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毕业最有深意的讲话,青春不止步奋斗正当时

大学校长毕业最有深意的讲话,青春不止步奋斗正当时(1)

来源/上游新闻

编辑/钟莹曈

骊歌奏起,又是一年毕业季。

学子们收拾行囊,奔向梦里的远方。青春不止步,奋斗正当时,随着各大高校毕业典礼的陆续举办,校长致辞也逐渐成为典礼的“压轴大戏”。言语中或温情,或哲理,还不乏时髦,充满了给毕业生的期许与祝福。

看看重庆各大高校校长的毕业致辞,哪一句最戳你心?

大学校长毕业最有深意的讲话,青春不止步奋斗正当时(2)

———

重庆工商大学校长孙芳城

点亮奋进征程中的辉光

大学校长毕业最有深意的讲话,青春不止步奋斗正当时(3)

又到了每年一度的毕业季。今天,是2021届毕业生人生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学有所成的6757名毕业学子,送上最衷心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福! 向悉心培育你们成长成才的家长和老师们致以诚挚的敬意!

几年前,同学们提着行李箱,走进学校大门,从此打开了一片新的世界:从第一次向同学腼腆致意、相遇相识,到后来与大家朝夕相处,相助相知;从第一次进入大学课堂,问教求学,到后来遨游学科专业领域,探寻真知;从第一次在食堂穿越人海才买到饭菜,到后来能够快速精准地来到你最爱的那一道菜的面前,你们已经与学校融为一体,与校园和谐共生。你们曾在图书馆畅游书海,在操场夜跑,在林间漫步,在阳光的午后小憩;你们曾在翠湖边朗读,在学海路歌唱,也曾在青葱岁月里迷茫,却又始终斗志昂扬。你们经历的每一步,都是一次成长。几年时间,你们从一个害羞懵懂的学生,成长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这是一次华丽的人生蜕变!

同学们,今天之后,你们就要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建设和时代发展的浪潮了。怎么走好接下来的人生路?作为你们的校长、师长,我有一些话想要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平顺或者坎坷,都要坚定勇敢地去追寻和点亮生命中的那些辉光,让它照亮你们前进的路。

一是点亮生命中的理想之光。

同学们,你们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毕业于光辉的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你们学成毕业,正式接过了时代的接力棒。正如100年前,接过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接力棒的中国共产党,重任在肩、矢志向前。从党成立的那一天起,民族复兴的理想之光便照进了党和人民的奋斗征程。10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追逐这一道光,从站起来、富起来,走进强起来的新时代,并在现代化强国的路上高歌猛进。百年奋斗史,气吞山河、波澜壮阔。而今,历史走到了你们这一代。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你们将融入时代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崇高理想,更是同学们生命中的理想之光。同学们,请让这一道光指引自己前进、奋斗,充分发挥自己所学和才干,让自己的价值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熠熠生辉。

二是点亮生命中的奋斗之光。

当理想照进现实,人生就有了意义。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既要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而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是通往理想的路。同学们一定要找到社会之所需,并把它当作你为之持续学习、专心专注,为之废寝忘食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它,实现它。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民族脊梁,正是应时代的召唤,填补社会之所需,让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征程更加坚实沉稳。“两弹一星”元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用原子弹、氢弹的成功试爆,让中国摆脱了核威胁;现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一生潜心水稻研究,让国人摆脱了粮食危机;在疫情之下,钟南山、李兰娟、陈薇等科学家,身赴一线指导全国抗疫工作,让中国成为全世界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前两天,聂海胜等三位航天员成功入住中国自己的天宫空间站“三室一厅”,再一次开启航天事业的新篇章。我们学校也有许多应社会所需挺身而出的优秀榜样。我们的老前辈,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参与了党和国家各项建设工作;我们的广大师生校友,投身科技创新,在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时候,全身心投入社会建设,用奋斗之光照亮人生,作出了平凡而伟大的成绩。希望大家也能如此,用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是点亮生命中的原初之光。

