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天工开物博物馆(天工开物)

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 江西人宋应星,出生在这个无关紧要的年份。 他一生最大的光荣,就是和哥哥宋应昇在江西乡试中,双双考中举人。 此后,他五次进京考进士,每次都当了炮灰。 没办法,纵有凌云志,他一辈子也只能苟且在县城教谕这样无权无钱 的职位上。 但他始终心有不甘,时常没日没夜、吭哧吭哧地写书。 大概50岁的时候,他的书杀青了,还好,他有个好朋友涂伯聚,帮他把书印刷出版了。 这一年是 1637年。《天工开物》到底是本什么书,会让宋应星赢得“有明一代,一人而已” 的极高赞誉? 简单说,这本书总结了大量农业、工业中所需要的培育、生产知识, 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科普体系,并有意识使用数据记载,使整本书更加实用。

西方人称这本书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这本书初版时,在国内的销量并不好。没几年,大明亡了。清初,有

个叫杨素卿的福建书商发现了这本书,并把他包装成了畅销书。

明清易代之后,晚明重视科学技术的潮流就逐渐被掐断了。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清初火了一阵子之后,突然间销声匿迹,完全绝版。 他本人在贫困中度过了晚年的时光,大约在康熙五年(1666年),离 开了人世。临终前,他把一生的经验教训,作为“宋氏家训”留给子孙们: 一不参加科举,二不去做官,只在家乡安心耕读,以书香传家。

权力控制下,再也没有人敢印刷这本书了。 这一文化高压的结果,导致《天工开物》在中国消失近 300年。 吊诡的是,这本书在中国销声匿迹的同时,在另外的空间却异常火爆。 《天工开物》在欧洲,被翻译成12国语言,传播甚广。欧洲学者称, 这本书“直接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宋应星则被称为“中国的狄德罗”。 狄德罗是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

在日本,这本书从17世纪末传入后,就火得一塌糊涂,不断被再版和 重印。因为这本书,日本还曾流行过富国济民的“开物之学”。日本人将 此书奉为“植产兴业”的指南,非常实用。一直到了民国时期,这本书“出口转内销”。许多中国人通过日本的版本,才知道我们原来有这么伟大的一部书。

乐山天工开物博物馆(天工开物)(1)

乐山天工开物博物馆(天工开物)(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