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皇后和赵光义(盘点宋太宗赵光义的四位皇后)

赵光义虽然有好色之嫌,但他在治理后宫上并不昏庸,他的后宫不但平和安定,而且人丁兴旺,他的后妃们先后给他生了八个皇子,六个公主(夭折的不算在内),比他哥哥赵匡胤的子女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

宋皇后和赵光义(盘点宋太宗赵光义的四位皇后)(1)

宋太宗赵光义有四个名字,原名赵匡义,字廷宜,后来为了避他兄皇赵匡胤的讳,改为赵光义,登基即位后又改为赵炅,您没看错,就是何炅的炅。

宋皇后和赵光义(盘点宋太宗赵光义的四位皇后)(2)

巧合的是,从表面上看赵光义正好有四个皇后:淑德皇后尹氏、懿德皇后符氏、明德皇后李氏和元德皇后李氏。

为什么说表面上是这样呢? 因为他的后宫里自始至终实际上只有一个真正属于他的皇后。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忽然驾崩,他的弟弟赵光义登上帝位,历史上称为宋太宗。

宋太宗称帝后,并没有立新皇后,而只是追认了两个皇后,这好像证明他是一个不忘旧情,情深意重的人。

宋太宗追认的第一个皇后是他的原配尹氏。尹皇后是相州邺(今河北临漳)人,早在大宋还没建立时就去世了,她被追封为淑德皇后。

宋皇后和赵光义(盘点宋太宗赵光义的四位皇后)(3)

宋太宗追认的第二个皇后是他的继室符氏。符皇后是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人,更是一个无福之人,因为就在赵光义做皇帝的前一年,她不幸逝世了,她被追封为懿德皇后。

提到符皇后,不得不说一下“一门三皇后”的皇亲符家。

符家的男主人名叫符彦卿,符彦卿有勇有谋,名震敌国,又礼贤下士,平易近人,深得满朝文武的敬重,连皇帝都愿意和他家结成秦晋之好,史称“自(周)恭帝及(宋)太祖两朝,赐诏书不名(即不直呼其名)”,《东都事略》则认为符氏“近代贵盛,无与为比”。

宋皇后和赵光义(盘点宋太宗赵光义的四位皇后)(4)

周太祖郭威为太子郭荣(即后来的周世宗柴荣)迎娶了符彦卿的一个女儿,此女后来成了历史上第一位符皇后。符皇后不幸病逝后,周世宗就把她的一个妹妹选入宫中照顾小太子,后来,此女成了历史上第二位符皇后。符彦卿的六女则是第三个符皇后,也就是宋太宗赵光义追封的第二个皇后。

大宋的符皇后是在后周显德年间嫁给赵光义的,当时,赵光义的结发妻子尹氏不幸去世了,于是就续娶了比他小两岁的符氏作为继室。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作为弟媳的符氏先被封为汝南郡夫人,后又进封为楚国夫人。赵光义进位晋王时,符氏改封为越国夫人。符氏如果足够幸运,本来有希望在生前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但她却在赵光义坐上帝位的前一年香消玉殒了,当时只有三十四岁。

宋皇后和赵光义(盘点宋太宗赵光义的四位皇后)(5)

顺便说一下,虽然赵光义登基称帝后没有立皇后,皇宫里其实还是有皇后的,谁呢?他哥哥赵匡胤的遗孀,可怜至极的宋皇后。

宋太祖赵匡胤死于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初十,按照惯例,赵光义继位后应该沿用开宝年号,第二年再改元,但赵光义却不走寻常路,一坐上龙椅就把改了年号,还别出心裁地选了个四字年号------太平兴国,好像要文武群臣和天下百姓尽快忘记赵匡胤的旧时代,快步走进赵光义的新时代。

对于旧皇帝留下的宋皇后,赵光义好像并不希望她走进新时代,而是特意给她命名为“开宝皇后”,并且命她搬出正宫,挪居西宫,后来又命她移居东宫。宋皇后本来就没有自己的儿女,又先后在979年和981年失去了名义上的长子赵德昭和自己抚养成人的次子赵德芳,其心境之苦可想而知。公元995年四月,宋皇后含恨去世,赵光义既不为皇嫂服丧,也不安排群臣临丧,这完全不符合宋皇后作为前朝皇后应享有的礼仪。

