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

一代武状元马殿甲

作者:笑熬浆糊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1)

在河南邓州花洲书院“邓州历代名人馆”里,有上面这样一幅画像和简单的文字介绍——

武状元马殿甲【1776--1849,据马步衢《行述》记载,马殿甲生于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应为1777年)】,字捷三,号肃斋,邓州市穰东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武状元,授头等侍卫。后历任保定营参将、河间副将、广东陆路提督、广西提督等职。在任期间,参加了新疆平判、鸦片战争中的对英作战,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这短短的三五行文字到底蕴藏着一代武状元怎样的不凡人生?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2)

史载,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年,1848),马殿甲因病告老归里。第二年六月,马殿甲病重,遂派遣家人去山东济南唤回儿子马步衢商议家务之事。马殿甲口述其一生经历和主要事迹,由马步衢整理的《行述》木刻版据说至今还保留着,这也成为后人了解马殿甲的重要依据之一。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3)

(图片来自相关资料)

据《行述》记载——

马殿甲曾祖马玉纯,祖父马宏,皆隐居不仕。马殿甲的父亲马显麟,乾隆年间考中武进士,担任正六品蓝翎侍卫,从此家门显贵。从马殿甲的曾祖到其父亲,三代均被封为振威将军,曾祖母、祖母、母亲则被封为一品夫人。

据史载,马殿甲生下来就跟别的小孩不一样,不苟言笑,眼闪灵光;

据史载,马殿甲随父亲一起在京城求学时,读书就主动自觉非常用功;

据史载,马殿甲小时候,就被马父显麟预言“这孩子将来必定会光宗耀祖”!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4)

(图片来自相关资料)

可是,生活中有些意外和变故,总在人们毫不防备的时候悄然降临。

有一天,宫中设宴,马父显麟作为侍卫官参加。宴席结束后,他醉醺醺地回到家中,看到妻子王夫人头发松散着,便厉声责问。

王夫人怯怯地回应道:“孩子的舅父刚从老家过来,见他衣服很破,不便在京城久留,更不敢见你。我没有钱给弟弟,就把金簪拔下来送给他,让他赶紧回去了。才使得······”

谁料马父酒性大发,怒上心来很踢了妻子一脚,王夫人哪经得起这一踢,当即不幸身亡。由于其妻是皇上亲封的一品诰命夫人,皇上听说后勃然大怒,为一件区区小事竟不分青红皂白将皇封诰命夫人踢死,岂有此理!于是将马父关进监狱,听候发落。马父酒醒后,一想到妻子就这样去世了,一时糊涂使得自己也深陷牢狱,儿子从此孤苦无依,不禁悲从中来,身死狱中。

乾隆帝念及马显麟的幼子马殿甲孤苦伶仃,便派人将其送回邓州,交由其叔父照顾。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5)

(图片来自相关资料)

突然之间,十岁的马殿甲小小年纪便接连丧母失父,彻底打乱了他的生活节奏。从小就有着远大志向的他,终因家庭变故而暂时搁浅了一切。无奈叔父家中也确实贫穷,没想到他的婶娘更是心生嫉妒,对他也不是很好。马殿甲不得不辍学在家,只得在乡间荒野牧羊放马,跟随着家人学做小生意。

可是私下里,作为有心人的马殿甲到处打听哪里有文武全才之高人,就拜人为师,向其学习。

年纪稍大点,马殿甲暗自思量,自家身世不幸,虽然很小就变成了孤儿,可男儿好汉更应该努力发愤图强才是啊!

男儿好汉,如果不能持笔考取功名,就应披坚执锐,保家卫国。况且,西凉马氏本就尚武!原来他暗下决心要继承武人家风,要凭借武术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男儿好汉,怎么能如此在乡野苟且并与市井间“细人争利”呢?

于是马殿甲继承父业,练习武术。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就如愿以偿地进入到了武术学校学习。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6)

清仁宗嘉庆十二年(丁卯, 1807) ,马殿甲在乡试中崭露头脚。三年之后由举人考取进士。

嘉庆十六年(辛未, 1811) ,马殿甲进京参加会试,被嘉庆帝钦点为武状元,授予头等侍卫 (负责守卫皇宫并跟随皇帝出巡)的官职。

武举考试自唐朝武后长安二年(702年)开始,到宋朝时才设立武状元。始于宋天圣八年(1030年)的武举考试,至清朝嘉庆十六年辛未科状元,历时771年,据资料记载共产生143位武状元,而武状元过去又多以山东、江西、浙江、直隶、福建、陕西、四川等地居多,河南仅有马殿甲一人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7)

