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核心承载区(临港现代化新城形态初步显现)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临港新片区核心承载区(临港现代化新城形态初步显现)(1)

2022年2月10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拍摄的住宅区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资料图

9月1日上午,临港新片区高品质城市建设座谈会举行。座谈会指出,临港新片区挂牌成立三年,对外交通更加快速畅通,对内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周全,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形态已经初步显现。

据澎湃新闻了解,三年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围绕现代化新城建设目标,通过政府投资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不断完善城市综合配套,打造宜业宜居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就业、落户,三年累计新开工城市功能项目231个,建设总投资4758亿元,常住人口增长约15万。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现代化新城形态已逐步显现。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指出,过去三年,临港新片区各项经济发展指标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地区生产总值过去三年平均增长21.3%,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4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9.2%,这些指标都显示出过去三年我们兑现了当时对全市人民和全国人民做出的承诺——让临港三年大变样。

陈金山表示,接下去到十四五末,是临港新片区重要的发展阶段,要进一步对标“五个重要”的指示要求,全力推进人才、配套设施、现代化新城建设以及优化营商环境,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推动临港新片区发展跃上新台阶。

座谈会上,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从交通、住房、商业、旅游、文化体育、生态环境、教育医疗、聚才引才等八个方面介绍了新片区三年来城市建设的成果。

其中,新增建设各类住房总建筑面积90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总量达到66万平方米,旅游行业累计营业收入达到12.32亿元,共举办上百场文体活动,全面推进“公园城市、韧性城市、无废城市”建设,适度前瞻性布局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项目,从业人员突破25万人,人才总量达到9万人,加快成为全市人才集聚新高地。

吴杰表示,“人的流向决定城市走向,人才品质决定城市品质”,目前临港新片区依托全市最具竞争优势的人才政策体系和事业发展平台,形成各方面人才近悦远来、纷至沓来的发展态势。随着人才加快流入、集聚,城市未来活力更加彰显。人才结构高端化、国际化,也让发展能级动力更加澎湃。

政策持续创新、突破,是新片区人才磁吸效应的重要推力。据了解,未来三年,临港新片区将着力实施“人才筑巢工程”,擦亮“创业者的城,就业者的家”城市引才品牌,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兴金融等高端产业,提供18万个就业岗位,吸引各方面人才选择临港。加快研究制订《关于实施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 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的若干意见》,布局推出求职创业、安家落户、租房购房、技能提升等一揽子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和贴心服务举措,全方位支持、保障、激励、服务、帮助人才,激发更加强劲的人才集聚政策磁吸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在临港新片区挂牌成立三周年之际,上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新一轮支持政策围绕临港新片区“产”“城”“人”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目标,在综合交通体系、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服务、人才落户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提出一批支持政策。

责任编辑:李跃群 图片编辑:蒋立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