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灵时光(我的安琪时光)

前些日子去了趟宜昌,与曾经一起在安琪工作的老领导和老同事小聚,答应领导写几篇回忆性的文章向安琪内刊投稿,今天开始兑现承诺。

我于2000年7月1日到安琪报到,2002年4月离开,供职不到两年的时间。入职之前,中国大地正进行着一个叫“零点时刻”的工作,即在2000年12月31日所有的工业企业做到废水达标排放,那时安琪正在筹划建设期工业废水站,当时我有幸成为安琪录用的第一个学习环保专业的员工。能够进入安琪,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必然性是当时国家大的环保趋势(后来才了解),偶然性再谈。2000年毕业时,对于学习环保专业的学生,能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难度相当的大,到如今我们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改了行,这就是最有利的证明。

找到安琪的这份工作,是在1999年底武汉洪山体育馆的招聘会上,当时我们一共去了十几位同学,大部分同学像现在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好高骛远,对于企业提供的底薪嗤之以鼻,或者向往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工作。当时安琪给出的应届生工资是600元/月,我抱着平常心投了简历,后来进入安琪的试用期工资是750元/月。当时家里希望我能回陕西老家工作,也是做了一番努力,父亲甚至找了在我们村插队的返城知青,但由于疏通关系需要的巨额资金相当于我大学四年的花销,父亲也就摇头作罢了。

能够入职安琪,一方面是我对这份工作机会比较珍惜,另一方面是当时的湖北籍毕业生都忙着考研读研,而湖北以外的学生由于地域因素大多都打算回乡工作。来到湖北后,我才知道为什么安琪会选择我这么一个二本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因为那时环保专业起步较晚,湖北绝大多数学校的环保专业毕业生还没毕业,那时很多从事环保工作的人都是从其他专业改行而来的。而我的母校环境工程专业,从1984年就开始招收本科生了,因此,我一直对母校心存感恩。去年看到母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国内排名第35位,当然这些是我来到武汉后了解到的信息,也没有进行过求证。

我的精灵时光(我的安琪时光)(1)

约在2000年3月间,我回老家探亲后到安琪进行了面试复试,记得是我后来的直属领导李天乐和在公司时任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的李知洪面试了我,后来,人力资源部的人都成了领导同事,具体谁面试的已经不记得了。从武汉到南昌,我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那时只知道用学生证可以买半价票,我就买了火车,先从宜昌到的武汉,路过襄阳(那时叫襄樊),花时12小时,从武汉到南昌,途径长沙,费时12小时,其实那时汉宜高速已经通车,而武汉到南昌可以过九江,只需要7个小时左右。由此可见那时的我是多么的无知,当然也有信息不发达的原因。后来,安琪快递回了就业协议,我的第一份工作也就确定了下来,以至于为了找工作花大价钱买的BP机成了摆设。

毕业前夕,我回了趟老家,在家里干了两天农活,在玉米田里除草施肥,随后就乘火车从西安来到南昌,6月30日报到,7月1日正式上班,自此成为一名安琪人,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我入职后,被分派在“一五项目部”,即年产15000吨干酵母项目部,具体工作是参与安琪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工作,两年的时间,见证并参与了日处理3000吨酵母废水工程的全过程。

当年安琪招聘了一百余名大学毕业生,如今很多人都已经成长为中层干部及各个岗位的骨干,最初进入项目部的同届,仅有一名还留在安琪,也是我进入安琪那年的10月份。安琪酵母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0298,作为新员工,我们还获得了500元的上市奖。

工作只能进行片段式的回忆,否则太多的往事被勾起,几篇文章是不足以记录的。2000年7月,污水处理工程签订工艺包合同,为了获得准确的水质参数,需要连续24小时取样,当时我在公司的污水排放口蹲守了一昼夜,每隔2小时取一个样。当时的排污口在项目新征地内,在现有厂区外,排污口四周野草有一人高,夏季酷暑难耐,污水排污口雾气弥漫,回想当时好像也没太在意有多苦有多累。

