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临安有多大(南宋都城临安凭什么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大都市)

古今交汇“悦府”里

唯有宋韵“最杭州”,

那么,宋韵是什么呢?

宋韵就是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韵味,

简单地说,

就是指辉煌的两宋文明。

南宋的临安有多大(南宋都城临安凭什么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大都市)(1)

第一期推文中,

我们介绍了两种宋韵,

分别是

以文立国

官员以天下为己任

今天让我们继续了解~

三、多元文化并存

宋是一个尊崇儒学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重佛尚道的时代。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始终是在儒家思想主导下实行儒、释、道三教同存并举、相互促进的政策。

这不仅使中国古代的传统儒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使宋代士人不同于以往的终信一家、死守一经,而是“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王安石《答曾子固书》),从而使得宋代文化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和突破,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合流的局面,直接推动和影响了理学的形成。

由于宋代统治者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思想环境,在此背景下,文人士大夫敢于说话、敢于思考、敢于创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便是北宋儒学大家张载的名言,此语言简意宏,一直被后人传颂至今。

南宋的临安有多大(南宋都城临安凭什么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大都市)(2)

《宋元学案》

这一时期,各种学派蓬勃兴起,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次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清代大儒全祖望在所撰《宋元学案·士刘诸儒学案序》中就记述了“庆历之际”各地学派及代表人物纷起的局面:“庆历之际,学统四起。齐、鲁则有士建中、刘颜夹辅泰山而兴;浙东则有明州杨、杜五子,永嘉之儒志、经行二子;浙西则有杭之吴存仁,皆与安定(引者注:胡瑗)湖学相应;闽中又有章望之、黄唏,亦古灵一辈人也;关中之申、侯二子,实开横渠张载之先;蜀有宇文止止,实开范正献公之先。”标举齐鲁、浙东、永嘉、浙西、闽中、关中、蜀七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并指出各自的代表性学者。

他们的功绩可以说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仅给学术界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带来了勃勃生机和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而且推动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创新。

仁宗庆历以后,在儒学复兴思潮的激荡下,尤其是在鼓励直言、自由议论的政策下,各种学派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史载“自安定、泰山诸先生以及濂、洛、关、闽相继而起者”,凡几百十家,主要有新学、濂学、象数学、关学、洛学、朔学、蜀学、闽学、婺学、心学、事功学等学派,并造就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各学派都十分注重笃学博识,发明经旨,别开生面。学者治学追求客观真理,不是一味地盲从古人,或者说绝不轻易认同前人,而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几乎对所有流传下来的经学,都持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南宋的临安有多大(南宋都城临安凭什么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大都市)(3)

陆游

陆游就对当时盛行的疑古思潮概括地说:“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书》之《胤征》《顾命》,黜《诗》之序,不难于议经,况传注乎!”

各学派之间围绕对宇宙本源的探索和经世致用等问题,展开自由的、激烈的交流辩论,砥砺切磋,虽然各执师说,相互辩难,互不相让,互争雄长,所持学术观点各不相同,但彼此从未停止互相交流与借鉴,互相摄取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共同构筑起中国儒学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阶段。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相互敬重的良好学风,促使两宋思想文化呈现出理性化的色彩。

南宋的临安有多大(南宋都城临安凭什么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大都市)(4)

朱熹

正式形成于南宋绍兴、乾道间的新儒学——理学,以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四大理学家为代表。新儒学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注重义理,强调笃实,富有思辨性和哲理性。其理论之丰富、体系之完整、内容之深刻、概念之明晰,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且重大的影响,并直接支配元明清思想界。明代阳明学和清代浙东学派等的产生,就与其密不可分。著名华裔学者刘子健就认为:“此后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是以南宋文化为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点,形成了更加富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化。”

四、重视对外交流

在我国古代,国际间的商业与文化交流,唐代已经达于兴盛,开辟了由中国经印度洋到达非洲的“陶瓷之路”。

南宋的临安有多大(南宋都城临安凭什么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大都市)(5)

宋代“陶瓷之路”

到了宋代,统治者对中华文化高度自信,其时对外交流不论是在贸易往来,还是在文化互通上,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其有外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从宋代之前约20余处增多到了60个以上,范围也从南洋(今南海)、西洋(今印度洋)扩大到了波斯湾、地中海和非洲东海岸诸国。陶瓷、茶叶、丝绸、图书等物品大量外销,故此又有“海上陶瓷之路”“茶叶之路”“书籍之路”等名称。

南宋的临安有多大(南宋都城临安凭什么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大都市)(6)

是时和日本、高丽、占城、三佛齐、真腊、阿拉伯等国家或地区,都有日益频繁的互通使者的友好往来关系和非常密切的文化交流。特别是拥有100多万人口的北宋首都东京和南宋都城临安,均是当时最大的国际大都市。穿“胡服”,品“胡食”,说“胡声”,听“胡乐”,拨“胡琴”,作“胡舞”,“所在而然……道路聚观,便同夷落……”毫无疑义,两宋文化的繁荣与海内外密切交流有很大的关系。

反过来说,处于更高水平的两宋文化,其对海外文化的影响更是厥功至伟,让中国文化更多地泽被东西方世界。在东亚地区,宋代儒学文化与高丽、日本、越南等国的学术思想和民族文化相融合,产生了朝鲜儒学、日本儒学、越南儒学等东亚儒学,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的临安有多大(南宋都城临安凭什么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大都市)(7)

宋代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饮食等风俗习惯也曾推广到东亚各国,进一步促进了这些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发展。而对西方的影响上,宋代文化则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培根指出:“(两宋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在航行方面;由此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这样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得上这三种机械发明。”(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03页)

南宋的临安有多大(南宋都城临安凭什么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大都市)(8)

宋代火药

马克思的评价则更高:“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和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杠杆。”(马克思《机械、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67页。)(未完待续)

作者|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 徐吉军

来源|文化交流杂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