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古老的兔子童谣(一首兔子童谣)

作者:黎荔

很古老的兔子童谣(一首兔子童谣)(1)

大兔子病了,

二兔子瞧;

三兔子买药,

四兔子熬;

五兔子死了,

六兔子抬;

七兔子挖坑,

八兔子埋;

九兔子坐在地上哭起来;

十兔子问他为什么哭?

九兔子说,

五兔子一去不回来......

这个兔子童谣,是网上流传很有名的童谣,因为内容有些无厘头,被广大网友推理出各种诡异情节。关于他的说法和解读层出不穷,不尽相同。比如认为这是一个血淋淋的谋杀事件,大兔子病了,要治他的病,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一只兔子做药引。病的是地位、阶级最高的大兔子,五兔子却突然死了,显然是被做成了药引,去“买药”的三兔子是一个杀手,二兔子医生借刀杀人除掉了五兔子,二兔子与五兔子之间到底有什么过节?也许因为爱哭的九兔(一只母兔?),当九兔知道了残酷的真相,情不自禁坐在地上哭起来,因为她爱的是五兔。

我虽然不喜欢这个破案式解读,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故事实在编得曲折离奇、环环相扣,读到最后,居然是一个悲戚的爱情故事。至于其他解读,有认为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是十兔子,他是这个故事的结尾,也是这个故事的主因,其他所有的兔子都是他全盘计划中的一枚棋子。有认为其实从头到尾只有一只兔子,世事艰难,命运多舛,他受到的冲击太大(他是如何变成这样的?其中必然有更多不幸的故事),于是得了精神分裂症,一个人分裂出十重人格......

很古老的兔子童谣(一首兔子童谣)(2)

一首童谣,为什么有这样浓得惨烈又淡得凄迷的苦味?成年人的过度阐释赋予一首童谣太多的社会黑暗面这样合适吗?但这实实在在是一首童谣,据考证,其出处是北京、天津、河北一带流传着的“秃子童谣”。清朝末年旅华美国传教士何德兰(Isaac Taylor Headland)搜集了北京地区流传的一百五十首童谣,著成《孺子歌图》(Chinese Mother Goose rhymes)一书,在这一百多首童谣里,有一首名为“八个秃子”(Eight Bald-heads),与“兔子童谣”有着明显的联系,可能是关于“秃子童谣”的最早的记录。“兔子童谣”毫无疑问起源于秃子童谣,从“秃子”到“兔子”,明显是翻译的人由于南北方口音或者文化不同在传播中产生了一些差异。

在民间流传的“秃子童谣”中,有的版本里大秃子得病,有的版本里五秃子死去,并没有出现类似“大兔子病了五兔子死”的情节,不存在什么阴谋的说法,而仅仅是描述了一个人病死下葬的故事。所以,我认为“兔子童谣”不必过度解读,童谣中的兔子真的有那样错综复杂的关系?事实上,童谣本身给出的信息少之又少,而解读中的“阶级”、“爱情”几乎都是主观猜测,是成年人根据自己的思维与见解把兔子葬歌改编成了一个恐怖童谣。

很古老的兔子童谣(一首兔子童谣)(3)

兔子童谣之所以被越传越神,甚至传得荒诞不经,在于这首童谣用12行79字,平地里建起一座叙事迷宫,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首先,他有明显不合理的叙事。从开始写“大免子病了”,一直到第四句“四免子熬”都顺理成章,但到了第五句“五兔子”突然死了,跟前面都不挨着,这种故意的跳跃,意外的反转,带着刀锋一般的猝然。童谣吟唱到此,出现了一个突发效果之后,没有任何解释,他平平常常地接着往下走:“六兔子抬,七兔子挖坑,八免子埋。”令人震惊又意难平的结尾出现了,九免子突然“坐在地上哭起来”,“十免子问他为什么哭?九免子说,五免子一去不回来”。前十句都是按数字量序排列的,最后却突然从十兔子跳回九兔子,最后落在数字中间的五免子身上。前面刻意淡化、省略、跳过的死亡事件,至此像乌云遮盖的山峰一样凸现出来了。

本来,所有的人对死亡都那么司空见惯,人们已经忘记了悲痛,变得麻木而迟钝,只是机械地做着也许以前做过无数次的抬、挖坑、埋掉的动作。二、三、四、六、七、八这几只兔子都是例行公事,十免子也只是对别人的异常作出反应。除了九兔子,其他兔子似乎是没有心理活动的。他们有反应,但没有反思,也许他们都迷失在各自七零八落的生活里。只有九免子是主动的,他回想起了死去的五免子。哭泣的九兔子意识到,离去的死者再也不会回来了。他是兔子中间的清醒者,一个因受伤害而变得敏感的人,也许也是因为敏感而更加不幸的人。

我觉得这个兔子童谣,就如卡佛小说,大量的留白,没有前因后果、起承转合,对故事的背景、细节没有任何交代,是刻意的半成品,由读者的“脑补”最后完成。所有那些语焉不详、似是而非、出乎意料的表述,也许透露了某种情绪、某个暗示,也许没有。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这个兔子童谣说出了不可言说之物。我个人理解,就是生命的来去,就像一抹浮云,谁也抓不住。活着并非易事,活着本身就是困难的。还有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大兔子病了和五兔子的死有什么关系?也许有关系,也许没有关系,但他们一定分属于不同的世界,高处有高处的不胜寒,低处有低处的压抑与破碎。对于生命的真实境况,大部分人都是沉默的,沉默不是不想说,而是无从说起,只有个把念念不忘的痴心人,突然想起,坐地而泣,悲从中来,短歌当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