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楼观台2023年门票(游陕西周至楼观台)

2月11日,晴早9时上楼观录碑文等:,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周至楼观台2023年门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周至楼观台2023年门票(游陕西周至楼观台)

周至楼观台2023年门票

2月11日,晴。

早9时上楼观。录碑文等:

郑板桥画竹碑:晨起江边看竹,枝弌团青翠飘离,牡丹芍药夸颜色,我上清和得意时。乾隆乙丑板桥郑文。

《鹿鹤同春》碑画。王羲之《梅花》:“把酒时看剑,焚香稳读书。”着呢赵希献写,自拟“寿星官图”。

《题楼观南楼》:“纷纷尘事日婴怀,一见南山眼晢开,好是晚云收拾尽,半天苍翠望中来。”自清平£都号过此,元丰辛酉孟夏二£七日大中题,元祐元年三月二十九日,承事郎勾当上清太平宫萨如彭书。

《司理史公命建碑亭小记》:“盩厔东南三十里山麓有老氏之宫曰‘楼观’。其面山一峰耸起者曰说经台,盖关尹氏请伯阳著《道德》五千言遗迹也。殿阁嶷然,依希东来紫气所结而成名著闻,而昔人石刻名书,亦往往寓其中。独历时久,殿阁强半剥落,石墨亦遂多屑越眡之矣。克顺以事尝三至其地,稔知居其台者姬真合有道术为其徒之......

后殿前窿碑四所载俱《道德》五千方,其二为元高文举篆书二,亦元人楷书不著姓氏,而碑阴刻米南宫大书‘第一山’三字,颠欹阶旁业为雨日所侵蚀,摩娑恻然谓宜亟为亭以覆焉。......而工告竣,碑为一亭凡四,而东西各两厢联俱陶砖为之,即以砖甃其颠,而颜刻榱桷之类,亦早以砖,将期可与斯台共悠远,而一切殿阁门庑之工,惟公片言指顾,今且以次第并兴矣。......宁讵独寿羽、芾诸君子遗笔,得藉以传不泯,而伯阳氏之徒为之生色也哉。......天启四年甲子二月既望属吏鄢陵梁克顺敬题。督工街民巩天河、武捷、杨大捷镌,治下诸生武谟谨书。

盩厔县正堂加五级纪录五次左为严禁地棍滋扰,以地方事照得,吾老洞乃系老子修炼之所,自古胜地。因有住持翟无濯不守道规,将旧常住地畝及一切树株陆续毁卖,而且素不安本分,累次涉讼,本县赶出洞外,不许复入管业。今择楼观台道人张来泰人品端方,道行望众,在于洞内供奉香火......乾隆三十六年九月”。

石夷吾许瑞崇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同游。王工诗;常恨闲行少忿忿,忽解安,秋风尹家宅更得蹔盘桓。右元丰四年七月二十五日题:“罢归关令存遗宅,羽驾真人有旧丘,水石自函仙气爽,烟云常许世人游。悠悠天道推终始,扰扰尘缨滞去留,君看一官容易舍,老夫栖止占山陬。”右十二月十二日至楼观作,元祐元年三月三十日承事祁勾当上清太平宫兼兵马监押薛绍彭书。

同诗有“庚申中秋海上方传£书:‘宋王禹偁题‘说经台’”。

苏东坡诗碑:“鸟噪猿呼昼闭门,寂寥谁识古皇尊,青牛早已辞辕轭,白鹤时来访子孙。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村,道人应怪游人众,汲尽阶前井水浑。”东坡居士题楼观诗,庚申冬日,高式熊。

明代《吕公洞》:“层阁巍然接大荒,白云洞口见纯阳。江边黄鹤曾遗迹,山曲青牛且问方。倒峡玉泉飞石髓,迎风香霭散霓章。凭栏但觉尘寰隔,枉梦卢生一枕梁。”

又有沙孟海刻《苏东坡授经台诗》、宋沈觐刻张舜民留题楼观诗、明代诗《留西蜀鹤洲题》清尹振麟题《说经台谒老子像》诗、赵孟頫书《上善池碑》《界碑图》碑、《新建楼观台碑亭记》《终南山宗圣宫立石公道行记》《大唐宗圣观记》《说经台梁公道行碑铭》《太周尹尊师碑》《重修楼观碑记》《南山古梯观道祖说经台之山图》碑、《古老子<道德经>》篆体(高文举(名寿羽)书,元大德元年立)、楷书《道经》及《德经》......

又有《洞天福地》碑、米芾行书《第一山》大字石刻、平山书《道德》二字。

长安庆云观五守贞立石《钟离处士吕先生像碑》。

楼观台保存下来的碑石70余通,唐欧阳询隶书《大唐宗圣观记碑》、苏灵芝行书《唐老君显见碑》、戴伋隶书《唐灵应颂碑》、贠半千隶书《唐宗圣观主尹文操碑》、苏轼偕章惇游楼观题字刻石、薛马路彭楷书诗词刻石、吴琚行书《天下第一福地》大字刻石、《二仙(钟离云房、吕洞宾)图》刻石、元赵孟頫隶书“上善池”大字刻石、高寿羽(即文举)古篆书《道德经》碑,均为最珍贵文物。楼观有碾药磨盘,厚100毫米左右,长宽约1米,八方形庆八卦数,以木击之,啷啷声如钟鸣,用一奇物。楼观在道教历史上称“仙都”、“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自秦始皇为老子建庙后,于唐、宋、元朝代甚为兴盛,有楼、台、殿、阁、宫、观、池、洞50余处。

唐高祖李渊以其系出李氏,依老子为远祖,设置专官对楼观修建多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1232——1233)年间,楼观遭兵祸,庙宇毁坏殆尽;元朝大力重建,方又恢复到唐时规模。楼观主庙,唐曰“宗圣观”,宋名“顺天兴国观”,元又称“宗圣宫”,经常住有道士近200人。明代楼观渐趋衰落;清穆宗载淳同治(1862——1874)初,楼观驻兵数年,破坏极为严重,由此楼观重心从“宗圣宫”转移到“说经台”,因而人们把楼观称为“楼观台”。宗圣宫在沿山公路南与终台路此端相交西北处,遗址尚存古银杏树在北端,石牛在其东,沿终台路南行过林坊,钵体塔东北即老子说以台。相对应路西有龟池。池南有桥扫虎豹沟,桥西接从林院,桥东接终台路南端西路,由南端东路至一亭,公路断处再往东又一亭,亭南有小路,往南过银杏树,往南行便达老君炼丹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