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单季增速(ZOOM暴涨3个月后露出软肋)

zoom单季增速(ZOOM暴涨3个月后露出软肋)(1)

如果一切顺利,一家此前不为人所知的公司Zoom将成为新的华尔街印钞机。2020年初以来,尽管标普500指数已下跌了超过13%,但Zoom的表现大大超越了整体市场,其股价已经从68美元上涨到125美元,涨幅为83%,其间股价最高时一度接近165美元。

这是一只涨得越多,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就越多的股票。由于在线视频会议使用量在新冠病毒疫情之下激增,推高了Zoom的使用需求。免费和付费用户整体的每日使用从2019年12月底的1000万激增至2020年3月的2亿多。换句话说,增加了20倍。

监管文件显示,李嘉诚是Zoom的早期投资者,拥有这家公司约8.6%的股份,其所持有的股票今年飙升了80%,达到30亿美元,而因为疫情暴发等因素,他的总财富今年少了约46亿美元。李嘉诚只是受益者之一,高通创投、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以及视频公司WebEx创始人Subrah Iyar都是该公司的早期投资者。2017年,红杉资本也向其投资了1亿美元。

Zoom提供的产品极为简单,就是一套视频通信平台,让不同地区的用户可以实时在线音视频交流。受到疫情影响,Zoom使用的场景开始多元化,办公会议、线上课程,甚至是家族聚会。这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谷歌、Facebook、微软、阿里巴巴等公司都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但Zoom的优势是可以让更多的人同时在线。

一位行业分析师告诉新京报记者,Zoom在使用高峰期可以调用储备的服务器和带宽保持使用的体验,是这家公司在疫情突发下最大的优势。不过,随着其他玩家,尤其是巨头陆续补足基础设施资源,以及推出符合更多人同时需求的产品,Zoom的竞争力可能会减弱。

恰逢其时

Zoom由袁征(Eric Yuan)在2011年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何塞,周围与众多科技公司相邻。袁征曾获得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上个世纪,他申请签证赴美,加入WebEx开始码农职业生涯,职位直至公司副总裁。2007年5月,公司作价32亿美元被思科收购,袁征开始担任思科的工程副总裁。由于他在产品移动端的建议未被采纳,所以出走创业。

公司创建初期曾几次更换名称,最终确认在名称中加入了“Video”。产品真正开始服务是在2013年1月,仅过了四个月就已经积累了百万使用者。从2015年获得C轮融资后,该公司被外界开始看好,2017年正式进入独角兽俱乐部(估值达到10亿美元)。2019年3月,该公司受益于创业企业融资法案,申请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同年4月,该公司IPO首日涨幅超过72%。

Zoom的成功包含了多重因素。视频会议尽管早已是一片红海,但是每年激进挤入和铩羽而归的公司并不少,而Zoom将产品定位较为清晰,就是企业级通讯云服务。这除了需要较为出色的视频编解码技术和路由技术外,基础设施的投入也尤为重要,为了拓展服务,Zoom在多个国家设立数据中心,同时使用了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的云计算服务。其仅在2019年1月因供应商技术问题而中断2个小时服务。

此外,Zoom选择了教育行业,斯坦福大学是该公司成立之初的首批用户。该公司希望通过学生进入职场后扩展B端用户,而且还在众多企业客户中首先选择了愿意尝鲜而又价格敏感的互联网公司。Zoom曾在硅谷正中心的101道路上砸下广告牌,使每天来回堵在路上的上班族可以看到其广告。

随后,Zoom利用病毒传播的方式获客降低门槛,同时提供一定额度的免费,销售跟进需求,推高客户转化率。Zoom的招股书显示,2019财年,为其贡献超过10万美元以上收入的客户有344个,占总营收的34%,其中55%都是从免费使用转化而来的。2020财年,该公司在大企业的扩张使得上述客户数字增长至641个,同比增长86%。

对于2月开始的2021财年,该公司计划通过增加招聘,提高研发和营销,增加更多大企业客户以及国际市场的发展。然而,坏消息也如期而至。过去几周时间里,Zoom遭遇了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处理激增的需求已经焦头烂额了,其还要面对安全和隐私的问题。

一个新的名词“Zoombomb(Zoom轰炸)”出现,一些未被邀请参会的人通过社交平台或网站分享会议链接,使得更多的人突然出现在会议中,或大声叫嚣,或分享不当的内容。甚至有黑客声称发现了Zoom的安全漏洞,可以侵入用户的电脑,以及大量的私人会议视频内容被上传至公开网站。

