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为什么35岁还能写出长恨歌(白居易长恨歌到底在恨什么)

白居易为什么35岁还能写出长恨歌(白居易长恨歌到底在恨什么)(1)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是《长恨歌》的结尾句。一个明明是炽烈爱情表达的场境:鹊桥相拥、夜深情浓、四目凝望、娇羞呢喃、誓言相守…却为何以长恨绵绵作结束?

少年时读《长恨歌》,呈现的就只是爱情的凄美!或许有愁绪,或许有怨气,或许有无奈和悔恨,“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是求爱未果的惆怅!“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是欢爱而时短的感慨;“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是惊醒春梦的怒意;“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这是眼见爱人从指间滑落却无力抓住的的愤怒和羞愧;“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便是茫茫不得见的伤心了。可恨的竟是渔阳鼙鼓和六军不发,重臣的叛乱和身边人的背叛真是该死!

成年细读唐史后,就毅然跳出了男女主角那段从”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到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的交织时空中所发生的鱼水之欢和爱恨别离,以第三人称视角来体会那个大唐开元天宝年间的风云人事,便多少能体会一点作者笔下的恨不仅多而且长了!

唐玄宗靠政变得位,相继剪除了韦后、太平公主以及上官婉儿等武后余孽,恢复了大唐荣耀,开创了开元盛世,其光芒似乎要直追太宗皇帝了!志得意满的他觉得该是享受的时候了,挑挑拣拣后宫那几副颜色,除了武惠妃一枝独秀,其他都啥呀?更不幸的是,倍受宠爱的惠妃不久也离他仙去了。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杨家女子出现了,但她并不是人未识,而是儿子李瑁的媳妇儿!产自成都的美女怎么这么好看!宦官高力士发现了玄宗那直勾勾的眼神,于是去做通了李瑁的思想工作:你妈让你爸落了单寂寞,你不寻思表示一下孝心?李瑁是惠妃的亲儿子,只得无奈点头。

于是一通操作,儿媳妇变成了女道士太真,好歹把玉环儿弄进宫来了!这一年是大唐开元二十八年,玄宗56岁,玉环22岁!老夫聊发少年狂,这就是爱,啥年纪都挡不住!

很不幸,大唐盛世的直线滑落和杨玉环的华丽登场产生了近乎疯狂的联动!当然,帝国动荡衰落最大的责任者是唐玄宗、李林甫、杨国忠和安禄山,如果杨玉环需要背负责任,可能还要排在宦官高力士之后了。

总之,谁能想到,这一只飞进兴庆宫的蝴蝶扇动的翅膀,经由华清宫的温泉、骊山的车驾、梨园的歌舞、安禄儿的洗礼、最终由往来岭南的荔枝骑手传遍了帝国的角落,形成了巨大的风暴!

八年的安史之乱,不仅卷走了大唐的盛世繁华,更让整个帝国陷入了灾难深重的深渊!数十万军队流血拼杀,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这股数千万颗心聚集的国仇家恨,又该是多么的深重而绵长!又岂是“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所能比拟的。

但很明显,诗歌表达的恨还是局限在爱人的生离死别,来自于人间的唐玄宗体会的“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而仙界的杨玉环正是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这样阴阳两隔的世界,也不知该恨的是人还是这个无情的隔网!“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或许心中的恨被每年七月七日的鹊桥相会冲淡了些。但这样没有尽头的时空交错与分离自然是让俩人心生长恨了吧!这才正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为什么35岁还能写出长恨歌(白居易长恨歌到底在恨什么)(2)

裹挟在那股滚滚洪流中的有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并没有白居易。此诗作于元和元年,安史之乱结束都已经四十三年了,白居易和朋友到仙游寺游玩。此寺本是为纪念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和箫史恋爱成仙的故事而建,大概是“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作者就此联想到杨贵妃了!

此时白居易35岁,除了感伤爱情,或许还有更深的思考,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恋带来的伤痛毕竟弥漫了整个大唐,影响深远!于是心情激动,写就这一千古名篇,取名《长恨歌》,或许自己也想到因那场兵乱失去了体味本可能延伸而来的大唐盛世的无尚荣光的机缘,多少有点遗恨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