来打算好好养育孩子的,可是有时候,就像打乒乓球一样,孩子说一句,父母就顶回一句,最终和孩子吵了起来。

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变得幼稚,要始终记得想好好养育孩子的初衷。

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14)

今天是与孩子对话的第一天。

告诉孩子你有多爱他,去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当孩子犯错时,明确地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并肯定他做这件事情中间的合理部分。

接受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想想自己小时候遇到相同情况下希望父母怎么对待自己。从自身做起,帮助孩子去实践学会的道理。

孩子每一天都会有新的变化,父母每天都会教孩子新的东西,比起快点教会孩子,我们应该想着:“孩子最终总会做好的”。

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15)

所谓父母,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其实就是怀抱着对孩子无限的爱意,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摸索中,陪孩子一起成长。

育儿对话100句(最温柔的教养学会)(16)

好了,关于我读《最温柔的教养》这本书所产生的一些感受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对你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有起到小小的帮助,我将非常开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