事情发生后,袁征曾公开道歉,并在媒体采访中表示,作为CEO,他的确搞砸了,失去了一些用户的信任。这一消息使得该公司股价暴跌20%。多个教育机构,以及谷歌特斯拉等公司开始对Zoom下达内部禁令,而公司股东集体诉讼,指控Zoom在隐私与安全方面误导投资者。

竞争者众

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尚未过去,Zoom是否就已经退潮,目前分析师们的观点并不一致。一些分析师认为,Zoom及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投资者应保持冷静。不过,也有唱衰者认为,疫情过去后,在线回归线下,整个在线市场会出现下滑。

更为重要的是,科技巨头们开始纷纷发力这一市场。其中最为激进的是微软。正如一些调侃的段子,如果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在2011年,人们的焦点会集中在Skype上,然而眼下微软斥资85亿美元收购的Skype却并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过去数年,WhatsApp、Mesenger、Snapchat以及在中国市场的微信崛起,微软押注Skype却并未获得成功。

不仅如此,疫情暴发后,Zoom、Houseparty,甚至是谷歌的Hangout都异军突起。微软的重心转向了2016年推出的Teams,并将其从一个写作平台延伸成为行业定制解决方案。不仅如此,微软近日宣布推出个人版。该公司Microsoft 365全球事业部全球副总裁施洋(Jared Spataro)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在年底推出。

施洋还表示,为了应对需求空前激增,微软在未来数天到数个月内将加速云商容量的扩充,以备无患。微软公有云服务Azure和Teams的使用量同步大幅增长,后者用户数已经超过4400万,在线会议和通话功能使用时长每天已超过10亿分钟。对于应对竞争,施洋告诉新京报记者,产品从一开始设计就考虑了安全和隐私,和其他针对消费市场研发的产品不一样。

面对中国市场,Zoom的竞争对手同样凶猛,腾讯与阿里巴巴的竞争早已白热化。为了应对突发的流量涌入,阿里巴巴2月初就连续两天为钉钉扩容服务器,腾讯也在1月底至2月初的阶段为腾讯会议扩容,从而应对流量洪峰。与此同时,华为2019年底也开始抢入市场,通过云会议平台WeLink从企业级切入,但是4月10日华为云突发大面积故障,其产品出现无法登录的现象,服务的稳定性备受考验。

市场刚需

线上办公已经从锦上添花变成刚需。尽管这一概念早在1970年代就已经引发讨论,但是多数受访者表示,这次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使得人们真正开始线上办公。第三方机构IDC分析师王楠告诉新京报记者,疫情教育和培养了用户的习惯,疫情过后虽然用户会回流线下,但是这些产品的用户也会沉淀下来,收入仍有小幅增速。

另一家机构Gartner也在4月初发布报告称,在一份包括317位首席财务官和财务负责人的调查中,74%计划疫情后将以前5%的线下员工转移至永久的远程岗位,其中四分之一更是认为有20%的岗位都将永久转移至线上。

事实上,线上办公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Zoom所处的协同板块,而这又可以细分为即时通信、在线会议、邮件以及传统的OA,甚至是一些企业级社交产品也被算入其中;另一类是协同,文本处理编辑等会被归入这一类。微软、谷歌和腾讯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布局,而华为、阿里巴巴等则也在开拓新的领域。

“视频会议只是疫情期间的入口,疫情过后企业办公入口的场景可能会发生转移”,一位受访分析师告诉新京报记者,与巨头平台式布局不同,Zoom这样的硅谷公司更愿意集中在自己的优势上,其甚至会与竞争对手合作。Zoom曾对外表示,重点将放在视频和语音上,其更喜欢与其他协作供应商集成。

也正是这个原因,有分析师认为Zoom的市值过高。截至记者发稿时,Zoom市值为347亿美元,而其竞争对手Slack的市值只有138亿美元,一位美股分析师指出,如果用Skype去对比,Zoom合理市值对应的股价仅是其当前的20%。这是考虑了Zoom安全隐私风险后的推算。不过,Zoom已经提出了一项为期90天的改善计划,包括聘用前Facebook安全主管Alex Stramos担任顾问。

对于Zoom是否会昙花一现,一位受访分析师告诉新京报记者,Zoom业务状况良好,功能是盈利,盘子虽然不大但专业性较强,资源投入之下,两三年内仍有较足的发展动力,而且这一市场并没有一家独大的趋势。

2020年3月,Zoom披露的截至1月31日的2020财年业绩显示,该公司总营收为6.277亿美元,同比增长88%,净利润为2179万美元。该公司预计2021财年总营收在9.05亿美元至9.15亿美元之间。

新京报记者 梁辰 编辑 徐超 校对 卢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