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荐人制度主要内容(保荐代表人进入深改期)

今 生2020年12月4日,中国证券业协会(简称中证协)正式发布《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2020年12月11日,中证协公布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本次保代改革调整幅度之大,历史罕见,其核心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保荐人制度主要内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保荐人制度主要内容(保荐代表人进入深改期)

保荐人制度主要内容

今 生

2020年12月4日,中国证券业协会(简称中证协)正式发布《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2020年12月11日,中证协公布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本次保代改革调整幅度之大,历史罕见,其核心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实施“注册制”。取消保代准入考试,改为非准入型的保荐代表人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而且明确,该测试只是验证拟任保荐代表人专业能力的一种方式,而非唯一方式。保荐代表人是否符合相关执业条件的判断权及决定权交给了保荐机构,只要保荐机构认为拟任保荐代表人符合相关条件,即可按照有关规定向协会进行登记注册。

二是实施信披管理。保代将实行名单分类管理和公示机制。将对保代建立三类名单:一是保荐代表人综合执业信息名单(A名单),根据是否存在效力期限内不良诚信信息及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结果是否达到基本要求,分类公示全体保荐代表人执业信息;二是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结果未达到基本要求、所在机构验证其专业能力的保荐代表人名单(B名单),公示相关保荐代表人专业能力水平验证材料、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成绩分数段及执业信息;三是最近三年内受过证监会行政监管措施、行业自律组织纪律处分或自律管理措施的保荐代表人名单(C名单),公示相关保荐代表人处罚处分信息及执业信息。2020年12月11日,中证协公布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A名单5986人,B名单0人,C名单99人。

本次保代制度改革是2004年实行保荐制度以来,16年中做的最深刻的一次改革。“保荐制”起源于英国,全称是保荐代表人制度,2003年写入我国法规,引入我国资本市场。我国的保荐制度是指有资格的保荐人推荐符合条件的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和上市,并对所推荐的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质量和所做承诺提供持续训示、督促、辅导、指导和信用担保的制度。保代作为发行制度的一个配套安排和关键环节,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一个亮眼明珠,接下来“小壹口”将从我国发行体制的历史沿革中梳理保代制度的演进历程。

前 世

1985年我国全面推行“拨改贷”政策,银行信贷代替财政拨款成为企业主要资金来源。同一时期,我国资本市场初步建立,20世纪80年代中期,部分地区进行企业发行股票筹资试点。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开业。1991年底,沪深交易所共有14只上市股票。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证监会成立,资本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1993年,证券市场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股票发行审核制度,并先后经历了行政主导的审批制下的“额度管理”和“指标管理”、市场化方向的核准制下的“通道制”和“保荐制”,伴之而生当发行体制由行政转向市场,保代制度也就应运而生。

一、十年孕育(1993-2004年)

行政主导的审批制下的“额度管理”和“指标管理”,是不需要保代的。

“额度管理”阶段(1993-1995年)。此阶段,股票发行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供求的具体情况,在宏观上制定一个当年股票发行总规模(额度或指标),经国务院批准后,下达给计委并将总额度分配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国家有关部委。省级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在各自的发行规模内推荐预选企业,证券监管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预选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批。

“指标管理”阶段(1996-2000年)。此阶段推行“总量控制、限报家数”的指标管理办法。由国家计委、证券委共同制定股票发行总规模,证监会在确定的规模内,根据市场情况向各省级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下达股票发行家数指标,省级政府或行业管理部门在指标内推荐预选企业,证券监管部门对符合条件的预选企业同意其上报发行股票正式申报材料并审核。

“通道制”阶段(2001-2004年)。2001年3月17日,证监会宣布取消股票发行审批制,正式实施股票发行核准制下的“通道制”。每家证券公司一次只能推荐一定数量的企业申请发行股票,由证券公司将拟推荐企业逐一排队,按序推荐,具有主承销资格的证券公司拥有的通道数量最多8条,最少2条。到2005年1月1日“通道制”被废除时,全国83家证券公司一共拥有318条通道。