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常思过去,才能明晰将来。我们现在学党史,就是不忘来时的路。同学们,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请记得:当你思考不清时,就回到初心去;特别是在遇到人生困境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坚持,克服困难,一往无前!丢失了历史,就丢失了方向,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跋涉万水千山、克服万险千难而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我们党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成为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亮的星星之火,发展到现在全世界都有的中国红,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的时代,我们党与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乘长风破万里浪,走在新的发展征程上。这就是初心与坚持的力量。当前,“内卷化”正在席卷这个社会,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深受影响。在这个“内卷化”的时期,有人焦虑、有人躺平,终究需要积极应对。怎么样去应对?那就是让自己回到原初,问问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步调。回到原初,不是返回原点,而是“豪华落尽见真淳”,让原初之光洗尽铅华。这个原初之光,可能是父母的一句嘱托,可能是师长的一次教诲,抑或是自己当年某次思考的触动。当你拨开迷雾,看到原初的光亮,你就知道为什么出发,怎样去坚持自我,走好接下来的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希望大家坚守初心,一路披荆斩棘,成就自己的人生!

同学们,很高兴与大家山水共一程。相逢数载事,挥手自兹别;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风雨漫漫人生路,难忘浓浓母校情。无论走到哪里,你们永远都是重庆工商大学的学子!重庆工商大学永远都是你们的家!带上CTBU的标志出发吧,去追逐生命中的每一道光,让自己的人生熠熠生辉!

———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

坚守西政之士的三个人生信条

大学校长毕业最有深意的讲话,青春不止步奋斗正当时(4)

临别之时,我想与大家分享西政之士的三个人生信条,希望各位毕业生能在以后的日子里铭记、坚守。

一要心系天下,坚守家国情怀,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做新时代的国之中坚。

亲爱的同学们!在古代,士不仅是一种职业身份,更是一种文化精神,也就是孔子提倡的“士志于道”,“士”当志存高远,计天下利、求万世名。在今天,“士”更当为“众人的事”(孙中山语)甘愿吃亏、甘受委屈、甘于奉献,而非斤斤计较一人一时一事之得失。

刚刚离我们而去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堪称国之重士。他心系天下、热爱祖国、一心为民,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对中华民族复兴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5月23日、24日,长沙全城在雨中为袁老送行,网友纷纷留言“袁爷爷走好,我们会好好吃饭的”,让人动容。

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是一代代西政人筑就的精神财富。

70多年前,家国情怀引领西南革大的十万青年从化龙桥走出,在革命烽火中铸就红色基因;70多年后,家国情怀引领西政人“到中流击水”,争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以全国先进个人朱允慎、程晓阳等为代表的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西政人,用青春助力小康梦,为举世瞩目的脱贫事业赋西政之能;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陈绕德、王远恒、殷红等西政人,一身正气,以激浊扬清安社稷的担当阐释西政精神。

同学们毕业之时,恰逢一个伟大的历史交汇期。我希望大家坚定理想信念,既要做西政精神的忠实传人,将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转化为个人成长的精神之钙,更要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每一位西政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点滴贡献,就是在给西政加分,就是在为母校添彩!

二要和衷共济,坚守西政底线,决不给西政减分,绝不让母校蒙羞。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共同拥有的“西政”,是70多年来一代代西政人精心铸造、已经擦亮的金字招牌,她将永久铭刻在每一位西政毕业生的人生履历中。

毕业,是一场真正的成人礼。今日礼毕,各位同学就有了一个特殊的身份——西政校友。母校,是青春的记忆和精神的田园,是归航的港湾和永远的惦念;“校友”,是基于同“校”而结成的浓浓情感,是心神契合的君子之谊,而非难以经远的势利之交。“西政校友”既是一种基于学习经历的身份认同,更是一种志同道合、荣辱与共的文化归宗。西政人互相鼓励,以浩然正气为共同追求,以西政精神为牵引纽带,形成责任共同体、使命共同体、奋斗共同体。