如今,一直在邓州周边流传着“五马六杨(羊)”一说,,至于它的确切意思,历来说法不一 (见附录资料) , 不过,在采风过程中了解到邓州 回族确有“五马”之说,邓州这五宗回族马姓,多分布在城区周围,它就是“东院马”、“西院马”、“状元马”、“八块铁马”和“沙堰马”, 此文重点谈的就是“状元马”。

“状元马”后人大多自认先祖为西凉人羌族马超之后裔(也有人认为“状元马”家族自古以来就是穆斯林家族,其来源与马超风马牛不相及),东汉时迁居河南洛阳,明时再迁至邓州,定居于邓州大东门内河街。不管咋说,自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邓州马殿甲中辛未科武状元后,自此,后人遂以此殊荣统称其族人“状元马”(当然,“状元马”也有以地名称之的,如居于塔院的称“塔院马”,居于南关练武后场院的称“后场院马”)。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8)

(图片来自相关资料)

回头再说,武举会试清沿明制文武并重,会试外场以武为主,内场以文为主。嘉庆十二年丁卯科因应试者多不能文,又改为默写武经一段百馀字,即日完场。据说武举殿试虽先试策论后试技勇,录取名次先后却以技勇为准。一甲三名赐武进士及弟,分别为武状元、武榜眼、武探花。

马殿甲考中第一名确非易事,奉旨马殿甲授头等待卫衔。只因马殿甲身孤,又加上其父犯罪死狱,名虽武状元授头等侍卫,因无人作保(时贪官污吏盛行,府君家贫,无银行贿,出不了任),也仅只是负责把守后宰门。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9)

(图片来自相关资料)

及至道光宣调进京后,才知马殿甲无人作保,屈才把守着后宰门。

因何道光知马殿甲屈才?原来马状元在紫光阁秋围时,最后道光呈禀皇上,想同马状元比试一场刀法,皇上恩准。

比赛快结束时,只见马状元横马一刀,眼看就要伤着道光,马状元眼疾手快,灵巧多变,如箭离弦,顺手把刀抛回脑后上方,腾空而起跃在半空,又及时躲过道光砍过来的寒光大刀,飞快地用后腿把刀挑回,左手前伸稳稳接住。

道光见此,就询问马状元:“你这是什么刀法?”

马殿甲巧妙答道:“这叫金钩倒卷帘。”这一场比试,让道光对马殿甲的武功很是欣赏,得知马殿甲只是个守门侍卫,觉得过于屈才,就禀报嘉庆帝,亲保马殿甲为振威将军,在乾清门行走。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10)

(图片来自相关资料)

马殿甲感念道光帝的知遇之恩,从此下定决心为朝廷尽忠效力。

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 ,天理教匪林清、冯克善、李文成等作乱京师,九月十五日叛匪杀进紫禁城。危机之下,马殿甲奉诏进宫,随手从地下揭起三块玉砖,扔向敌军,击中了两名乱匪。然后同御林军一起,很利索地将刺客全部擒获。

因为杀贼有功,马殿甲晋升二级,随后历任陕西黄甫营游击(相当于营长、副团长)、陕西波罗营参将(相当于团长)等职,屡次协助陕甘总督长龄整治贪渎,平息乱情。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11)

(图片来自相关资料)

蒙陕甘总督长龄奏请,马殿甲擢升延安护理,任延绥 (今榆林镇)总兵。道光六年(1826)七月,马殿甲任延绥镇总兵时,恰逢英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张格尔(大和卓 博罗尼都之孙,博罗尼都在乾隆年间就曾叛乱)在新疆叛乱。

道光七年(1827)正月,陕甘总督扬威将军长龄被派往天山一带,让马殿甲负责转运粮饷器械。二月,扬威将军长龄在新疆的库车、喀喇沙尔、托克逊等地催促其转运粮草。不久,又让马殿甲筹集饷银五万两。 这期间,马殿甲虽然没有亲自率兵参战,却昼夜奔波,不辞辛劳。军队所需物资能够及时送达,没有贻误,马殿甲功不可没。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12)

(图片来自相关资料)

陕甘总督扬威将军长龄认为马殿甲在军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勤职为各营之最,奏请皇上,清廷又调马殿甲为乌鲁木齐济木萨营参将,率军赴喀什噶尔平叛。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13)

(图片来自相关资料)

