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字相关吉祥话(说文解字第453课諕)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三个汉字:“訆、諕、讙。”这三个字在现代汉语都被其他汉字取代,所以本课的重点在于了解。标题中问题的答案请直接参看“諕”字词条。三个字的详情如下:

1、訆。读jiào。《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訆,大呼也。从言,丩声。《春秋传》曰:‘或訆于宋大庙。’”形声字。本义同“叫”,大声呼叫。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与‘㗊’部‘嘂’、‘口’部‘叫’音义皆同。”《正字通·言部》:“訆,与‘叫’、‘噭’同。”

虎字相关吉祥话(说文解字第453课諕)(1)

(大声呼叫)

“嘂”和“叫”都是我们学习过的汉字,与“訆”同音同义,现代汉语,訆已完全被“叫”取代。

这里的《春秋传》指的是《左传·襄公三十年》,不过今本写作“叫”。“或訆于宋大庙”大意是:有人在宋国太庙里大喊大叫。《山海经·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名曰那父。”郭璞注:“訆,如人呼唤,訆音叫。”(灌题之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外形像牛却拖着一条白色的尾巴,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高声呼唤,名叫那父。

本义之外,訆还有两个用法:

(1)鸣叫。《广雅·释诂二》:“訆,鸣也。”(2)妄言。《玉篇·言部》:“訆,妄言也。”这两种用法,典籍中均无应用实例。

訆的小篆写法如图:

虎字相关吉祥话(说文解字第453课諕)(2)

(訆的小篆写法)

2、諕。读音有三个:

(一)háo。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諕,號也。从言,从虎。”形声字。本义同“號”(号),呼啸;大叫。

虎字相关吉祥话(说文解字第453课諕)(3)

(大叫的老虎)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与‘号’部‘號’音义皆同。‘口’部‘唬’从‘口、虎’,亦读若暠(hào)。凡嘑(hū)號之声,虎为最猛,故皆从虎,会意。”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从言,唬省声。即‘號’之或体。”

也就是说,“諕”与“號”音义皆同,“唬”也有呼號之义。而“諕、號、唬”等字中之所以都有一个“虎”,原因是因为啸叫之声中,老虎的叫声最猛,所以都从“虎”会意。

(二)xià。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其用法有二:

(1)欺骗。《玉篇·言部》:“諕,诳也。”汤显祖《牡丹亭·遇母》:“则道画帧儿怎放的个人回避?他做的事瞒神諕鬼。”

(2)同“唬”(吓)。恐吓。《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这呆子这就諕矮了三寸。”

(三)huò。这个读音出自《广韵》。同“謋”。骨肉迅速分裂的声音。《玉篇·言部》:“謋,亦作諕。”《集韵·陌韵》:“謋,謋然,速也。或作諕。”

諕的小篆写法如图:

虎字相关吉祥话(说文解字第453课諕)(4)

(諕的小篆写法)

3、讙。读音有两个:

(一)huā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讙,譁也。从言,雚声。”形声字。本义是喧哗。《玉篇·言部》:“讙,讙嚣之声。”《篇海类编·人事类·言部》:“讙,众声也。”

虎字相关吉祥话(说文解字第453课諕)(5)

(喧哗)

《荀子·儒效》:“此君子义信乎人矣,通于四海,则天下应之如讙。”杨倞注:“讙,喧也。言声齐应之也。”这种做君子的道义被人民相信了,传遍了四面八方,那么天下的人就会喧哗着响应他。《史记·陈丞相世家》:“诸将尽讙。”司马贞《史记索隐》:“讙,譁也。”众将都喧哗起来。

本义之外,讙还有其他用法:

(1)责备。《方言》卷七:“讙,让也。让,北燕曰讙。”《广雅·释诂二》:“讙,让也。”王念孙《广雅疏证》:“讙、谯诸字为责让之让。”

(2)鸣。《广雅·释诂二》:“讙,鸣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3)兽名。《山海经·西山经》:“翼望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夺百声。”翼望之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野猫,只长着一只眼睛却是三条尾巴,名称是讙,发出的声音好像能赛过一百种动物的鸣叫。

(4)通“欢”。喜悦。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讙,假借为欢。”《礼记·檀弓下》:“高宗三年不言,言乃讙。”郑玄注:“讙,喜悦也。”殷高宗在三年居丧期间,专心守孝,不发一言一语。等他除服后一开口讲话,人们就感到非常喜悦。

虎字相关吉祥话(说文解字第453课諕)(6)

(传说的武丁守孝)

(5)古地名。故地在今山东省肥城县南,为春秋时鲁国属地。《史记·齐太公世家》:“悼公元年,齐伐鲁,取讙、阐。”司马贞《史记索隐》:“讙在今博城县西南。”

此外,讙还是姓氏。《万姓统谱》有载。

(二)huàn。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同“唤”,呼唤。《篇海类编·人事类·言部》:“讙,音唤,呼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讙的小篆写法如图:

虎字相关吉祥话(说文解字第453课諕)(7)

(讙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453,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