真正的西政人,一定自带西政气质,一定能够坚守西政底线。

何谓西政底线?“不给西政抹黑,不给西政减分”!孔子将“士”分三等,上等之士即优秀之士,要有为国家效劳的能力与行动,所谓“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即便是末等之士,也要“言必信,行必果”,这就是“士”的底线。借用著名法理学家、新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富勒(Lon L. Fuller,1902-1978)的理论,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大格局、大境界,是每一位西政人“愿望的道德”,那么,西政底线就是基本功、分内事,是每一位西政人“义务的道德”。社会对母校的赞誉,来自成千上万西政人的奋斗积累,而社会对母校的“差评”,可能仅仅由于一人一事。

同学们!我对你们充满期望。我期望,每一位真正的西政之士,都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时时珍爱西政品牌,时时提醒自己坚守西政底线,绝不让爱你的父母、你爱的母校为你流泪、为你汗颜!

同学们!我对你们充满信心。我相信,每一位真正的西政之士,都能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始终坚守底线思维,洁身自好、拒绝合污,我心沉静、我心光明,努力做到贯中西、通左右、兼生死、致良知。

三要自强不息,坚守奋斗精神,努力为母校加分,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亲爱的同学们!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是贡献者的时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奋斗也是“士”之精神。今年五四前夕,寄语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奋斗使自己幸福,奋斗给母校添彩。奋斗,从来都是西南政法大学最鲜明而厚重的旋律。在博学楼前,有一块校友赠送母校的石头,上面铭刻着西政人耳熟能详的励志名句——“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这是自强不息、积极担当的西政校友文化的重要内核,已经与西政精神融为一体,激励着世界各地西政人不畏艰难、一路向前。

今年是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后,乘势而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在这个伟大的历史交汇期,我希望各位同学毕业以后,纵使历荆棘之磨难而精思不改,攀凌云之高山而乐观永随,始终牢记西政精神——“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做不惧风雨的奋斗之士!

———

重庆理工大学校长杜惠平

要做有担当肯作为的人

大学校长毕业最有深意的讲话,青春不止步奋斗正当时(5)

同学们,我们有幸在“重理工”这方热土,见证了你们的成长。我来学校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认识你们中的很多同学。包括参加“安全AI挑战者计划全球顶级对抗攻击竞赛”并获得好成绩的计算机学院刘野同学,带领团队创立牧童游(重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助力扶贫项目的应用技术学院胡心雨同学。当然,更多的还是不能列举的绝大多数——虽然还没有取得骄人成绩但仍然在不懈努力的同学们,我为有这样的同学而感到骄傲,也期待着你们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未来属于有担当、肯作为的你们!

同学们,在这个重要的典礼上,在你们即将离开校园的时候,我作为校长应当在送上祝福的同时,说几句语重心长的临别赠言。而实际上,如果你没有经过思考就有了一个结论,即便是一个金句,恐怕也不会因此而有所受益,更遑论只是图热闹的网络流行语言。

前几天,我刚好读到了一位知名学者的演讲录。他在一篇毕业典礼的演讲中,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开了三味“药方”:“问题丹”、“兴趣散”和“信心汤”,以作为离开校门、进入大世界后随时防身救急之用,我深有同感。概括起来就是:

——只要有问题,人就不懒惰;

——业余有兴趣,生活就幸福;

——努力不白费,信心可移山。

西谚里有个说法,讲人的手里拿着钉锤时,看所有的东西都是钉子。同学们,你们今天的顺利毕业,意味着具备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有了处理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这是你们手里的工具,你们所将面对的不过是问题。须知只有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你才能越来越熟练地运用工具;活的学问、新的知识,都是从解答问题中而生发出来。换言之,你只有担当作为,才能实现自我的成长。这就是我们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问题丹”。

明末学者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当我们说进入社会的时候,通常是指要有情商,要做一个不枯燥乏味的人。因为有发自内心喜欢做的事,我们会将平淡生活的每一天,都变成有滋有味的幸福时光;因为有兴趣爱好,我们不仅能独乐乐,更能与人乐乐而融入集体。因为有时时刻刻念兹在兹的兴趣,我们愿意担当作为、用心用力,甚而由业余而专业、开辟出一个新的职业发展领域。这何尝不是能让我们安身立命的“兴趣散”?