道光十年(1830),清朝属国安集延(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东南部,亦大宛国地。喀什噶尔西北五百里,西至浩罕三百八十里)在喀什噶尔勾结匪贼,意图谋反,其西部邻居浩罕汗国趁机滋扰新疆地区,态势猖獗。马殿甲奉乌鲁木齐提督之命,带兵前去支援——

十一月初四,行至玉河(今新疆于阗县东),与逆贼相遇。他整顿队伍,激励兵卒,最终杀贼数百,生擒五十多人。在激战中,逆贼掉进河中淹死的不计其数,剩下的则顺河逃窜,马殿甲率队跟踪追剿,又擒获数十人,毙敌无数。

初五,又和逆贼在叶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相遇。他率部奋力拦击敌人,大获全胜。

初七,再次与逆贼正面交锋。最终,杀敌五百多人,缴获大量马匹军械。逆匪残余势力窜入回庄,据险死拒。马殿甲命人围而攻之,逆贼舍命突围,四散溃逃。马殿甲穷追五天,生擒叛贼首领。

十四日,马殿甲率人搜捕追剿余匪,共杀死、擒获敌人七八百名。

十五日,行抵喀什噶尔,逆贼闻风丧胆,逃遁出塞,安集延匪患自此被肃清。

扬威将军长龄、伊犁将军杨玉春上奏称赞马殿甲“屡次打仗奋勇出力”。马殿甲因此被赐顶戴蓝翎,不久,又更换花翎(孔雀羽毛做成,须经皇上特赐方可佩戴)。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14)

(图片来自相关资料)

在随后的几年里,马殿甲多次升迁,历任各营长官;他每次位子还没暖热乎就又被调走了;他所到之处,恩威并施,治军整肃,不但被上级官府所倚赖,还赢得了军民的一致拥护。百姓都称赞他有大将风范,不似寻常武夫。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15)

(图片来自相关资料)

因剿浩罕平逆贼有功,朝廷赏给马殿甲荣衔。直隶(今天津,河北大部与河南、山东小部)总督琦善认为马殿甲身为将领,功勋卓著,上奏请求将其留在直隶,作为候补官员。

清宣宗道光十三年(1833),马殿甲补保定营参将,后历任河间协副将、浙江金华协副将等职。不久再升广东南邵镇总兵,官授权广东陆路提督,参加了鸦片战争对英军的作战,全力协助林则徐抗英禁烟。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16)

(图片来自相关资料)

当时林则徐正处人生低谷,也痛心只凭一人之力实在有些力不从心,然而鸦片依然泛滥,战事未平,对皇上、对大清子民与心也不安。

面对林则徐心中的一团犹豫和顾虑,马殿甲则劝道:“仕途多年,各个场面都见过,什么风浪都经历过,胸怀文韬武略,又熟读兵书,通晓五经诸子百家,指挥战争有雄才大略,不下于一般军事家,头脑灵活,对周围变化善于勤心思考,刚直不阿,心怀坦荡,清廉忠贞,两袖清风,现怎么突然怕行军作战了?”

林公平静下来,说道:“现战情不同,处处要设防,兵力不足,军情所需也是来不得半点含糊,而现兵权旁落,军情急需也无法调遣,现我们每行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马殿甲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生死何所惧?现今外患英夷,内忧鸦片,国运衰微,吏治败坏,贪官恶吏众多,上蒙蔽皇上,下对百姓疾苦而不顾,从中鲸吞,民不聊生,给大清子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轻者弄得贫困不堪,重者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四处逃生。为了大清国泰民安,子民能安居乐业,战死与心无悔。为天下劳苦子民,尽自己微薄之力,乃是兄一生的所愿。”两人心意相通,感情又融洽,越说越说投机。马殿甲顺势接着说道:“在紧要关头,我们还有什么犹豫!”

林公哈哈一笑,坚定地回应:“生死不过朝夕事而矣,何况活了五十多年也应满足了,为了大清子民国泰民安,不受外侮而禁烟引起战争,我被砍了脑袋那也与心无悔无怨。”

马殿甲幽默地笑道:“贤弟难道想通了?如若战事再出现意外,真的不怕再惹恼了皇上?”林公拿起桌上茶杯甩在地上说:“即使如同此杯,林某现已无反悔之意。”于是共同周密商讨对英之策。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17)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18)

(图片来自相关资料)

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1年),关于对英作战,马殿甲尽言无隐,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 清军败退并不是因为实力不如英军,而是我军准备防御不足所致。这与新疆剿浩罕不同,我军在陆地灵活,洋人在水上,首先要查看了解敌情,沿岸炮位也要演试调拔到位,沿岸水道要口增强木排、铁链设备,整顿水勇和兵器,船只集中调动。英军千里迢迢来到我朝,所凭无非是舰船而已,舰船虽威力巨大,非我朝木船可匹对,可避免与其正面冲突,防御堵塞各个水道要口沿岸,并以重兵把守各要道口,防御英军炮火攻之,而英舰一旦上岸自然无用武之地。然后选择凌晨时分,用快速小船靠近,以火攻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一鼓作气趁势以火箭、火球追击,只要我等同心协力,怎能不大破英军?”

