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考察报告(孙中山的国家观研讨会)

11月12日,上海市委统战部事业管理中心、上海中山学社共同主办的“民族复兴:孙中山的国家观”学术研讨会召开。十余位专家学者在会上立足专业领域,围绕孙中山先生国家观的历史源流、核心内容及当代启示作深入交流研讨。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意识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先生在其革命生涯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统一的主张,他的国家观体现在《建国方略》《五权宪法》《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著作中,其中影响极大的《建国方略》不仅是物质建设方略,更是社会建设方略。”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华强在发言中提出,孙中山先生始终认为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中国连绵不断的纷争和内战,孙中山先生谴责说,中国人民坚决要求停止连绵不断的纷争和内战,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孙中山先生强调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意识。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追求的目标。他认为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有希望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徐涛在回顾1922 年 “六一六事变”经过后认为,相比陈炯明提出的“联省自治”而言,孙中山先生所主张的“和平统一”无疑更符合时代潮流、更切合群情民意。

“孙中山先生强调国家统一,提出了要实现民族、领土、军政、自治、财政‘五大统一’的主张,达到‘统一中国’和‘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陆兴隆表示,孙中山先生坚定地认为,只有国家统一才能改变中国外患内忧的贫弱现状,才能顺利推行三民主义,改善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民生的恶劣状况。因此,孙中山先生把实现国家统一作为革命最重要的事业和奋斗目标。同时,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和最忠实的继承者,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万众一心的团结奋斗,中华民族结束了中国自晚清以来长达百余年的屈辱历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孙中山考察报告(孙中山的国家观研讨会)(1)

孙中山先生的国家观具有深远影响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廖大伟、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韩思佳在提交的《孙中山论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一文中提出,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传统国家并开始探寻建立中国现代国家的道路,我们至今仍可以从其政治实践中和对国家观的认识与理解中,获得相当有价值的部分。孙中山先生关于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的批判与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该领域的继续探索研究将持续不断为现代国家的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袁哲则表示,孙中山先生的国家观对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具有启蒙意义,孙中山先生的国家观对近代中国而言具有开拓性,他的国家观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近代政治文明结合起来,把中国历史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结合起来。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石一琨则提出,孙中山先生吸纳了列宁主义的建党经验,并结合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革命党改造思想,以构建强有力的党,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

“孙中山先生的国际政治观是践行王道、公理、正义,国家间地位平等,享有完整的主权,能够自我纠正疏失,成为文明的国际政治体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应焕强在《孙中山先生的国际政治思想》一文中提出,孙中山先生对中国传统道义为主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继承,避免走向理想主义的极端。坚守民族主义的底线,在国际社会上有限度地发扬道义精神,平等相待。此外,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青年副研究员李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韩昭庆在《民国时期中山路的再考订及空间分析》一文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民国时期599条中山路进行空间可视化以及核密度分析,得出东南沿海区域、台湾及河南、陕西,是民国时期中山路最为集中分布的区域这一结论,中山路的这一分布状况与民国政府的大力推行有着直接关系。

为消除贫困、避免贫富分化殚精竭虑

“在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征程中,孙中山先生始终秉持为民众谋福祉的初心。宋庆龄先生曾这样描述孙中山先生:‘凡是他所计划的,都是改善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法。’”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戴鞍钢在发言中提出,孙中山先生殚精竭虑为消除贫困、避免贫富分化,谋求中国民众福祉的真切设想和炽热情怀,永远值得尊敬和缅怀,特别是他将马克思的《资本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并设想运用于改造中国造福民众的规划,所蕴涵的深邃宝贵丰富的思想遗产,永远值得学习、继承和弘扬。

“孙中山先生以极大的热情投注于教育,关注振兴实业与改革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实业教育思想。”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原调研员王昌范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徐灏飞在发言中都提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实业救国思想和实业教育思想。孙中山先生的国家观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的教育观,他考察了近代西方教育发展经验,目睹了中国传统教育科举考试的弊端,提出培养各式人才的实业教育思想。他认为,通过普及教育能够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通过实业教育可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通过实业教育可以发展实业、发展经济。王昌范表示,孙中山先生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于中华职业教育社发展是有影响的,也是起作用的。这个作用可以归纳为:借鉴欧美发展职业教育,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经验,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中国迈出了教育沟通职业、教育为经济服务实践的第一步;在教育领域里提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职业教育的提出是实业救国号召下在教育领域中的一次突破;职业教育是授人以谋求职业的智力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用职业智能为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服务的品格,以使人明白为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服务的道理。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宋青红、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叶蔚林用详实的史料和数据叙述了抗战时期国父实业计划研究会的过往。 “一战”爆发后,孙中山先生深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在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他把重心转移到近代中国建设事业上来。1919年,他写下了《实业计划》。实业计划堪称是孙中山先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最重要的、最全面系统的战略。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先生希望借助西方国家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来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由中国工程师学会牵头于 1941年 3月成立国父实业计划研究会,对涉及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轻重工业建设进行广泛研究、设计发展规划,力图为抗战胜利、发展现代化经济提供切实参考,这是对孙中山先生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