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彝族裤子怎么做的(从火草里织出一尺洁白)

德昌傈僳族深居大山

火草遍山皆是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

勤劳聪明的傈僳族先辈们

创造了族火草织布技艺

元阳彝族裤子怎么做的(从火草里织出一尺洁白)(1)

非遗名片

项目名称:传统棉纺织技艺(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Ⅷ-100

项目序号:883

2014年,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梭为火麻线,一梭为火草线

僳族火草织布技艺是用“火草”、“火麻”的植物纤维,纺织而成火草布、麻布来制作服饰,是傈僳族古老的纺织工艺。凉山州德昌县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主要分布于金沙和南山傈僳族乡,汉区的巴洞乡团结村、宽裕乡新裕村、乐跃乡沙坝村等傈僳族小聚居村落也有零星分布。

火草,是一种生长在大山里的野生植物,叶呈椭圆形,叶背有层白色的薄膜,其纤维韧性优良。

元阳彝族裤子怎么做的(从火草里织出一尺洁白)(2)

元阳彝族裤子怎么做的(从火草里织出一尺洁白)(3)

每年的六、七月间,是采摘火草、割火麻杆的季节。傈僳妇女们将采来的野生火草叶片洗净、稍焐,剥下叶背面白色纤维层,搓成线、绕成团,叫火草线。把麻杆浸泡后剥下外皮纤维纺成线、绕成团,叫火麻线。

元阳彝族裤子怎么做的(从火草里织出一尺洁白)(4)

制作火草布工艺程序较为复杂,要经过割火草、焐火草、捻线、晾晒、理线、漂洗、布织桩、纺织等20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有其不同的工艺要求。

织好火草布后傈僳族妇女们会根据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在火草布上染上各种颜色,绣上美丽的花纹,做成像彩虹一样的腰带;纳千针引万线,做成像白云一样的百褶裙;在上面绣上美丽的花草万物,做成傈僳人永不离身的花挂包。

元阳彝族裤子怎么做的(从火草里织出一尺洁白)(5)

元阳彝族裤子怎么做的(从火草里织出一尺洁白)(6)

树皮、树叶做成衣服

家住德昌县金沙傈僳族乡王家坪村的傈僳族妇女李从会,是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从会从8岁左右就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开始学习,13岁时,她已完全掌握了这门技艺,成家后受婆婆的指教,手艺更加的成熟。

元阳彝族裤子怎么做的(从火草里织出一尺洁白)(7)

李从会介绍,傈僳族的织布工艺十分独特,编织时有两梭,一梭为火麻线,一梭为火草线,然后交织而成。火草线是用山上生长的一种当地人称火草的植物叶背上的白色绒毛,捻成线晾干后织入麻布中,形成独特的麻布。

火草麻布绵软洁白,结实耐磨,冬暖夏凉,因此被赞誉为麻布中的极品。此类麻布制作,过程繁杂、技艺把握难度大。

“几乎每年从布谷鸟叫开始,种麻、育麻、扯麻、扯火草、织布、做衣等环节,要依次进行。而割麻、制麻线到织布,就有几十道工序,十分费时耗力。织一件衣服,要花上好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呢。”

元阳彝族裤子怎么做的(从火草里织出一尺洁白)(8)

“如今,机制布成本低、产量大、样式好,逐步替代了传统的火草布,不过,‘扎衣披次’(傈僳语意火草布衣服)仍是傈僳中老年妇女们的最爱......”。李从会每年3、4月份,都会用房前屋后的两、三分地种上火麻,织出火草布缝制衣裙,留用或赠送给他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会讲傈僳话,也不会唱扯火草歌谣,火草织布对他们来说,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关心火草织布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好在2014年,它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使得社会上更多的人,加入了保护和传承的队伍,李从会每次想到这些,便觉得心头敞亮。她说,有信心做好传承人的工作。

火草织布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元阳彝族裤子怎么做的(从火草里织出一尺洁白)(9)

熊国秀是《傈僳族民间传说》的传承人,她说,火草织布曾出现过二三十年的断代,出现了很多傈僳族人不会织布的现象。这让老人痛心不已。

上世纪80年代起,熊国秀开始致力于傈僳族文化的保护和收藏,仅服装她就收藏了100多套。2015年,熊国秀参加第五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时受到启发,回村后立即着手筹备组建了德昌县国绣傈僳火草麻布制作专业合作社,组织傈僳族妇女,利用山区丰富的火草、火麻资源,使用传统纺织工具和技艺,批量生产火草麻布衣裙、头帕、挎包等物。

如今,合作社生产的产品不仅外销到成都、广州、台湾等地,为山区傈僳人脱贫致富开辟一条道路,也让不少傈僳族妇女重新学习了火草织布技艺,让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和保护。

元阳彝族裤子怎么做的(从火草里织出一尺洁白)(10)

2015年,德昌县总工会把火草麻布的编织技艺和刺绣纳入就业培训的内容,南山乡140多人参加培训。在课堂上,熊国秀带来了自己花了20多年,收藏的60多件傈僳族服饰及生产生活用品。她把保存的刺绣精品展示给学员看,其鲜艳的色彩、精美的花纹,让参训人员从心底爱上了自己民族的手艺。

我们相信,凝聚了傈僳族精华的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将得到很好的传承并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保存着傈僳族人记忆和美的财富,也必将助力僳族人民走向更幸福的生活!


来源:凉山阳光、四川画报等

编辑 | 张颢琳 排版 | 张颢琳

校对 | 刘 念 责编 | 韩晓冬

投稿邮箱:ichfysc@16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