对于马殿甲的分析建议,林则徐深以为然。五月十日,一切准备妥当。趁着夜色,熟悉水性的二千四百名精壮勇士,兵分三路,袭击英军。这些士兵身上带着火箭弹、钩镰,乘坐小船,靠近停泊在二沙尾和白鹅潭一带的英军舰船。他们用长钩将英舰钩住,往里面投掷火箭、火球。英军大败,仓皇逃遁。

道光帝的侄子、靖逆将军奕山上奏禀明他“在海口军务整顿严肃,训练水路壮勇,防御出力”。道光帝将其封为正式提督。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19)

(图片来自相关资料)

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乙已年,1845)三月初六日,旨宣马殿甲特遣进京,道光帝诏见四次。在外患未平,内忧又生的海口、韶连镇两地的百姓朝夕不饱,他们不得不扶老携幼到处流浪,而赋税照旧,官吏行商平日更是作威作福,逼压百姓。马殿甲顶住压力呈上奏本,奏请给两地百姓减轻税金,度过灾荒,保持各地太平,预防滋事。为此事有些同僚对减免意见很大,马殿甲因惜百姓不怕阻挠,多次奏表,终于获得宣宗恩准,减轻了两地等处税金,兵民莫不感佩喜悦。

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初三,旨宣马殿甲入宫觐见,复讯两广军务情势,马殿甲无隐饰据实面奏,道光知情后亲下谕旨:“这次特遣来京,是为了西南边陲苗疆要地,民族众多,外接安南,为了大清西南边陲安泰,若出现天灾水患而引起灾荒,因路途遥远,百姓一切税金可着情处理。今谕旨特授全权,可自行减免,无须上奏本。”马殿甲授承圣谕旨,六月初六在京动身,抵达广西赴任。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20)

(图片来自相关资料)

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 1848),马殿甲多年奔波戎马,年老因病辞官还乡。道光帝下旨,把内蒙古石古水口每年征收的马税赐给马殿甲养老。可道光帝哪里知道,马殿甲驰骋一生,深知百姓疾苦,不但拒收这一税金,还奏明情由,请皇上免除这一税钱。

道光帝高兴地说道:“马殿甲一生忧国忧民,爱民如子,那臣能比?”并在张家口立碑,表彰马殿甲的功德。

道光帝为嘉奖其战功,赐给马殿甲一块匾额,并亲笔提词:两广提督,驰骋疆场,干城却敌,抵御外侮,振威边陲;军门府第,一生戎马,忧国忧民,清廉自矢,冰心雪操。

马殿甲一生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为国为民尽职尽责,即使在临终前夕,还不忘告诫时任山东济南临清卫守备的儿子马步衢:“今皇上让你在山东就任,实乃对我戎马一生清贫一世的体恤,祖上几代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大多选择退隐不仕。今你任职临清卫守备,务必恪守‘清廉’,一定要牢记‘不义之财不可取’,不要辜负了你是马家子孙······”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21)

话说一代武状元、功勋卓著的马殿甲归里后,不以官势待人处世,而多施以仁爱,平时以勤俭节约自持,深得乡邻好评。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马殿甲溘然长逝,享寿七十又三。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22)

(图片来自相关资料)

马殿甲仙逝后,葬于今邓州市穰东镇西北方不远处,后人称马殿甲墓地为“状元墓”。据说原来的状元墓,规模宏大,其墓前自北向南依次立有石人、石马、石羊、石牌坊、石狮、一旗杆等,石牌坊上书道光皇帝题字:“振威大将军”(1962年遭破坏)。

【“状元墓”今仅存不大的墓冢一座,原在六代人的墓园右旁,马殿甲墓之下、马步衢墓之上还有一座特殊的墓冢,即马家后人口中的“唐师傅坟”(马步衢的武术教师唐大用,此不赘述)】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23)

