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地方方言比普通话好听 有些方言土语比普通话更

赵绍军普通话是我国当代比较“文气”的通用语,所谓“文气”,就是比较文雅、准确、生动、准确但是,如果认真考究起来,便可以发现南阳某些方言土语听起来好像很粗俗,而实际上比普通话更“文气”,更高雅、更生动形象、更准确,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哪些地方方言比普通话好听 有些方言土语比普通话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哪些地方方言比普通话好听 有些方言土语比普通话更

哪些地方方言比普通话好听 有些方言土语比普通话更

赵绍军

普通话是我国当代比较“文气”的通用语,所谓“文气”,就是比较文雅、准确、生动、准确。但是,如果认真考究起来,便可以发现南阳某些方言土语听起来好像很粗俗,而实际上比普通话更“文气”,更高雅、更生动形象、更准确。

一、有的方言土语实际上比普通话更文雅

例如南阳人常说的“膺记”,意思是对人或者某件事的惦记、挂心、念想。“膺”字的本意是胸,成语“义愤填膺”就是义愤填满胸膛的意思,张孝祥《六州歌头》中“忠愤气填膺”也是这个意思,所以,“膺记”实际上比普通话中“惦记”之类的词汇更文雅。

南阳方言中有“当门”、“当门儿”一语,指的是房屋的正房间,也就是对着门的那间屋子。在过去,“当门儿”这间房子就是全家的客厅,是一家人摆放祖宗牌位、聚集议事、迎接招待客人房间。现代住宅用房进门后就是客厅,是一家人最主要的活动场所,这样的客厅其实就是“当门儿”。“当”是对着门门的意思,是文言用语,因此“当门儿”这个土语其实是很文雅的。

河南信阳市罗山县乡间有一个招待客人时的常用土语叫“宴”,1978年我们上大学时开门办学曾在那里的乡村住了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被派驻在一个村子里体验农村生活,吃饭的办法是每户轮流管饭一天。每次在饭桌上用餐时,主人总是不停地用筷子指着桌上的饭菜说:“宴!”“宴!”我们当时把这个“宴”字理解成了把食物咽到肚里“咽”,感到很奇怪也很无语。常见的是主人在餐桌上让客人吃菜时说“请”、“用”、“来”、“吃”、“ 叨”(音 dāo,南阳方言,指用筷子夹食物吃)等等,还没有听到过主人催着让客人咽食物的。后来才明白,这个土语是宴席的“宴”,不是咽食物的“咽”,意思是请客人吃菜。“宴”字的本意是指正午与妻子在家里共同进餐,引申为在家中或者其它场所设宴招待客人。“宴”虽是那个地方非常特殊的方言土语,但其实是非常高雅的。

二、有些方言土语比普通话更生动、更形象

有些方言土语在表现事物的情状方面比普通话更生动,更形象。比如南阳方言中的“贼星”,对应普通话的词语是“流星”,是说流星像做贼的人一样突然出现又迅速消失,所以“贼星”显然比“流星”更生动,更形象。南阳方言中有“扯闪”一语,对应普通话的词语是“闪电”、“打闪”,而“扯闪”则表现了闪电在天空中像扯大鞭一样,非常形象,“闪电”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南阳方言中有“摆正”或者“白正”这种说法,意思是要与某人辨明是非,说明情况,讲清道理,表明谁对谁错。与“摆正”或者“白正”对应的普通话词语是“辩论”,但“摆正”或者“白正”显然比“辩论”更具形象性。南阳方言中还有一种说法叫“耳哧”或“不耳哧”,对应的普通话用语应该是“理”、“理会”、“搭理”或“不理”、“不搭理”、“不理会”等。“耳哧”的“耳”表示听的意思,“哧”表示说的意思,“耳哧”表示参与进来听别人说事,“不耳哧”表示不屑一顾,不搭理某人,不去听他说什么。很显然,“不耳哧”比“不理会”在表达上更形象,更生动。

三、有些方言土语比普通话更准确、更具体

在表达的准确性、具体性方面,有不少方言土语比普通话用语更胜一筹。例如“红薯”是普通话的通用语,然而在南阳方言中,红薯分为“芽子红薯”(平常简称“芽子”)和“剪口红薯”或“芊子红薯、秧子红薯”(平常简称“剪口”、“芊子”或“秧子”)两种,“芽子红薯”是经早春育苗在三月份栽种的红薯,这种红薯生长周期较长,个头比较大;而“剪口红薯”或“芊子红薯、秧子红薯”是把在春天栽种的红薯秧剪成短节后,插在麦收之后的麦茬地里长成的红薯,这种红薯因生长周期较短个头较小而体型修长,过去农村下窖储藏的红薯都是这种红薯。显然,“芽子红薯”、“剪口红薯”比通用语“红薯”更确切。南阳方言称学名为鸡眼草(又称四瓣草)的草本植物为“掐不齐草”(日常简称“掐不齐”),这种草用指甲去掐无论怎样都掐不整齐,故称。所以,“掐不齐草”这个方言比通用的学名“鸡眼草”、“四瓣草”在表达上更为确切,更为具体形象。医圣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描述了一种病人的脉象“如蛇行不来”,很多现代医学大家和大学医典教材都对“不来”这一词语解释错误。他们认为病人的脉搏像游蛇一样慢慢游走,渐渐消失,这种解释根本违背了张仲景要表达的本意。其实,“不来”一语是一个典型的南阳方言,这一方言在汉代就很流行,而且被张仲景运用在病案记录中来描绘病人的脉象。“不来”一语历经两千年的传承至今仍在南阳很多地方被广泛使用。“不来”是左右摇摆滑动的意思,和拨浪鼓的“拨浪”意思接近。我们小时候与小朋友们玩耍时,使劲拉着小树的树干,然后突然松手,树干就左右摆动起来,这就叫“不来”。如果碰着人会很疼的,这就叫被“不来”着了。“不来”虽然与普通话中的摇摆、左右晃动、左右摆动意思差不多,但在表达上比这些词语更形象,更真切,更准确。再如南阳方言中有“井拔凉”一语,指的就是夏天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浇在人的身上感觉非常凉的井水。在普通话的用语中,就只有“井水”一说,很明显,在表达方面“井拔凉”比“井水”更确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