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坠楼幸存者的感受 她选择坠楼离开

文:猫眼

小时候坠楼幸存者的感受 她选择坠楼离开(1)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

人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01

春入夏时天变得长起来,头顶的阳光明媚,照得人暖洋洋的,坐在院里仰面享受着这难得的日光浴,光明扑面让人从内而外透着酥爽,于是不知不觉闭眼眯去,可是感觉还没过多久就被一阵凉风惊醒,天气骤然而变,雨铺天盖地浇头而落,还来不及搬椅进屋就被淋个透,瑟瑟发抖的走进屋内,外面早已黑透了天……

小时候坠楼幸存者的感受 她选择坠楼离开(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与地本是无情。

  • 它不会在意你是在屋内还是屋外,它不会在意天地之威对你是好是差,光明与黑暗的转换,雷霆与雨露的挥洒,在它而言没有预设不会等待,光与暗的转换也许只在一瞬之间。
  • 可能上一秒还是温暖和阳光,下一秒就黑暗凌空狂风大作雷雨盖天,这便是无情的天地,它没有共情,它可以一边用和风细雨浇灌着绿植孕育着万物的生长,但同时又会用大水、地陷、天火来吞食天地万灵。

这一切皆是因为天地无情,或者说天地没有共情,没有共情便不会感知万灵的悲欢,没有共情便不会知道它的所作所为到底对他人是恩还是伤。

这些年关于网B的悲剧我们真的已经看过太多太多,例子比比皆是,我们愤怒我们悲伤,可是我们却不知道到底该何去何从,如鲠在喉如芒背刺。

那个听障老人的女儿离开了,那个七岁孩子的母亲离开了,那个在丈夫眼中敏感胆小但是却非常善良的妻子离开了,一个家庭就这样崩塌了,一个孩子再没有母亲来疼爱,一个老人也再没有女儿来关爱,而一个丈夫失去了那个和自己互相扶持往下走的爱人。

小时候坠楼幸存者的感受 她选择坠楼离开(3)

她的离开如过去那些可怜的人儿一样,带着委屈带着不甘带着痛苦和悲伤。

千夫所指”“万箭穿心”。

让人难受的是她们都是在感受到人间的阳光与温暖后,又被人间的黑暗与寒冷拖入了深渊。

她刚被那个不辞辛苦善良助人的快递小哥感动到无以复加,可是转眼之间就被众生如暴雨般的恶念迎头而浇,这真的让人心中五味杂陈,万般语言不知从何说起。

小时候坠楼幸存者的感受 她选择坠楼离开(4)

小时候坠楼幸存者的感受 她选择坠楼离开(5)

当狂风暴雨汇成洪流她被冲落悬崖,生命之花就此凋零。

想骂想喊想吼却不知道到底该冲着谁而发,他们是“凶手”么?

他们开口讽刺出言嘲笑扒着她人资料大肆显摆自己道德的高尚,他们尖酸刻薄出言不逊挖苦成性,他们利嘴如刀他们口若悬河,他们自以为是正义。

  • 快递小哥帮助被限在家的女子行27公里辗转4个小时为听障老人送菜,被困在家吃喝受限入不敷出的主妇在小哥拒绝感谢后额外充话费感恩,并且表明限制结束后另行感谢。

小时候坠楼幸存者的感受 她选择坠楼离开(6)

这么好的一个正能量的故事,这么好的一段佳话,结果却在吹毛求疵自判善恶的网友嘴里变了另一番模样,他们用自己的善恶观厘断他人的道德,他们用自己的臆想妄言他人的行事,他们自认为自己在行善自己在维持正义自己做的对,直到恶果出现,一群正义使者纷纷作鸟兽散。

本来都是善良人,本来心中就有感激和感恩,结果却被他人歪曲污蔑肆意的嘲讽,言语如刀群情汹汹让人委屈填满胸堂但又百口莫辩,最后她承受不住纵楼而殒命。

02

那么网B行为到底该如何看?