事业之舟当以“信心”为帆!所谓“功不唐捐”,意思是所付出的努力不会白费。在积贫积弱的困苦境地需要信心,在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同样需要信心。

同学们,青春正当时,勇做弄潮儿!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期,在“十四五”开局之时,你们毕业了!你们面临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时代使命。

同学们,你们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我希望你们能牢记的嘱托,从这一刻开始,就再次调整自己“人生之歌”的节奏,调整自己“奋进之路”的步伐,与时代同频共振,让青春绽放光芒!

———

重庆交通大学校长唐伯明

永做铺路石 让世界因你更美好

大学校长毕业最有深意的讲话,青春不止步奋斗正当时(6)

记得四年前,在李子湖畔给同学们讲校史,我们一起感悟创校先辈永做铺路石的光荣传统,共同领略“明德行远 交通天下”校训精神的博大情怀。四年后的今天,你们即将背上行囊再出发,未来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更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金秋时节,我们共同的家园——重庆交通大学也将迎来建校70周年。在这个特殊时刻回望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重温创校先辈的炽热情怀,我们不禁为70年来交大人同伟大的党和国家一道,在祖国的发展征程上谱写芳华而备感自豪。历史已远去,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70年前,为了和平解放西藏,毛主席指示建设“共和国一号工程”川藏公路,也就是现在最美的318国道。为了培养筑路人才,解决工程技术难题,重庆交通大学应运而生。

68年前,23岁的武憼民从我校毕业后,踏上号称“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在冰天雪地中从事冻土研究50余年,攻克高海拔多年冻土区修筑公路工程的世界难题,成为著名的高原冻土专家。

56年前,24岁的郑皆连毕业后,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钻研,攻克了系列“拱桥”建设难题,成长为“中国拱桥第一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院士主持的平南三桥去年竣工,拱桥跨径575米是当前“世界之最”,但80高龄的郑院士依然没有止步,正带领团队冲击突破跨径600米的世界纪录。

43年前,19岁的孟凡超成为我校恢复高考的首届大学生,后来成长为世界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并受到亲切接见。他带领团队建成了一座能抵抗8级地震、抵御16级台风,设计使用寿命120年的港珠澳大桥,被誉“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并荣获“大国工匠”称号。

30年前,23岁的王海怀从我校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毕业后投身交通一线,他既是中交集团总裁,也是我国岛礁填海工程的负责人。他懂技术、善管理,领导团队克服重重难关,在珊瑚礁石上建机场、筑港口,为保障国家领土完整和国防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2年前,23岁的杜润平坚定选择毕业后奔赴西部基层,传承和践行着“铺路石”精神,主动到四川藏区参与两年的对口帮扶工作,探索出一条援藏干部智力帮扶的新路子,被授予“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这些杰出校友和一代代重庆交大人一样,选择了在党的百年伟业中甘做一颗颗“铺路石”,以“舍小我为大我”的家国情怀,以“十年磨一剑”的匠心坚守,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托举一座座经纬大地的人间彩虹,贯通一条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铸就一段段令人称颂的传奇佳话。七十载风雨兼程的流金岁月,是什么力量鼓舞着代代交大人甘当路石、奉献不止?是什么精神激励着届届交大学子顽强拼搏、奋斗不止?如果你走进交大历史深处,你会赞叹穰明德老校长在首届开学典礼“誓为前路坦途,甘当铺路石头”的铿锵誓言,你会感佩超级工程中不畏艰险的交大足印,你会感动在伟大中国盛世光景中那一颗颗交大“铺路石”。我坚信,即使在祖国繁荣昌盛的新时代,交大校友们耸立的精神丰碑,依然可以跨越历史的长空,照亮丰盈每一位即将远行学子的内心世界,无论是胜利的喜悦,还是逆境的彷徨,都必将给予你内心最坚实、最深沉的力量,成为每一位交大人一生中收获的最宝贵财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重庆交通大学是应国家战略之需而诞生的光荣学府,是在服务交通、造福百姓中发展壮大的交通大学。作为校长,我真诚期待同学们传承发扬母校光荣传统和优良品质,无论你们毕业后身在何方,选择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有“位卑而未敢忘忧国”的报国壮志,都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担当,做一个“明德行远 交通天下”的交大人,在奋斗中开创属于你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只要你们把自我与祖国紧密相连、把小我融入大我,不管未来是成长为成就斐然、造福人类的科学家,独领风骚、引领文明的艺术家,享誉世界、创造未来的工程大师,或是朴实而平凡的建设者、创造者,每一份平凡的守望、每一份默默的奉献,都会化成温暖的力量;每一次坚定的目光、每一次奋斗的足印,都会是这个时代的奇迹。我坚信,世界会因为你们,因为一颗颗“铺路石”变得更加美好!

