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一本书做一张思维导图(我用一张思维导图)

开学前一天的晚上,刚刚念初一的女儿便收到了语文老师发送过来的消息,向她推荐本学期必读的一些书目和几本学习语文的工具书。旨在让孩子增加阅读积累,学好语文。

学习语文的工具书是众多学生们常用的《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以及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除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这本书之外,另外两本其实早已购买了,所以不用担心。

如何对一本书做一张思维导图(我用一张思维导图)(1)

老师推荐的书目比较多,还分得比较详细。比如说9月份必读《朝花夕拾》、10月、11月必读《西游记》,这两本书也是教育部推荐的必读书目。老师另外结合教育部编制的七年级语文教材,推荐了一些书目。比如学习第一单元时可以阅读朱自清、老舍的散文,第二单元时可以读一读史铁生的作品,第六单元时看看安徒生童话。

选读的书目,教育部门推荐了《镜花缘》、《白洋淀纪事》以及《湘行散记》等,老师还推荐了《七彩语文》、《青年文摘》、《读者》和《意林》等期刊杂志。

把这些书目一一罗列出来,当然不是习惯啰嗦,只是想表达初一年级学生一学期的阅读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毕竟除了语文之外,还要学习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其他六门课程,此外音乐、体育、劳动等素质教育课程也不能落下。

如何对一本书做一张思维导图(我用一张思维导图)(2)

但学习任务再重,阅读任务也不能落下。加强阅读有什么好处,我就不用赘述了。我的问题只是如何让学生们顺利完成阅读积累任务,实现学习提升。

为实现这个目的,我目前想到的办法就是应用一个工具读完一本书。也可以明白地告诉你,我用一张思维导图,帮你快速读懂《如何阅读一本书》,再利用从《如何阅读一本书》学到的知识或是技能来完成初一年级第一学期的阅读积累任务。

1、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在三年前就已经有了接触,但仅仅限于“思维导图”这四个字的字面意思理解。去年这个时候,单位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第一场课就是我的一位同事给我们讲了《思维导图》。

我的这个同事非常推崇《思维导图》,她自己便是思维导图一个坚持的运用者,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了多方面的学习,而且不但在本单位讲课,一年之中还能被邀请到其他行业内、非行业内的单位进行讲课。虽然算不上大咖,但在朋友圈也是小有名气的了。

思维导图是一位名叫托尼·博赞(Antony Peter "Tony" Buzan)英国人创始的,这位学者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拥有心理学,语言学和数学多种学位,在大脑和记忆方面是超级的专家。遗憾的是2019年4月13日,他离世了。我的那位同事本想亲自聆听他的讲课,当时已经提前预约了,但最终还是抱憾取消了预约。

如何对一本书做一张思维导图(我用一张思维导图)(3)

托尼·博赞创始的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脑图、心智地图等,是一个用来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阅读其实是一种慢享生活的好习惯,但在如今的快捷生活中,慢慢阅读似乎有点奢侈。因此要实现快速有效的阅读我便想到了思维导图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运用

2、《如何阅读一本书》学习精华

为了体现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作用,首先给各位把我读这本书时制作的思维导图奉上。把《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完我差不多花了4天共计16个小时的时间。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可能并没有真正把书中的精华与重点内容表达出来。但不管怎么样,我已经开始在认真读书了。

如何对一本书做一张思维导图(我用一张思维导图)(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