我的精灵时光(我的安琪时光)(2)

那时的环境检测行业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为了获得准确的水质数据,当然也有工艺包供应方的要求,所取的水样要送到无锡的一家检测机构检测,也就成就了我的第一次出差,当然我的工作是搬运那桶10升装的废水。所谓的见识,就是走出去看看的同时还要对比反思下自己。在小上海无锡,真正见识了沿海经济的发达,对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外资企业人员的坦率和真诚。当时接待我们领导的是一名外企的女高管,谈及所谓的隐私,都极其直率,作为农村出身的孩子,没有自卑是不可能的,但在这一年多中,由于和外企人员工作上的交流,我也变得开放和自信了很多。

污水工程的施工图是在外企提供的工艺包基础上深化完成的,土建和安装工程是安琪自己发包的,而施工图是时任总工李总手把手教我的,记得李总那时总说我笨,那么简单的事情都搞不懂,总出错。我呢,笨就笨呗,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最终还是把施工图给绘制出来了。年轻人,做工作不能怕犯错,认错后改正才能成长,怕就怕死不认错,不认错就是拒绝成长,记得曾经帮领导打印一份材料,一页纸上有近十个错别字,被领导骂得狗血淋头,但一年后,这些小毛病都改了,很多年后我才明白,领导要求严格,实则是真正爱惜每一名员工,领导放任才是对你最大的不负责任,我很庆幸在职业生涯中能遇到严厉的上级。

土建施工和设备管道安装,我是全程跟下来的,由于单身,又住在公司对面的宿舍,不工作也就没事干。有次在施工期间,领导下班前说了句,小胡,家里有点事情,工地上有什么事情给他打电话,我就没日没夜的跟在工地上。那个时候年轻,能力不足,没有经验,只有一身的力气和旺盛的精力,在工地上,和工人一起搬运设备,抬钢筋,搬管道,刷油漆,凡是能干的活都干,从不挑拣。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很多年后我回到安琪,当时已经任职总经理的李总还抽出宝贵的时间接见了我三次,帮我指点迷津。

写回忆类的文章,并不仅仅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反思和总结,也是为了解决人生三个终极问题之一的“我从哪里来?”。如果一个人只有经历,没有总结,是得不出经验的。

今天我写下我两年的安琪时光学到了什么。

一、我学到了一家规范化的公司是如何运作的

近年创业,路走得有惊无险,得益于曾经供职单位的培养,在安琪公司工作的经历对我启发很大。创业,实则是一个建立规则,利用规则达成创业目标的一个过程,有好的创意,好的技术,好的产品,但是不懂规则,不懂得利用规则,是很难实现创业目标的。现在很多的年轻人,没有经过大企业的历练,根本就不懂得规则,很多年轻人之所以去创业,是为了不受约束。如果你是企业创始人,你都不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游离在纪律约束之外,那么企业是很难形成规模的。

前文提到,我参与了整个工程的建设,又运营了一年,利用休息时间值班,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与公司其他部门打交道,也因为这两年时间的学习积累,使我对一家规范化的企业如何运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所谓的管理也懂了一点皮毛。管理就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我曾经劝一位当老板的朋友,尽快招聘员工,唯有如此才会有管理思维和老板思维,但是朋友却认为招聘人成本太高,公司依然只是他和合伙人包揽所有的工作。

二、做领导需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前瞻性

这一点是我在离开安琪后领悟到的,当时只是在公司看到了一些现象,好奇而已。1998年安琪公司接入互联网,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2000年时,全面接入ERP系统,办公效率大大提高。当时我们进入安琪的工资不足一千元,但是公司管理层和营销人员人手一本最先进的IBM笔记本电脑,一台竟然三万多元,价格高的乍舌。这是时任俞董事长在外出差时发现并推行实施的,在那个时候台式机都没怎么普及,而公司却选择购置先进的装备,为的就是提高效率。现在我跟很多朋友讲,创业时做决策,千万不要把成本当成第一位考虑的因素。