———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

用青春之笔书写出精彩人生

大学校长毕业最有深意的讲话,青春不止步奋斗正当时(7)

自2017年9月15日你们入学以来,三花路、景观道、图书馆、大舞台、运动场都留下了你们穿梭忙碌的身影,学校见证了你们的朝气蓬勃、青春洋溢;你们在“智博会”、“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特别外长会”等各类志愿者活动中构筑起的美丽风景线,在“外研社杯”“挑战杯”等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中展现的自信风采,学校见证了你们踏实勤奋、锐意进取;你们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流露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舍小家、顾大家,构筑起的疫情防控坚固防线,学校欣慰地见证了你们赤心爱国、胸怀大局。

你们见证了学校新大门拔地而起,学校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氛围日益浓厚;你们见证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 等级,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圆满完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你们见证了学校成功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成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蓄水池”;你们也参与和见证了学校成功举办70周年校庆庆典,进一步总结凝练了办学治校的经验特色,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加快重塑世界。你们是生逢其时,你们是国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你们也重任在肩,你们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科毕业典礼作为本科教育阶段最后一堂课,我也想借此机会,给同学们在人生新征程中如何“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提出几点希望。

一是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沧浪诗话》有言: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作诗如此,做人更应如此。志向是人生航向的“指明灯”,也是建功立业的“方向标”,有了志向人生才有正确方向。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既要有理想,更要有为理想而不懈奋斗之精神。胸怀理想,方可不畏风雨;胸怀远方,方可弃绝庸俗的算计;胸怀大志,方可抵制随波逐流。

二是增强道德定力,做修德者。

“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对于个人、对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决定性意义。明天你们即将跨出校门,踏上人生的新阶段。希望你们在新的环境、新的岗位上,既要立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大德,同时也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始终牢记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积德无须人见,行善自有天知。在我看来,修身最好体现为六个字:谦卑、感恩、行善。谦卑不是自卑,谦卑是一种修为,永远保持一份谦虚的情怀,才能使你的生命不断丰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是练就过硬本领,做笃行者。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走上工作岗位后,有的同学可能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有的可能不太相关,你们也会有很多机遇,但最关键的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在工作岗位上久久为功,练就过硬本领。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必然会一事无成。要有过硬本领,必须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

英国哲学家F.培根说过:“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翻译: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所谓,“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希望大家毕业后仍然与书为伴,与书同行。思想家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四是肩负历史使命,做担当作为者。

你们的成长成才的历程,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期的“两步走”战略的时间高度契合,因此,在你们新的人生阶段,历史赋予了你们光荣的使命。希望你们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担当需要格局和胸襟,作为需要本领与恒心!希望你们把校训铭刻在心,有容乃大;“琢之磨之,玉汝于成”。希望你们以不畏艰难、不惧风雨、不言失败的顽强精神,接续奋斗、弛而不息,担当起你们肩负的历史使命。

———

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

做更有高度的重大人

大学校长毕业最有深意的讲话,青春不止步奋斗正当时(8)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披荆斩棘,一百年沧桑巨变。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这个百折不回的寻路者、大勇无畏的开路人,克服种种考验、攻下重重难关,以愚公移山的坚定、精卫填海的执着,带领中国人民攀登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当年的积贫积弱、受人欺凌,到现在的国强民富、屹立东方;从曾经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架飞机都不能造,到如今在火星上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伟大的事业意气昂扬,伟大的成就熠熠生辉。站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关键节点,眺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我们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同学们于建党百年之际毕业,是时代赋予你们的光荣印记。百年前,摆在一批优秀青年面前的是“救国”的光荣命题;百年后,摆在你们这批优秀青年面前的是“复兴”的伟大命题。一样的“际遇”,不一样的使命。百年前,在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无数青年人担当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与使命,甘洒热血,砥砺奋进,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百年后,更伟大的奇迹需要新一代青年去创造,更辉煌的未来召唤新一代青年去开拓。

