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风俗舅父去世后怎样去奔丧(农村民俗爹亲叔大)

在中国,每个人都有一个大家庭,虽然没有一个统称,但不可否认,我们与他们有关系,在这些人中,有亲近我们的人,也有与我们不亲近的人。为什么这么说?不信你看。

一、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第三个是谁?

农村风俗舅父去世后怎样去奔丧(农村民俗爹亲叔大)(1)

中国人比较讲究家庭观念,一般人家亲戚也都很多,但亲戚也会分亲疏的。比如对那些往来的亲戚,老祖宗就有一句话“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舅的媳妇”,这句话道尽了人性现实。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女儿都是嫁出去的,是别人家的人了。因此这种姨夫和姑父,都是娶了阿姨和姑姑的人,因此姑姑和阿姨都属于是他们那边的人了。

这就像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你的阿姨和姑姑嫁过去后,比较关照的也一定是那边的亲戚,在自己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一定是先照顾姑父姨夫那边的人。

农村风俗舅父去世后怎样去奔丧(农村民俗爹亲叔大)(2)

而且姑父和姨夫和你们家也没人什么直接的血缘关系,只是在法律和道德伦理上来说,你们是亲人而已。这种依附于法律而建立的亲戚关系,是没有浓于水的血缘关系来的。

这种道理大家应该都能想得明白吧?说得更直接一点,如果你的妹妹和你老公的妹妹吵架了,你老公会帮谁呢?这就是血缘关系决定的亲疏远近了。

还有一个“不亲”的人,就是舅舅的媳妇。舅妈和你们家人总是没有那么亲?因为毕竟舅妈是被舅舅娶进来的,每个人首先都会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亲近,这是很正常的情感。

二、爹亲叔大,娘亲舅大

农村风俗舅父去世后怎样去奔丧(农村民俗爹亲叔大)(3)

舅舅属亲戚当中最亲的那种,平常都讲娘亲舅大,爹亲叔大,父亲是自己家里人,家里有什么大事,在自己家处理不了的情况下,才叫舅舅、叔叔来处理。

娘亲舅大:娘亲,就是母亲娘家的亲戚,涉及到民俗问题,每遇婚丧嫁娶等事需要通知亲戚时,舅舅是娘家的主人,需要重点招呼。

爹亲叔大:就是父亲一方的亲人,说“叔大”,也涉及到民俗问题,当家庭遇到重大事务悬而不决时,可以征求一下伯父、叔叔的意见。

农村风俗舅父去世后怎样去奔丧(农村民俗爹亲叔大)(4)

实际上,这是其它长辈尤其是舅父母大人对自己的外甥外女们所说的责怪话。意思是说:舅父母一年到头都难盼到忙忙碌碌的外甥外女们前来看望。

舅舅怀疑外甥们心里没把舅父母放在一定的位置,心理有意见。但又不好直言相伤,所以流传着这么一句家训:“爹亲叔大,娘亲舅大”。

意思是说:爹再亲,叔伯是父亲的兄弟,同样要受到尊敬;娘再亲,舅父母是母亲的姊妹,同样也要尊敬,不得有丝毫怠慢,否则认为严重失礼。

三、姐死门槛断,哥走侄不亲

农村风俗舅父去世后怎样去奔丧(农村民俗爹亲叔大)(5)

民间常说的“姐死门槛断,哥走侄不亲”,意思是:如果姐姐过世了,因为与姐夫一家人的关系一直都是依靠姐姐作为媒介来维持的。

一旦姐姐走了,这个关系纽带也就断了,姐姐家的孩子本来也是属于另外一个家族,而姐夫如再婚就更不用说了,姐姐娘家人与姐夫家的关系也就慢慢淡化了。

另一方面,姐姐的子女和舅舅、姨家也会慢慢不走动,如同进出两个家族的门槛被截断无法通行一样;互相基于亲情的往来关系走向淡漠,直至最后老死不相往来。

农村风俗舅父去世后怎样去奔丧(农村民俗爹亲叔大)(6)

类似的,哥哥与弟弟是一母同胞关系,哥哥、弟弟这两个家庭是依靠兄弟亲情来维系的。如果哥哥过世了,那兄弟们的孩子与大伯家的往来也会越来越少,两家人也同样日渐淡薄。

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农村基于传统农耕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情日薄西山,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听上去有点让人寒心,但是确实是当今社会的真实世态人情的写照。

一般而言,亲情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人与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社会关系,血缘越近亲情关系越浓厚,反之就比较冷淡。

由此看来,这些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虽然都是亲戚,但称谓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如今亲戚之间主要靠的是走动和来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靠的是不断地交流和沟通。平时都不怎么来往的人,血缘关系再近,也变得不亲了。各位看官,您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