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意新是黄埔什么名人(柴意新是黄埔精英)

历史客栈之前介绍过余程万,在常德保卫战中,率八千虎贲,硬抗日军三万多人,硬是以血肉之躯,力守常德12天之久,最后全师仅剩83人,创下了二战中的一个奇迹。

除了师长余程万,在这场保卫战中,还有一个人很值得一提,就是第57师169团团长柴意新,也是这场保卫战中唯一一位牺牲的团长。

柴意新是黄埔什么名人(柴意新是黄埔精英)(1)

柴意新1898年生于四川南充,长大后考入了黄埔第五期,跟许光达、张宗逊、赵尚志、宋时轮等人成为同学。

从黄埔毕业后,柴意新被分配到第9军,由于他指挥有方,作战勇猛,得到了上下一致认可,很快就当上了连长。在那个年代,一般连长当个一年半载就会得到提升,可谁都没想到,柴意新竟然当了4年的连长。

是柴意新能力不够吗?当然不是,其中的原因,也很让人敬佩。

原来,他所在的营新来了一位营长,经常克扣军饷,士兵们的伙食也变得很差,怨声载道,但又敢怒不敢言,为何?因为这位新营长是何应钦的亲戚。

柴意新一看,这样不行啊,战士们连饭都吃不饱,还怎么打仗?于是,就去找营长理论,把战士们的意见反应一下。

果然,这个营长大发雷霆:“一个小小的连长,竟敢当面教训起我来了!”上去就打了柴意新两个耳光。

柴意新也是火爆脾气,哪能咽下这口气,当场就和他打了起来。结果,柴意新被关了禁闭,连长一干就是4年。

幸好,柴意新的能力还是摆在那儿的,后来一步一步当上了第74军57师169团团长。请注意这个74军,就是大名鼎鼎的第一王牌军,军长是王耀武。

柴意新是黄埔什么名人(柴意新是黄埔精英)(2)

常德保卫战打响后,柴意新指挥部队在芷湾一带坚守了8天,最后退守常德城内西南角,打到最后,全团只剩下12个人。

时任169团上尉书记吴荣凯后来回忆道:“16个昼夜的守城战斗,我记忆最深的是11月30日以后,常德三分之二城区已被日寇占领。守军各据点人数已由此前的三四十人降至七八人。仗越打越惨烈,好多守兵看到敌人越来越多,手中的子弹越来越少,就提着手榴弹冲向敌阵,与敌同归于尽。还有的战士,子弹打光了,就与敌人拼刺刀,都是一个对敌人三四个。由于寡不敌众,很多热血男儿被日寇刺得浑身是洞……”

1943年12月3日,师长余程万趁双方休整时机,紧急召开作战会议,全师8000官兵目前只剩300余人,必须突围,可是谁留下掩护呢?余程万环顾四周,没人抬头。

这时,柴意新站了出来,说:“师长,让柴某留下来掩护,我在此死守,城在我在!”

余程万眼含热泪,同意由他带领169团余部和171团一部合计51人,固守华日玻璃厂。

很快,日军又开始进攻,柴意新率领51名士兵,跟日军展开肉搏,反复冲杀十余次,51人全部成了血人。

但可惜的是,冲到春申墓时,柴意新被冷枪击中,壮烈殉国。士兵们见已无希望,为避免被俘受辱,全部自尽,重伤者无法动弹,便用脚趾扣动扳机,自杀殉国。

战后,柴意新被追授为陆军中将,安葬于“常德市抗日烈士公墓”,年年祭奠。

柴意新是黄埔什么名人(柴意新是黄埔精英)(3)

民国第一畅销书作家张恨水,还专门为这次保卫战写下了一部著作《虎贲万岁》,在序言中,张恨水写道:“我写小说,向来暴露多于颂扬,这部书却有个例外,暴露之处很少。常德之战,守军不能说毫无弱点,但我们知道,这八千人实在已尽了他们可能的力量。一师人守城,战死得只剩下八十三人,这是中日战争史上难找的一件事,我愿意这书借着五十七师烈士的英灵,流传下去,不再让下一代及后代人稍有不良的印象,所以改变了我的作风。

最后还有一个故事非常感人。常德失守后,为了避免大炮落入日军之手,炮兵团团长金定洲下令,将所有大炮全部炸掉。

炮兵团仅剩的十几个士兵哭着求团长不要炸掉,但除了炸掉还能有什么办法?副官李凤林咬了咬牙,点燃了导火线。当导火线快要燃尽时,突然,十几个士兵一齐跑了过去,紧紧地抱住大炮,随着几声巨响,十几条生命跟着大炮一起灰飞烟灭。

李凤林曾经最大的愿望就是战争结束后回东北老家,但经过此事后,他终生再未离开常德一步。晚年时,李凤林喃喃地说:“这里有我的弟兄们,有我的炮,我不能走,我走了,谁来陪他们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