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士名单最新排名(砥砺报国之志勇攀科学高峰)

来源:中国气象新闻网

10月28日,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会在京召开。作为环境气象及气候变化领域新兴交叉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张小曳长期致力并开拓性开展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围绕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需求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在亚洲沙尘暴形成机制与数值预报技术、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雾-霾联系机制及雾-霾数值预报技术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并应用于工程实际。他牵头组建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监测及碳中和评估中心,持续攻关国家碳中和重大战略核心技术。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是张小曳最喜欢的诗句; “要为国家多做些事情。”这是他最常说的话。这位科学家身上,印刻着气象专业技术人才的坚守和奋斗。他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潜心钻研、勇攀高峰。

工程院士名单最新排名(砥砺报国之志勇攀科学高峰)(1)

张小曳院士

与气象事业结缘

1986年,张小曳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那一年,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开放研究实验室正在组建,从西安的主要大学招了4个人,张小曳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1991年,张小曳远渡重洋,到美国罗德岛大学-大气化学研究中心进行访问学习。那时,大气化学领域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张小曳当时的导师嘱托他一定要学成归来,为祖国的大气科学贡献力量。此后的职业生涯里,张小曳总是记着这句话。

“回国后,组织上大力支持,把当时研究所两三年的仪器经费全部投入到我的研究领域,组建了实验室。”张小曳回忆。

他32岁就被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研究员,35岁又被选拔为博士生导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4年,张小曳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来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工作。对于这样一位年轻的科学家、一个对大气化学充满了热爱的人来说,这将是一个更大的平台和机遇。

揭开沙尘“面纱”

就在这一年,张小曳牵头组建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全力铺设大气成分研究型业务轨道。

21世纪初,许多北方地区的人饱受沙尘袭扰。关于沙尘暴的研究一度成为许多学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张小曳带领团队结合黄土与粉尘研究系统揭示亚洲沙尘暴源区分布、释放总量、输送、沉降变化机制、沙漠化作用及其与气候变化联系;他主持攻克了亚洲沙尘暴数值预报关键技术,建立沙尘暴业务数值预报系统,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使沙尘暴科学研究和业务数值预报应用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张小曳推动发起了世界天气研究计划-国际沙尘暴研究示范项目(WWRP SDS RDP),并当选此项目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在第三届国际早期预警大会做大会特邀报告,推动建立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沙尘暴预警咨询系统 (WMO SDS-WAS),并当选其指导委员会委员、主席,以及亚洲区域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他在亚洲区域中心(SDS-WAS Asian Centre)和亚洲沙尘暴预报业务区域中心(RSMC-ASDF BEIJING)落户中国气象局的进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探寻雾霾谜题

科学研究需要的是实事求是和献身精神,它的目的不是“打造”明星,而是造福人类。要想取得创新突破,对科学的专注、执着和坚守是科研工作者的不二法宝。

长期致力于环境气象研究的张小曳,从中国大气气溶胶野外观测与实验入手并紧密结合数值模拟,以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与气候变化、雾-霾天气联系机制和雾-霾数值预报技术研发为核心,开展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业务实际。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对环境气象客观、定量预报产品需求愈加迫切,我国首个雾-霾数值预报系统(CUACE/Haze-Fog)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应运而生。该系统在全国雾-霾重点区域中心和多个省级气象部门广泛应用,为我国雾-霾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在国家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以及诺贝尔和平奖(集体获奖);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第一作者专著9部,被SCI收录240余篇;过去十年间发表论文被引频次在Web of Science中位于同学科前1%;2021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引领和培养了大批环境气象学科优秀科学家和中青年科技人才……一串串数字和荣誉彰显了张小曳的实力,如此刻苦钻研,方能取得令人惊叹的成果突破。

从主持建立中国雾-霾数值预报系统到培养环境气象研发团队,从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到支撑雾-霾气象灾害防治及应对气候变化,张小曳面向学科前沿、面向气象现代化建设征程、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迎难而上、不断突破,成为新兴、交叉的环境气象领域排头兵、带头人。

张小曳院士表示,未来将继续带头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勇于攀登创新高峰,主动当年轻人的领路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目前,张小曳正怀抱只争朝夕的斗志,与同事一道直面难题、勇攀高峰,进行国家化学天气预报“卡脖子”核心技术研发,牵头组建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监测及碳中和评估中心,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愿景实现努力奋斗。

(作者:王玫珏 王德英 责任编辑:栾菲)

本文来自【中国气象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