青春时光因蓬勃热烈而绚丽多彩,青春时光也因无限可能而丰富多元。时代发展、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大家胸怀“国之大者”,以舍我其谁、“我将无我”的气魄与精神,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努力在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伟大的实践中,展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让青春力量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不负祖国,不负人民,不负青春,争做更有高度的重大人。

要矢志爱国奉献,以高远志向领航人生高度。

志向是永不熄灭的灯塔,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诗和远方”。一个人的志向越远大,对历史使命认识越深刻,社会责任感也就越强烈,也越能准确把握人生的坐标和航向。

一百年来,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改革发展的重要关头,正是无数矢志报国为民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断地奉献、不断地牺牲、不断地坚持、不断地创造……才共同铸就了今日中国的高度!同学们求学重大,启智求真、润心修德,我相信“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精神品格早已镌刻在大家的内心深处。希望大家秉承重大人“复兴民族,誓作前锋”的高远志向,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努力在为国奋斗、为民奉献中追求人生高度,实现人生价值。

要不断学习精进,以高强本领成就人生高度。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没有高强的本领,担当重任、实现梦想就是一句空话。

要敢于迎接挑战,勇于担当“从0到1”的原始创新、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等重大任务,多捧“烫手山芋”、多啃“硬骨头”、多当“热锅上的蚂蚁”,主动在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的实践历练中,让我们的本领“野蛮生长”。希望同学们佩妥幽兰剑,揽月上九天,以高强本领成就人生高度。

要坚持躬身实干,以高效行动奋进人生高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高效行动就是一种实干精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反对空谈、坚持实干,认为“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

近年来“佛系”“内卷”“躺平”等现象,正带给青年人焦虑、怀疑和犹豫,这些情绪难免会消磨人的意志,让青春不再仰望星空的清朗。阻止青春前行的,从来不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百块石头,而是鞋里的那颗小石粒。步入社会,面对众多纷扰和诱惑,希望同学们要有清醒认识,能够做出理性判断和正确选择。脚踏实地、有所作为才是生活的最高境界;伟业的建立,从不止于能知,乃在于能行。唯有实干,才能更高。

要勇于创新创造,以高位贡献彰显人生高度。

纵览古今,历史的转折无不是依靠突破固有的藩篱,在破旧立新中寻找鲜活的生命力,开拓出前进的道路。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属于创新者的时代,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惟创新者强。创新要有冲劲与闯劲,冲劲闯劲与实干精神并非矛盾,而是互为补充。没有冲劲和闯劲,实干就会一直“低位运行”;没有实干精神,冲劲和闯劲就会成为莽撞的“冲闯”。既有的习以为常和认识框架,往往限制我们的想象与创造。希望同学们积极拥抱创新时代,勇于跳出“舒适区”,不断突破思维约束,敢冲敢闯、敢想敢干,以创新提升人生高度。

———

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

在历史大潮中追光前行

大学校长毕业最有深意的讲话,青春不止步奋斗正当时(9)

同学们,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人的一生有些时候是终身难忘、可遇不可求的,你们今年毕业就蕴含着特殊的意义。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起步之年。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西南大学见证了你们最美好的青春时光,你们也亲历了西大发展的点点滴滴。在过去四年时间里,你们勤奋乐学、积极求索,经历了课堂知识的汲取、社会实践的磨砺、西大文化的熏陶,留下了永恒的成长印记。

7月1号,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从成立之初50多人发展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从“小小红船”发展成为领航中国的“复兴号巨轮”,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伟大时代,呼唤有为青年。深切寄语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们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面前是喷薄而出的曙光。希望同学们主动融入国家发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历史的大潮中追光前行,奋力开启人生新的征程。

