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与食疗(提醒中老年人50岁后)

现在在中老年群体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中老年人为保养身体,经常锻炼,但往往越锻炼,身子骨越脆弱,越容易进医院,这是因为顾此失彼所致,只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而忽略补充营养的必要性。

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与食疗(提醒中老年人50岁后)(1)

我们身体需要足够的营养才能保持健康,如果缺乏就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提醒中老年人,年纪越大越要记得给身体补充这5种“生命元素”,有益于健康。

1.维生素

维生素是我们身体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而人到中年后,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能力会下降,甚至会因缺乏某种营养素而生病。因此中老年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补充维生素。

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与食疗(提醒中老年人50岁后)(2)

水果中的维生素特别丰富,就像山楂,经常吃可以给身体补充所需的营养元素。但直接吃山楂会比较酸涩,可以试试酸甜软糯的七度方山楂丸。它是由山楂打底,又加入山药、茯苓、鸡内金等山楂,丰富营养,中和山楂的酸味。

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与食疗(提醒中老年人50岁后)(3)

每一颗七度方山楂丸都是用金色的锡纸独立包装,看起来简约高级、干净卫生。撕开包装纸,瞬间就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山楂香味,放入嘴中,口感糯糯的,沙沙的,酸甜可口,慢慢在嘴中化开,令人回味无穷。

2.钙

补钙不止是儿童的专属,中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部件老化,同样也需要补充。它是我们身体中必不可少的“生命元素”之一。而除牛奶还有钙以外,其他食物也含有这一元素,来自于大自然,含量还很高。

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与食疗(提醒中老年人50岁后)(4)

西葫芦就是这样的存在,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皮薄肉厚,汁多嫩滑,可以和其它食材搭配起来做成各种美味的菜肴。比如和营养同样丰富的鸡蛋搭配在一起,再加入蚝油、生抽等调料,做成低卡又营养的西葫芦炒蛋。

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与食疗(提醒中老年人50岁后)(5)

刚出锅的西葫芦炒蛋热乎乎的,香气怡人,西葫芦软嫩爽滑、鸡蛋软嫩蓬香,整体吃起来鲜香可口,美味饱腹,营养也很丰富,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吃。

3.蛋白质

蛋白质是我们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以,日常一定要注意对蛋白质的补充,尤其是中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营养的流失速度快、吸收率低,要更加注重对它的补充。

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与食疗(提醒中老年人50岁后)(6)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绿豆,是最受素食者推崇的高蛋白食物之一,每天适当地吃对身体有益。但绿豆不易煮熟,我更推荐大家吃富含绿豆的三川归方青糕。它是绿色的方块状小糕点,撕开包装,就能闻到醇香浓郁的绿豆香气。

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与食疗(提醒中老年人50岁后)(7)

咬上一口会发现,三川归方青糕的口感也很不错,微微的甜,软糯绵密,有嚼劲儿。由于里面还加入蒲公英、青葡萄干、霜桑叶等天然食材,因此营养也特别丰富。而且还采用低温烘焙方式制作,好吃不上火。每天吃上两块,营养又解馋。

4.卵磷脂

卵磷脂,又称“蛋黄素”,也是我们身体所必需的“生命元素”之一。而对于它的补充,可以通过我们常见的食物来实现。比如鸡蛋,它里面的卵磷脂含量就很高,尤其是蛋黄。

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与食疗(提醒中老年人50岁后)(8)

鸡蛋的吃法有很多,蒸、煮、炒都可以。还可以将它做成经典美味的菜肴——赛螃蟹。别看这道菜名字里有“螃蟹”。事实上,它是由鸡蛋,再加上葱姜蒜末,一道普通的炒鸡蛋,就成集颜值与美味于一体的佳肴。

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与食疗(提醒中老年人50岁后)(9)

赛螃蟹吃起来滑滑嫩嫩的、特别鲜美,醋的鲜香带着姜的味道冲击着味蕾,让人一下子就想到美味的蟹肉。关键它的营养还很高,常吃,解馋的同时,还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5.硒

硒被称为“长寿元素”,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营养之一。生活中多吃含硒的食物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延缓机体衰老的步伐。而黑豆就很适合,它里面的营养种类很丰富,含量也很高,中老年人经常吃可以提高精气神儿,对身体好。

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与食疗(提醒中老年人50岁后)(10)

很多人可能不喜欢黑豆浓郁的豆腥味,不妨试试七度方五黑糕。它看上去是一个个的黑色方块状小糕点,外面还裹上糯米粉。放到鼻尖闻,会清晰地闻到一股谷物的天然香气。

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与食疗(提醒中老年人50岁后)(11)

七度方五黑糕的口感软糯细腻,清甜不腻,越嚼越香。它如此优秀的口感当然离不开匠心的选材,除富含营养的黑豆,还加入黑芝麻、黑米、桑葚、黑枸杞这4种营养丰富的黑色食材,营养更加均衡,中老年常吃对身体益处多多。

当步入中老年,身体中营养流失的较多,容易引起不适,这个时候就要“对症下药”,给身体补足营养。这5种“生命元素”是身体不可或缺的,记得合理补充,有益于身体健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