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咨询成人高考专升本考点汇总(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核心考点)

教育咨询成人高考专升本考点汇总(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核心考点)(1)

教育咨询成人高考专升本考点汇总(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核心考点)(2)

考点1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这一时期典型的著作有:

(1)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唐朝韩愈的《师说》,较系统地论述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外教育史上一篇出色的教师专论。

(3)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无名氏的《大学》等著作中都有许多丰富的、深刻的教育思想。

(4)300多年后,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又译为《雄辩术原理》)问世。

考点2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1)英国哲学家培根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自己丰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大教学论》(1632)。一般认为,《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考点3 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苏联赞科夫于1975年出版了作为实践总结性成果的《教学与发展》专著。

(2)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也受到世界的关注。他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精神的见解。他的论著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给教师的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等著作已在我国翻译出版。

(3)在西方,瑞士教育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新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的“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考点4 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1)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表明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

象。

(2)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进行的。

(3)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社会要求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考点5 教育的功能

1.教育功能的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划分,可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划分,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划分,可分为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2.教育的个体功能

(1)教育促进人体生理发展的功能。

(2)教育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功能。

3.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政治功能。

(2)教育的文化功能。

(3)教育的经济功能。

(4)教育的生态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考点6 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

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

⑤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①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培养大批的统治人才,直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②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③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考点7 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很多,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

2.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主要是遵循以下四方面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考点8 美育

1.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1)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2)美育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

(3)美育能促进体育,美育具有怡情健身的作用。

(4)美育能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美的喜悦。

2.美育的生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具有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3.美育的实施途径

(1)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

(2)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

(3)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考点9 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

(2)连续性、广域性。

(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考点10 教师的专业素养1.职业道德素养(1)爱岗敬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2.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知识。(2)学科专业知识。(3)文化基础知识。(4)教育科学知识。3.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管理能力。(3)教育教学的组织能力。

(4) 自我反思能力。

考点11 课程的要素

课程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

考点12 课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1.课程的内容

(1)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

(2)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

(3)关于对待世界与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2.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考点13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考点14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

考点15 我国目前基本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在我国的中小学中,常用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七条: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考点16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受教育者的品德基础与德育目标有差距,主要因为受教育者是还处在成长、发展阶段中的人,还没有完成社会化的要求。因此,德育过程的展开,就是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会不断地将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从而完成德育任务。

考点17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考点18 德育的基本原则

(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又称长善救失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考点19 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德育方法具有阶级性、继承性、实践性、系统性等特点.

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

(1)德育目标。

(2)德育内容。

(3)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德育方法的改革:

(1)双导法,又称启发诱导法。

(2)疏导法。

(3)对话法。

(4)感化法。

(5)交流法。

(6)心理咨询法。

第二部分 心理学

考点1 感觉现象

(1)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2)对比。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联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感觉现象经常联系在一起的缘故。

考点2 想象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1.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

(1)再造想象是学生感知和掌握未知事物的有效手段。

(2)再造想象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

(3)再造想象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再造想象也是政治思想教育的好帮手。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3)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考点3 情绪的功能

(1)适应环境的功能。

(2)调节认知活动的功能。

(3)信息传递的功能。

考点4 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

考点5 需要的类型

(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考点6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通过研究,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考点7 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动机可以激起人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它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

考点8 动机产生的条件

(1)内在条件是需要。

(2)外在条件是诱因。

考点9 动机的功能

(1)动机的引发功能。

(2)动机的指向功能。

(3)动机的激励功能。

考点10 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也即通常所说的技能,是指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换言之,它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动作技能的特点:

(1)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2)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3)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考点11 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也称为认知技能或心智技能,它是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换言之,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

智力技能的特点:

(1)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2)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3)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考点12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2)能力又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考点13 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现在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考点14 气质的特性

(1)感受性。

(2)耐受性。

(3)反应的敏捷性。

(4)可塑性。

(5)情绪兴奋性。

(6)内向与外向性。

考点15 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对事物对象和现象的分类是科学研究和实践所必需的。

从古希腊沿袭下来的四种气质类型的划分最有生命力。

(1)胆汁质。

(2)多血质。

(3)黏液质。

(4)抑郁质。

考点16 心理咨询的目标

(1)促使行为改变。

(2)改进应对技能。

(3)提高做决定的水平。

(4)改善人际关系。

(5)发展来访者的潜能。

—《END》—

教育咨询成人高考专升本考点汇总(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核心考点)(3)

高起专、专升本、高起本、 会计、 一建、二建、

护资、执业药师、教师资格证、消防工程师

欢迎把我们的公众号推荐给您的家人好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