在历史的大潮中追光前行,希望同学们用奋斗点燃青春之火。“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追求理想舍生取义的奋斗史。现在,奋斗的“火把”已经传递到我们每一个人手中,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是当代青年的机遇,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境遇和困惑,不可否认,毕业后,同学们将面临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的焦虑,但是无论再忙再累,希望同学们牢记,当代青年的内涵不仅仅是年龄的概念,你们不仅仅是“九五后”“零零后”,而是“努力后”“奋斗后”,大家不要习惯于“佛系”,沉溺于“躺平”,西大学子即使要做也做“斗战胜佛系”青年,短暂的“躺平”也是为了更加奋发激扬!

在历史的大潮中追光前行,希望同学们用担当谱写青春之歌。“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月22日,我们的杰出校友袁隆平院士溘然长逝,学校袁老的雕像前铺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鲜花。隆平学长为什么能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是因为他始终以人民的需要和祖国的发展为己任,为实现“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一生鞠躬尽瘁、奉献担当,为保障百姓温饱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不朽丰碑。隆平学长带着种子去了远方,也在莘莘学子的心里埋下了火种。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责任有大小,不一定非要做大事才叫担当。只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其所能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一样是优秀的,一样会受到尊重和爱戴。

我们要传承隆平学长“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以责任诠释初心,以担当承载梦想。青年有担当,民族有希望。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希望同学们牢记使命、奋进担当,立富强国家之志,树为民服务之愿,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唱响青春之歌!

———

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孟东方

保持“学气”探索未知世界,守住“静气”更可行稳致远

大学校长毕业最有深意的讲话,青春不止步奋斗正当时(10)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举行2021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迎伟大历史时刻,一同见证同学们人生的高光节点。转身,同学们即将搏击长空,展翅翱翔;回望父母的奉献付出,师长的传道解惑,同伴的守望相助,自己的勤耕不辍。

他勉励学子保持“静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拥抱未来,挑战未知,在身、心、情、行等方面加强“静”的修为。孟东方表示,如果说“学气”是引领探索新世界的钥匙,那“静气”则是助力行稳致远的锦囊,关于保持“静气”,他有四句话想与重师学子共勉:

第一句话:“静以修身”——修炼“身静”的人生基本功,要有“坐观守静”的定力,勤学善学,以静广博。

要修炼“静气”,首先要做到“身静”,就是要有坐得住、静得下的功夫,只有安静下来,才能更好的学习,实现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只有安静下来,才能更好的思考,实现沉淀、反思和升华。

孟东方说,该校中文系退休老教师,如今已95岁高龄的董味甘教授,克服失聪、心衰、视力模糊等身体障碍,用近于严苛的要求专注诗赋研究,其创作的博望亭楹联激励着每一位重师学子逐梦前行,也成为写下《中国路赋》《重庆赋》《重师赋》等多篇经典名赋的高产作家。

他寄语毕业生,一定要为自己腾出时间来学习思考,培养静下来勤学善学的能力,不断拓展知识边界,不断提升眼界思维,以静广博。

第二句话:“静以养心”——习养“心静”的人生大智慧,要有“心无旁骛”的稳力,深耕细作,以静专一。

成大事者,往往都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孤独,心无旁骛,专一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

孟东方说,未来世界,由无数变量组成,我们须用开放包容的态度,主动拥抱并适应变化与未知,就算被动的“干一行”,也要主动的“知一行”“研一行”“爱一行”;应保有内心的安静,远离浮躁,学会独立思考和学习,沉心静气,雕刻时光。

他提到该校2013级特教专业校友谭婷,她克服巨大障碍,大学毕业后从零开始,潜心备战司法考试,两次挫折后依然咬牙坚持不放弃,终于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中国首位聋人律师。

孟东方说,人生的高级状态,不是在喧闹中随波逐流,而是保持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头脑,以心无旁骛的稳力,深耕细作,以静专一。

第三句话:“静以怡情”——追求“情静”的人生好修为,要有“淡泊明志”的魄力,开阔胸襟,以静立志。

情静,不是远离红尘凡世,而是于灵魂深处修篱种菊,淡泊名利,做到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这样,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将自己极大的热忱和关注,持续投放到真正热爱的事情上,关注值得关注的,热爱值得热爱的,这也是一种选择的智慧。

