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现形记原著(官场现形记第一回)

大家好,[耶]欢迎来到小欧读书吧,现在就让小欧带你踏上《官场现形记》之旅吧,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官场现形记原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官场现形记原著(官场现形记第一回)

官场现形记原著

大家好,[耶]欢迎来到小欧读书吧,现在就让小欧带你踏上《官场现形记》之旅吧!

在陕西同州府朝邑县城南三十里的地方,有这么一个村庄,那里只有姓赵和姓方的人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

然而,赵家老头是有那么一点点远见的,给他儿子请了个教书先生,后来他的孙子中了秀才,这是何等风光啊,顿时受到了全村人的吹捧。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方家眼红了,于是花大价钱去开一个学堂,请了一个举人做老师。这位举人叫王仁,虽说上了年纪,但还是尽心尽力去传授知识,不出几年,还真被他教出那么几个人才来。其中呢,一个很有资质的学生便是来自方家,他的父亲叫方必开

又是赶考的时期,赵家的孙子赵温考完回来后,天天去看榜。等到重阳节过后,考试放榜了,赵温考中了举人。这可了不得啊,方必开赶紧去赵家探望一下。只见一群人在那里贴报条,方必开出于儿子读书的缘故,也认识了一些字,便在那里小声念报条上的消息。此时,有人拍了下他,喊了声“亲家”,原来是赵温的爷爷。那么,方必开赵家老头是怎么成为亲家的呢?这得从赵家出了个秀才的时候说起,这个方必开想攀关系,把他的三女儿嫁给了赵温的兄弟,此后便成为了亲家。

一见是赵家老头,哎呦,方必开“扑通”趴下给他磕了三个响头。受不得如此大礼,赵家老头连忙扶起他。亲家见面,那不得互相寒暄几句啊,更何况此时的赵家有大喜事,方必开就更加有话说了。

方必开赵家老头称赞那个住在城里石牌楼的王乡绅很有眼力,在十年前就看得出赵温将来是个有出息的人。赵家老头也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并且让方必开到时候带他的儿子来府上,和赵温一起接受王乡绅的教导,好让他儿子变得像赵温一样有出息。这样的话,谁听了谁都喜欢,方必开又和赵家老头聊了半天才回家。

到了吃饭的时候,方必开没那个心情去吃饭,自己一个人在书房的走廊来回地走,嘴里念叨着报条上写的东西。虽然看见他这么奇怪,他的家人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有那个老师王仁一眼就看出其中的缘由了,于是就喊方必开的三儿子去扶方必开进屋坐,而这个老三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很有资质的学生。

突然,方必开猛地跑到王仁面前,“扑通”一下跪在地上,连续磕了二十四个响头,吓得王仁连忙扶起方必开,叫他有话慢慢说。此时的方必开,不说话,只是用手指下自己的心脏位置,然后又指了下一旁的老三,接着向王仁拱了拱手。这下子,王仁便知道方必开是为了儿子。

弄明白了原因,事情就好解决了,王仁拉上板凳,要和那个老三谈论一番“人生大道理”。王仁叫老三像赵温一样去中个举人回来,可老三却问中个举人有啥好处,王仁语重心长地说:“中举之后,一路上去中进士、点翰林。点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钱赚。”哎呦,听到这个好处,老三也有几分动心了呢。但是老三似乎想到了些什么,便问王仁:“师傅,你也是举人,为什么不去中进士做官呢?

嘿,这小兔崽子,王仁被他噎得够呛啊,顿时恼羞成怒,扬言要教训这个小兔崽子。而坐在一旁听他们聊天的方必开正入迷呢,此刻也回神了。那个老三的确是个小兔崽子,还对他的老师王仁叫嚣着,说有种就去中个进士做个官来给他看看王仁那个气得呀,拿起板子就打,那个老三又是哭又是跳的,最后还是老三的叔叔出面结束了这场“打闹”。

自从赵温中了举人,赵家老头得意得简直要飞起来,一边忙着给亲戚们报喜,一边忙着看日子拜祭祖先,一边忙着看日子请人喝喜酒。随后又请到那个王乡绅在一块牌匾上题“孝廉第”三个字,并连夜让人做好挂在家门前。不仅如此,他还给孙子准备了一套在喝喜酒那天陪客人的新衣服。

哎,不是说赵家世代都是农民出身吗?那为什么赵家老头对这些准备会如此的熟悉呢?这就离不开那个王孝廉(王仁,此后都称作王孝廉)的帮忙了。此时,赵家人都沉浸于赵温中举的喜悦之中,写请帖、祭祀祖先……