安琪的污水工程是在当年“零点行动”的大背景下上马的,当时国内同等规模的企业有三家,三家的总包单位是同一家环保公司,唯一不同的是,在厌氧处置单元,另外两家选择了最低效的一种厌氧装置,而安琪选择了当时全球最先进的厌氧反应器,就一套厌氧反应器,花费了200万美金(具体数额待核实),而这个决策,同样是俞董事长拍板的。很多年后,另外两家酵母厂很少听闻,而安琪成长为全球第三大酵母生产厂。背后的故事,是因为另外两家酵母厂因为污水处理出水不达标,经常被关停,特别是处在广东沿海的那一家,因此损失惨重,而安琪选择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后来又投巨资进一步进行环保系统的改造,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做企业,要有敏锐的嗅觉和卓越的前瞻力,我也从安琪前董事长身上学到了很多。

三、领悟到了企业文化的力量和重要性

一个杯子是什么样的,装进去的水就是什么样的,安琪正向积极的企业文化,推动了安琪几十年来快速的发展。我在安琪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是在此文化的熏陶下,也获得了长足的成长。

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我见到很多创业者,做事的行为方式和他曾经供职的公司,特别是第一家公司有很大的相似性,前老板坑蒙拐骗,离职创业的大多同样如此;前老板豪气大方,离职创业的也有同样的性格,其实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在安琪的两年,接触的很多同事都很友善,都愿意乐于助人,我作为一个外乡人在宜昌,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受到了温暖。今年我离开安琪已经19年,我还与部分前同事保持友好的往来,很多领导对我这个曾经少不更事的年轻人依然保持宽容,这就是明证。后来我还供职过几家企业,有的企业领导遇到前员工,唯恐避之不及,其实是企业的文化坏了,所以企业近年没有大的发展,甚至还在萎缩。

2015年,也就是我创业的第二年,我就提炼了武汉佳园的文化理念,其中的发展理念,就是直接借用了安琪的“不断打破平衡,不断实现创新”这条。好的文化会使得坏人变好,而坏的文化会使好人变坏,做企业,老板除了抓业务,还要抓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一个好人。

在此感谢安琪酵母曾经的培养,感谢领导们的关怀,感谢前同事们的帮助。

人总要走一些弯路,但有的人会反思,最终走上正道,而有的人却一直在走弯路。就像人犯错一样,犯过错了,不认为自己错,就一直在做错事,唯有经过反思和总结,认识到自己错了,才有改的可能。错过了就改,不要沉溺于此,努力去做正确的事情就行。年轻气盛的我,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安琪,离开了宜昌,现在分析下我为什么会离开,也许对职业生涯初期的年轻人会有一些启发。

事情要从工程建成投运后开始说起,等繁忙的工程建设和调试工作完成后,就是日常的运营,厂内十多个人各负其责,运营的运营,维修的维修,化验的化验,而我却成了一个“闲人”,繁忙的状态突然停止,心里空落落的。那个时候,我晚上在工程部的办公室上网(净水工段)下载了一些论文,白天离线学习,再就是处理一些日常的事务。每天看着各种各样的论文,白天对着一套污水处理装置,突然发现自己对于环保专业的知识依然知之甚少,恐慌感便慢慢的滋生开来。其实年轻人有学习的心态是好的,但是却不知道成年人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了太多没有用的东西,倒还浪费时间,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我的精灵时光(我的安琪时光)(3)