孟东方举例说,该校已逝著名学者张文京教授,一生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带着对教育特别的领悟和使命,开创该校特殊教育专业,成为重师特教灵魂人物,其学术成果和为人风范也对中国特教界产生持续影响。近日,校友王红旭老师,以倔强的正义感,英勇救起两名落水儿童,自己却不幸遇难。他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践行了见义勇为的大爱精神,他的英勇壮举彰显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感动了一座城市,感染了整个教育界。

孟东方寄语学子们要追求“情静”的人生修为,在浮躁和喧嚣面前,保持平和与淡然,悄然蓄积力量,寻得人生的热爱,不为一时挫折而沮丧,不为一点成绩而傲慢,面若平湖,胸有惊雷,无惧风雨,无畏前行,以静立志。

第四句话:“静以笃行”——锤炼“行静”的人生高境界,要有“水滴石穿”的毅力,静笃善行,以静致远。

“行静”是内心安定后在行动上的定力、毅力和执行力,所有的成功都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面对工作,想清楚,说明白,就坚决干;面对人生,选择好方向,就不要顾盼迟疑,抱怨焦虑,用坚定的行动力,不遗余力地做下去,专注而极致,这就是“行静”的力量。

我们必须锤炼“行静”的人生高境界,要有水滴石穿的毅力,排除一切干扰,克服万难,静笃善行,以静致远。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唯一确定的就是“未知”,我们唯有保持“静气”,执着追求,才能从容拥抱人生的挑战与未知。青年一代的理想、才能和担当,将成为国家、民族的希望和力量。他希望毕业学子秉持重师精神,饱含重师气质,以静广博,以静专一,以静立志,以静致远,在广阔的人生新天地中,努力作为,成就自我。

———

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高新波

生命因热爱而更加璀璨

大学校长毕业最有深意的讲话,青春不止步奋斗正当时(11)

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高新波以《生命因热爱而更加璀璨》为题,发表了对毕业学子的寄语。

高新波希望同学们心怀热爱,不负家国。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在这个千载难逢的伟大时代,你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作为重邮人,我希望你们的青春不只是“儿女情长”,更要有对这个国家和时代的大情怀。

希望同学们心怀热爱,逐梦前行。当你们带着憧憬走向社会,日复一日平凡的生活注定会消融许多激情、理想、决心和追求,心中的热爱慢慢遗忘、少年的热血渐渐冷却,甚至会使生活变成仅仅是“活着”,或者是“躺平”。“躺平”与其说是对生活的妥协和放弃,倒不如说是对世间索然无趣的消极抗争。而只有发现自己志趣所在,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一个人才不会甘于“躺平”。因为“热爱”包含着一种力量,一种愿意为了它付诸努力,不断超越自我的磅礴力量。它将决定你是否愿意持之以恒的奋斗、不辞辛苦的付出,决定你对一份事业怀有多少的坚持、热情和努力,并最终定义你的人生将会取得怎样的成就、散发出多少光芒。

希望同学们心怀热爱,向美而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际遇,你们这一代人有着我们不曾拥有的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高层次的起点。但同时也将面临我们不曾经历的更巨大的挑战,乃至激烈的“内卷”。我深深理解你们的压力、焦虑和不安。人生的道路本就不可能永远岁月静好。告别校园,进入社会,你们一定会碰到各种艰难险阻,外界的挤压、内心的焦灼。也许生活的磨难会让你过早地品尝忧伤,也许青春的生命就要开始背负起现实的压力。但无论怎样,希望你们始终对生活充满热爱,要相信生活中有荆棘、险滩、阴霾,也一定会有鲜花、碧海和蓝天。而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取决于你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要把热爱生活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来学习,永远不放弃对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

大学校长毕业最有深意的讲话,青春不止步奋斗正当时(12)

还记得那年你的“毕业典礼”吗?

这些毕业致辞哪一个最打动你?移步留言区分享属于你的青春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