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对学生的评价(人性决定教育的作用)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对学生的评价(人性决定教育的作用)(1)

教育思想

1.人性与教育的作用

韩愈的性三品的人性论,成为其教育学说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人性决定教育所起的作用;人性存在等级差别,教育对不同的人性发挥不同的作用。还有主张主要的教育对象为中品的人。

其次,由人性而规定教育的权利;人性等级不同,教育作用不同,教育的实施只限在一定范围内,没有必要遍及每一个人。

最后,人决定教育的主要内容。人性以仁礼信义智为内容,教育要发挥人内在的善性,应以五常道德教育为主,最好的教本是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

2.学校教育与措施

韩愈认为,治国人才依靠教育培养,他主张发展学校教育并采取一些措施:

用德礼而重学校。韩愈继承儒家德治的思想,把教育作为首要的政治工具。要实行德治,必先德礼而后刑法,强调德礼,也必然重视以学校教育为重要政治工具。

学校的任务在训练官吏。学校是宣扬封建道德的中心,也是训练封建官吏的机构。这些是忠心为封建统治效劳的臣僚,他们的职责是把君主的政令推行到民众中去。

整顿国学,韩愈上任后,作为优先的任务,是对国子监实行整顿。

3.论教学

学生有德的修养,还要有艺的训练,需要教师的教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修先王之道”,而其途径则是“读六艺之文”。

对于文与道的关系,他认为文是手段,道是目的;文是形式,道是内容,文道合一,而道为主。

对于学习问题,韩愈既吸收前人的经验,更着重总结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见解:第一,要努力勤学;第二,要多读博学;第三,要积极思考。

韩愈对教学方法也有自己的主张和特点:

第一,重视因材施教。韩愈认为每个时代都有人才,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善于识别和培养;

第二,注意生动活泼。

韩愈在讲课中力求运用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教学。

他认为教学要生动有趣,有严肃的时候,也有活泼的时候,要有张有弛,灵活运用,教学的生动性并不影响内容的思想性,这种教学主张,既有历史根据,也有实际经验。

4.论师道

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关于师道的论述

唐德宗贞元年间,社会上存在着严重的“耻学于师”的风气,这种社会风气存在,不利于振兴儒学,韩愈以儒家道统自居,以复兴儒学为己任,面对这种不良风气,为恢复师道,不仅自己抗颜为师,而且创作《师说》宣扬儒家的师道观,提倡尊师重道。

教育著作

《师说》: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

他从复兴和维护儒家道统的立场出发,提倡尊师重道,以“道”为中心提出了系统的教师思想。

从教师的地位、作用、任务、择师标准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全面论述了教师问题,“尊师重道”是《师说》全文的中心论点,也是韩愈写作《师说》的根本目的。

《师说》精湛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历代教育工作者,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中弥足珍贵的一篇教育文献,是一份宝贵的教育思想遗产。

从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来看,《师说》在理论上是具有新意的,具体表现为:

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韩愈认为,求师的目的是为学“道”,办法是“学无常师”;

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