对于网络上时不时就出现的网B事件,真的很让人心塞让人恐惧厌恶和无奈,大家也提供了很多办法,比如实名制网络,可不得不说匿名才能言语自由,才能让更多人敢于发言,毕竟面对一些真正的不良事一些罪恶事,不惧威胁敢于顶着真名一往无前的没有多少人。

其实网B的存在是道德监督的一种过线行为,不同于知恶而为,大多数网B者并不认为自己是错的,所以就算实名制他们在说出口的那一刻也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在他们看来自己只是为公共事件而发声,他们发表了自己看法,甚至于很多人不觉得自己尖酸刻薄,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正义发声。

小时候坠楼幸存者的感受 她选择坠楼离开(7)

就如开篇我们对大自然对天地的描述是没有共情天威难测,单独的个人威力没有多大,但是个体聚集到一起就具备了大自然和天地的力量,若是为弱者发声可以救苦救难,但是若反过来伤人谁都会被打入万丈深渊。

众生是光明与黑暗的混合体,就像对于那位女子既有让她感受到温暖的光明一面也有突然而至的黑暗面,而从光明到黑暗真的只需一瞬间。

小时候坠楼幸存者的感受 她选择坠楼离开(8)

大多数网B的初始点算是为了个人心中的道义,只不过在信息的不对等情况下很多人仅仅只是管中窥豹盲人摸象般了解一下谈论之事便开始抒发己见,通过臆想的事件走向来做判断,以自己主观来断善恶,结果往往黑白颠倒有之,善恶不分有之,委屈他人有之,伤及无辜有之,如此之后有些人仍然不便是非一意孤行最后造成悲剧,这就是网B。

所以他们有些人是真的恶么?似乎也不是,只是他们蠢而不自知,他们认为自己善自己正所以一意孤行,而这种不以恶为恶的不自知才是最可怕最可悲也最让人无奈的。

这其中原因开篇鲁迅先生的那段话便道个清楚,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他们以为她没有把感恩放心上,他们以为小哥受了委屈,他们以为……

一切都是他们以为,他们做不到洞察一切,他们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众人聚到一起不是有情而是无情,他们的情感只受某些跟自己内心趋同的导引者暗示,至于到底事情的黑白对错其实他们并不在意。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发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乌合之众》

小时候坠楼幸存者的感受 她选择坠楼离开(9)

03

群体心理学《乌合之众》一书中就淋漓尽致地剖析了群体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只要群体存在便会一直存在,也就是只要网络允许大众发声那么就不可避免会有偏激和不和谐的声音出现。

正反存在的声音看似都有情可是综合到一起就是无情,犹如前面提到的他们是以万物为刍狗。

其实没有任何人可以对某个个人产生真正的共情,所有的感情都是自我认知下的个人判断,这种认知有局限性,它会因为见识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甚至于性别不同而产生完全不同的情感,所以同一件事有人发自内心的感动有人却吹毛求疵不以为然。

因此从本质上减少网B的方法就是提高每个人的素质,增加网络大众的个人修养,让每个人即使是发表不同意见也是考量全面的并且出言温和的,是有温度的,是不易被激昂个体随意Shan动的,当然规则上保证对某些过激言行和个人有大追责的力度,拥有较大的震慑力也是方法之一,因为某些人只有被鞭子抽了才真正知道什么是该与不该。

而作为承受者我们得将社会将公众视作阴晴不定明暗共存的天地,要具备阳光和暖雷霆雨露均在的思维。

小时候坠楼幸存者的感受 她选择坠楼离开(10)

一定要记住很多时候大众是不具备善恶评判能力的,他们只会凭借他们看到的做出符合他们认知的评判,所以有些人说的话和三岁孩子一样,有些人明明自己无知愚笨却还自觉是真理,所以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其他人的言语真的要当P放掉。

不要因为别人误解自己而过于委屈,要明确知道对于不相信自己的人即使自己做的对他们会鸡蛋中挑骨头,所以因他人言语而气没有任何意义。

一件事若公之于众,便一定有正反两面,相信我们的人会让我们如沐春风温暖异常,可是不相信我们的人就会让我们如坠冷窟暴雨淋面,这就是光明和阴暗共存的群体,而让心情从光明到黑暗真的就在一瞬之间就在一句话之间。

所以对于大众要有约束,要提高群体的素养,而对于个人也要提高承受能力勇敢一些坚韧一些,像高尔基的诗中一样做一只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

小时候坠楼幸存者的感受 她选择坠楼离开(11)

最后希望这个世界可以越变越好,希望大众都能具备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希望个人的发声温和而理智,希望个体都能够勇敢坚强,希望这个人间光明永大于黑暗。

小时候坠楼幸存者的感受 她选择坠楼离开(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