赵光义对宋皇后的冷漠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满,当时任翰林学士的大文学家王禹偁在家对客人为宋皇后说了几句公道话——“......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竟因此以讪谤罪被贬到远离京城的滁州。

在成为皇帝后八年的漫长岁月里,赵光义的后宫是处于皇后缺位状态的,直到984年才将李德妃立为皇后,这就是明德皇后。李德妃这一年二十四岁,事实再次证明,正常的皇帝对徐娘半老的女子不感兴趣,赵匡胤和赵光义爱上四十岁的花蕊夫人费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宋皇后和赵光义(盘点宋太宗赵光义的四位皇后)(6)

李皇后曾经生过一个儿子,却不幸夭折了,然后就再也不能怀龙种生龙子了,在此情况下,她不得不将皇帝的长子赵元佐领养为自己的儿子。

赵元佐的亲生母亲是谁呢?她也被称为李皇后,和赵元佐的养母李皇后不同的是,后者称为明德皇后,前者称为元德皇后,这是她的二儿子赵元侃,即宋真宗赵恒,给她追封的尊号。

和淑德尹皇后、懿德符皇后一样,元德李皇后也是个薄命红颜,更为巧合的是,她比符皇后晚出生两年,又恰恰比符皇后晚去世两年,比符皇后幸运的是,元德李皇后留下了两个儿子,而且其中一个继承了帝位。当初赵匡胤听说乾州节度使李英家的女儿既有妇容又有妇德,就把这个女孩推荐给了弟弟赵光义,此事进一步证明兄弟俩因为花蕊夫人争风吃醋乃是无稽之谈。赵光义登基称帝后,李氏被封为夫人,在此之前,李夫人于公元965年生下了长子赵元佐,于968年生下了次子赵元侃,不幸的是,在两个儿子还未成年时,李夫人就因病离世了,那一年是宋太宗即位的年,当时,元佐十二岁,元侃还不到十岁。公元997年,赵元侃幸运地成了大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她早逝的母亲李夫人先被追封为贤妃,后又晋封为元德皇后。

现在再说回另一个李皇后------明德皇后李氏。

宋皇后和赵光义(盘点宋太宗赵光义的四位皇后)(7)

明德李皇后当年是赵匡胤为赵光义选定的续弦,以代替病逝的符氏。李皇后生于公元960年,比赵光义足足小了二十一岁,由此可知男性贵族都喜欢年轻女子,没有谁会对半老徐娘情有独钟,更不用说年过不惑的黄脸妇人,这也可以再次证明赵匡胤兄弟不会迷恋上早已不再年轻的花蕊夫人费氏。

李皇后是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她的父亲李处耘是大宋王朝的开国元勋,因此她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不但端庄严谨,而且仁慈宽厚。虽然李皇后自己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她对皇帝的众多儿女都非常关照,和各宫妃嫔也相处得颇为融洽,堪称母仪天下的典范。明德李皇后是宋太宗时期后宫中唯一的真皇后,和死后才被尊为皇后的淑德、懿德、元德三位皇后以及大半生有名无实的宋皇后相比,她好像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幸福的女人了,但实际上她也是个薄命红颜,三十八岁上就死了丈夫守了寡,她自己逝世时也只有四十四岁。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印象特别深刻的话——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对于封建社会的女性来说,则是幸福是相对的,不幸是绝对的,这也正是曹雪芹笔下“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道理所在。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历史学者。原名张恒涛。已在《青年文摘》,《意林》,《百家讲坛》,《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纸》,《扬子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十余万字,作品收入《历史开卷有疑》、《历史的伤口》、《历史江湖》、《并非“史”无对证》等书。代表作《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1、2、3部畅销不断,第四部即将出版。

《100本小说里的中国史》是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与喜马拉雅历史类最佳主播大九丸携手精英有声制作团队萌音工作室联合打造的500集大型历史有声剧,3月28日起喜马拉雅有声在线,夜狼文史工作室图文同步。

《100本小说里的中国史》有声在线收听:「链接」

宋皇后和赵光义(盘点宋太宗赵光义的四位皇后)(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