马状元墓冢,呈北高南低状,原立有马殿甲碑文一块,现残碑立在邓州市花洲书院里。马状元墓虽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目前尚未开发,看到的只是杂树野草和村民为了多种点庄稼不断被侵占的墓冢土堆。

但愿时间的流逝,不会把马状元轰轰烈烈一生的故事蒸发掉;

但愿时间的流逝,不会冲淡马状元在历史中的地位;

但愿不因时间的流逝,人们而忘记了这位河南历史上仅有的武状元!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24)

1807年被嘉庆帝钦点为武状元后,从此大半生金戈铁马、为国分忧的马殿甲—— 1813年 禁宫剿匪, 1826年 西北平叛, 1840年 东南抗夷······

他辗转流徙,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百姓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留给后人的是爱国、忠诚、尽职、清廉、爱民、勤俭、节约、仁爱;

他留下的也绝不能是荒草相伴的一堆黄土、一片孤寂、一种遗忘······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25)

(立在花洲书院里的马殿甲碑刻)

民族英雄马殿甲的形象也许从未在邓州人们心里暗淡过,从未在华夏人们心里暗淡过,亦从未在历史的扉页上暗淡过。

他,犹如遥远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照耀着生生不息的人们;

他,犹如潜藏在地底深处永不熄灭的火焰,千古流芳;

他,永远是“状元马”后人、邓州人、河南人的骄傲!

附录资料——

一、据状元马氏后人传说,状元马氏有三支:

(一)、正宗状元马氏。邓州东河街马氏后裔,称“状元马”,此宗马氏在马殿甲告老还乡后,定居于现穰东镇,也有散居在塔院和南关后场院的;

(二)、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马殿甲归里,跟随马殿甲多年的官兵后裔,亦落籍邓州,在城西马殿甲的庄子处建了前马楼、后马楼,即与马家联宗,亦称“状元马”;

(三) 、元朝时期,随元朝军队中的“探马赤军”屯田落籍邓州的黄楝树桥、八邓营和马营(现海营)的西凉马氏都是当年屯田军人的后裔,他们也与状元马联宗,成为一家。

现在,以上三宗统称谓“状元马”。后因繁衍生息,家族庞大,逐渐散居各地,除东河街外,南阳河街、石桥,邓州穰东、林扒,南召云阳,湖北房县、黄龙镇等地也有状元马氏迁居。

、邓州的状元马氏名派谱排序为:

统一排序前名派用字:

玉、鸿(宏)、显、殿、步。

统一名派谱序为:

天修永大业(或洪修连字明),德礼万世昌。

三元成福厚,宗祖显荣光。

国运盛祥瑞, 忠义孝悌先。

家邦振兴旺,吉庆寿同增。

三、在邓州市周边一直流传着五马六杨(羊)”之说, 至于它的确切意思,历来说法不一 ——

有的说,因“杨”与“羊”同音,按此说“六杨”应为“六羊”,就有人解说:五月的马肉不能吃,六月的羊肉不能吃,恐天热食热物中毒。据权威资料显示,马肉被列在凉寒食物首位。至于六月食羊肉者大有人在,从未见因此而中毒者;

有的说,“五马六羊”中的“五、六”指的马丶羊的年龄,指这2种动物已步入暮年,肉质柴丶松,营养价值不高,不推荐食用;

有的说,“五马六杨(羊)”,指的是邓州回族有五宗姓马的,六宗姓杨的。不过邓州回族中“五马”确有其踪,至于“六杨”,仅有分布于邓州城乡间的回族杨姓一脉,可见此说也不尽然;

有的说,“五马六杨(羊)”原本就是一个传说故事,从前张家村的张财主,要培养他的儿子去学做生意,原则是不赚不做。一天,他儿子牵五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羊的见了,就牵着六只羊换他的五匹马,他觉得这样很合算,能赚一只,很合算,就换了六只羊。卖鸡的又用七只鸡换了他的六只羊,让他又赚一只。后来就有“五马换六羊,越换越不强”之说了······

也许“五马六杨(羊)”之说还会继续演绎下去,到底哪种解释准确,你懂的!

20岁状元留下的千古名篇(一代武状元马殿甲)(26)

作者“笑熬浆糊”与马殿甲

第七、八代后人在一起

微 信 号:stp13838711986

作者简介:笑熬浆糊,本姓尚 ,乃今日头条“图说邓州”以及微信公众号“图说邓州”的创始人及原创作者。业余坚持原创,传递社会正能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