从安琪离开,还有一个原因是对于未来和趋势的迷茫,一方面是因为学习不够,另一方面是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不强。污水处理工程建完后,公司领导高层又在规划清污分流、浓水浓缩、污泥制肥等工程,而这些在当时都是战略问题,是商业机密,作为一名基层员工,很难看到并弄懂这一切。其实当时有一些小的实验在做,但是我看不到这些趋势,当时,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谓的环保技术方面。对一名基层员工来说,由于关注的角度不同,掌握的信息不全,甚至很片面,能做的就是听话照做。专业人员做事,基本上是听从指令,服从安排,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由于计划规划等方面的能力欠缺,学习的不够,格局和眼界并不高,就会滋生寻找其他机会的想法,最终我犯了年轻人都会犯的错。后来安琪东南西北中布局,各个工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等环保工程,而且成立环保事业部,涉足肥料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留下来其实大有作为,但是当时这些我基本上没有想到。事后反思,作为领导也需要向基层透露部分战略的信息,给员工指方向,员工有疑惑,要学会积极主动向上沟通,实在做不到这些,就干听话照做的事情,或者短时躺平也是不错的,有些事情努力没办法,就选择等待和煎熬。

从我个人来说,我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经常性的杞人忧天,对于莫须有的,对未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会产生焦虑。我时常会有一个想法,万一犯了错误,没办法在安琪待下去,失去了这份工作能干嘛,在宜昌找一份比安琪更好的工作好像很难,当时安琪是宜昌市第二大的纳税大户,上市企业。2002年的宜昌,其实是一个小城市,甚至安琪所在地都不通公交,但后来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安琪总部所在地已成繁华的城区,企业正在启动搬迁,这些都是当时我无法预估到的。其实我当时的想法也是错误的,领导一定会容许下属犯错,这种错是因为能力不足引起的,下属需要做的就是提升能力,但领导绝不允许品行不端正造成的错误,因此我的担心基本上是多余的。话说回来,有危机感是个好事情,有危机感手脚还不忙乱,更是好事,天天杞人忧天,整日焦虑就会坏事,经过20年的修炼,我做到了前者。

当时离开安琪,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环保部门在公司是一个附属部门,看似公司对于这个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就想寻找一个环保专业是主导专业的工作,后来就去了一家民营环保公司,现在我也在带领着一家民营环保公司,当然这是后话。当时我一心想做专业工作,但从我们班上的同学来看,一大半换了专业,成功的人大有人在,执着于所谓的专业并不是必须的选择。现在,佳园环境是做环保的,而我的工作,5年前已脱离了专业。

当然做技术服务工作,没有一定的专业功底是不可能被提拔的,但是只懂专业,没有管理能力,没有领导力,做干部也是做不好的。做专业工作,实则是执行,目标存在后的执行,而领导工作,在于计划和规划,设置目标,甚至凭空规划一个目标出来,但一般的专业人员转做管理,失败的根源就在这里,因为计划规划等领导力不足,我见过不少的专业人员转型失败,就是这个原因,就是愿意做“实事”,不愿意干“虚事”。

其实,从安琪的离开也并不全是失败,离开19年来,与很多的前同事都还保持联系,而且这一段经历和朋友都将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

现代社会,社会多元化,人的需求多元化,离职、变换赛道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并不鲜见,但是我奉劝朋友们,不要因为所谓的个人恩怨而离职,也不要纠结于恩怨情仇,在一段职业生涯里,对企业忠诚,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开始下一份工作亦是如此,但千万不要朝秦暮楚,朝三暮四,一个不忠诚于企业的人,实则是对自己的不忠诚。

我曾有一个论断,一个人如果说他在一段工作中尽职尽责尽心了,你去拜访下你的前老板,如果前老板愿意见你,证明你是一个正派的员工,如果前老板不见,也许你正派,也许你基本上没有什么潜力,或者干过不少坏的勾当。很欣慰,离开安琪很多年后,曾经的领导还愿意抽出宝贵的时间给我指点迷津,在此一并谢过。

我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了解自己,实际上不经过后天的学习、反思和总结,我们最不了解的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之所以写着一系列的文章,缘起是和领导一起,领导的提议(指示),更多的是我对过往经历的反思和总结,进而指导我对自己人生的修正和提升,当然朋友们看了有用,纯粹是额外的功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