赵家全族人都聚集在祠堂了,赵温一看见族长,就赶紧过来打招呼,族长满意地点点头,示意他坐下,然后说:“恭喜你啊,做了皇帝家的人了,祖先们熬到今天受到你的供奉,可真是不容易啊!”这爷俩在屋里正说得欢呢,外面就传来一阵吵闹声。原来是赵家老头在骂厨子,嫌弃他们手脚慢,到现在都还没送菜过来。听赵家老头这么骂,厨子也不服气了,说从早到晚都在忙,还饿着肚皮,钱没多几个,还受这气。厨子说着就甩了菜勺,摆着明儿说不干了。最后,这次的闹剧被赵温的叔叔摆平了。

祭祀完祖先之后,便是吃饭喝酒的时候了。话说那个王乡绅赵家老头心里的位置是真的很重要,非要等王乡绅来了再开酒席。一听王乡绅来了,赵温的老爹冲出门,亲自把他的轿子带到家门前,瞧瞧这速度,这态度,无人能及啊。赵家老头带着他儿子和孙子一同迎接王乡绅,并让他坐首席第一位。做陪客的有王孝廉,王孝廉比王乡绅小一个辈分,这两人以叔侄相称。方必开也陪在下面,因为之前赵家老头对他说过,想叫王乡绅考考他儿子老三的才情。

酒席开始了,王乡绅这桌在中间,两旁的几桌都是一些穿草鞋、穿短衣的人,还有些上不得台面的就坐在天井那边吃。对赵家老头来说,这些办理酒席的规矩他是不懂的,所以这样的安排都是赵家老头托王孝廉办理的。

这个王乡绅是进士出身,还做过一任监察御史,后来上了年纪就退休回家,然后在县里的书院教书。面对满桌子的人,王乡绅只和那个王孝廉聊得来,而那个赵温王乡绅眼里也不过是一个毛头小子,所以王乡绅并不把他放在眼里。至于赵家老头和方必开嘛,也只能是给王乡绅斟一下酒,夹一下菜,嘴都插不上

王乡绅与王孝廉聊了非常多,诸如什么王乡绅的人生经历,什么求学之苦。而王孝廉也都是附和他,顺便还拍拍王乡绅的马屁,讨得王乡绅欢心。这俩人聊得欢了,可一旁的人起初听得还明白一些,后来他俩说的话都文绉绉的,旁人就听得稀里糊涂的,但也不好出声

忽然,外面又是一阵吵闹。原来是王乡绅送了二分银子的贺礼,然后赵温的老爹只给了王乡绅的二爷三个铜钱,那个二爷嫌少,并说大老远跑来,要吃上一碗饭才行,然后他就跑到厨房抢东西吃,可厨子不肯,便吵起来了。这一吵,可把王乡绅的脸面给吵没了啊,场面一度尴尬。得亏王孝廉出面解决这件事情,自己掏出两个铜钱给那个二爷买烧饼吃。

此时的王乡绅还在生着气,嚷嚷着要把那个不懂事的王八羔子送到衙门去,打上几百个板子。哎呦,这可是会出人命的,赵家老头帮那个二爷求情,叫王乡绅回去训训他就可以了,最后王乡绅也不再出声了。

闹剧告一段落了,方必开忽然想到了那天赵家老头说的话,于是去找老三,可叫唤了半天,还是不见老三的影子。最后,方必开走到了厨房,就见到老三双手油油地在啃骨头。老三一看见是他老爹来了,赶忙在衣服上擦掉手上的油。哎呦,真是恨铁不成钢啊,方必开气得眼里冒火。但是方必开忍下了气,拿起一块布给老三擦手,要带他去见王乡绅。任凭方必开怎么说,这老三就是不肯去见王乡绅。又是一顿气的啊,方必开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疼得老三“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然后大家都赶忙过来劝,方必开便只好停手了。

王乡绅又吃了几样菜,然后起身告辞。赵家老头又拜托王孝廉替他跟王乡绅说有没有多余的管家推荐,好让那个管家跟随赵温去京城参加明年的会试。王乡绅也答应了赵家老头的请求,这才离开。

那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灵光一闪]

小欧有话说:亲爱的“旅客朋友”,你对本次“旅行”还满意吗?如果你想要更加好的体验感,小欧建议你去读一下原著哦![摸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