二、首批保代(2004年)

2003年12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引入保荐制。保荐制度的重点是明确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的责任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保荐代表人应运而生,开始步入资本市场殿堂并站在聚光灯下。

2004年2月2日首次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开始报名,3月20 日考试,考试科目为两科:证券知识综合、投资银行业务专业。5月10日,首批共有67家证券公司的609人被注册登记为保荐代表人,即“首批保代”。

查阅当年的新闻报道,监管部门对保荐人资格要求甚严,历经确定资格、推荐及参加考试数道程序,此次首批出台的保荐机构和保荐人将作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一道“关口”,被寄予厚望。保代价值由此凸显!!!

三、黄金十年(2004-2014年)

黄金十年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为2004-2012年,保代考试由证监会主导,委托中证协组织。2012年以后,证监会取消保代注册行政许可,保代注册、变更、考试等工作移交中证协,但具体条件和程序依然维持不变。

这十年,保代考试有三个特点:1.报名范围较窄,需要投行相关工作经历;2.证券公司需对报名人员的条件进行实质审核;3.考试通过率极低,保代考试一度成为最难通过的考试,通过率最初仅为个位数,被认为是含金量最大的考试。

这十年,保代属于通道型的稀缺签字资源,高门槛的准入型的资格考试成为保代管理的关键性手段。同时,由于保代数量的稀少,保代成为证券公司中的权贵和各家券商相互挖墙脚的对象,让券商和市场爱恨交加。

这期间,尤其是2012年保代相关工作由证监会移交中证协,由行政监管调整为行业自律管理,这为下一步优化保代管理制度埋下了伏笔。据统计,2014年保代(含准保)为3500余人。

四、保代扩容(2014-2020年)

2014年10月,中证协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保荐代表人管理的通知》和《2014年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公告(第2号)》。对保代考试作出两大调整:1. 原有两个考试科目(证券知识综合考试和投资银行业务专业考试)调整为一个考试科目,名称为“投资银行业务考试”。2.报考条件大幅放宽,只要是完成执业注册的在职证券从业人员均可参加报名考试。

2015年,中证协进一步调整保代考试的制度安排:1.调整报名方式,取消由证券公司统一报名,采用个人报名方式进行。2.调整报名条件,报名范围由在职从业人员进一步放宽至“入门资格考试合格的人员”。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制度调整与优化,保代考试虽然还是门槛式的准入型考试,但其报名条件、考试难度、考试频率均作了大幅放宽,保代人数特别是准保人数快速上升、大幅扩容,保代考试的含金量已有明显缩水。据统计,截止2020年,通过保代考试人员已过万人。

五、深改破冰(2020年-)

2004年-2020年,无论是期间的“黄金十年”还是“保代扩容”,其重心都还是放在了事前管理,虽然对保代考试进行了很多方面的大幅调整与优化,但其本质依然是准入型的考试。

本次保代改革,其核心是将管理重心由事前转向事中事后管理。一方面将准入型考试改为非必须的专业水平测试,放宽门槛,将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由券商;另一方面推出了公示机制,对保代及券商进行充分信披,形成事中事后的社会监督、声誉约束和诚信约束。前者是放,后者是收,两者相互配合,通过后者的收避免事前的一放就乱。

今年,是保代改革的元年。一考定终身的保代时代已然逝去,相信随着各种事中事后配套制度和措施的不断完善,保代管理将不断向纵深推进,也将促使保代这个岗位尽快回归本源,唯由靠扎实的专业、过硬的本领和不俗的实力方能立足、保住饭碗。

免责声明:本文系原创,纯属个人观点,如有出入,请咨询专业机构并查询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部门意见,本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欢迎转载!

关注公众号(微信搜索“投行合规”)可了解更多案例分析和规则解读!索取资料、信息共享、业务对接可扫描添加管理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