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新产业布局(深圳培育8大未来产业)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深圳高新产业布局?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深圳高新产业布局(深圳培育8大未来产业)

深圳高新产业布局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近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指出,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等四个未来产业处于扩张期,已初具规模,5至10年内有望实现倍数级增长;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四个未来产业处于孕育期,规模较小,10至15年内有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坚力量。

“此次《行动计划》立足深圳的产业基础与市场需求,对未来产业进行前瞻布局,将助力未来产业更好地衔接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圳市先行示范区经济组专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和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表示,深圳布局发展的8个未来产业所依托的技术大多基于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与创新,如加工新材料、引入新工艺等。而分产业、分阶段培育有助于形成产业梯度,通过创造技术增量以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进而推动产业接续发展,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组建“创新联合体”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多年以来,率先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经济发展和创新实力均取得跨越式发展。

然而,产业结构不均衡、单一产业比重过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不够等问题长期存在,制约着深圳未来产业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行动计划》聚焦“基础研究 技术攻关 成果产业化 科技金融 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明确开展产业需求导向的科学问题研究,建立“企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新机制。

具体来看,深圳将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探索产学研协同攻关和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建立“一产一策、一技一策、一企一策”工作机制;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

以合成生物产业为例。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交叉科学,合成生物应用场景广泛,将为医药与健康安全、农业与食品安全、环境与能源安全提供新技术源头。近年来引发广泛关注的青蒿素、人造肉、mRNA新冠疫苗等终端产品均为合成生物技术的落地。

“楼上是研究院,楼下是企业,企业与研究院共用仪器设备,同时,研究院可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刘陈立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先进院首创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将应用研究板块与初创企业的空间距离压缩为零,能够有效解决初创企业缺乏设施和技术平台的瓶颈,从而缩短原始创新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

据了解,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等领域对研发平台设施的要求极高。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深圳同样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利好。例如,今年的光明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光明区将进一步加快重大科研载体建设,持续提升光明科学城创新影响力,增强“从0到1”原始创新能力。

据悉,作为合成生物领域全球首个启动筹集的大型基础设施,位于深圳光明科学城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基础设施主体大楼于去年1月正式封顶,预计2023年初实现竣工验收及交付,项目设备总投资近10亿元。依托此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资金相对匮乏的初创企业将省下自身平台搭建的巨额费用,前沿科技项目成果将有机会加速产业化。

以制度创新营造更优质的产业发展环境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创新研究报告》指出,比起未来产业起步较早的欧美国家,当前我国对未来产业的支持体系仍不成熟,尚未对未来产业发展制定专门资金支持计划。

“未来产业需要更多的风险投资,金融政策也需进行相应的创新。” 曹钟雄分析称,未来产业大多处于“从0到1”的早期阶段,难以预估产值规模,相关技术类无形资产能发挥多大效用、能带来多少利润等问题同样难以评估。在缺乏对口专项资金的当下,应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

对此,《行动计划》重点提出,深圳将实施科技金融融合工程。建立市科技研发资金与政府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金融资本的联动机制,建立覆盖种子期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并购重组投资未来产业的基金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未来产业科技创新类项目。

据了解,早在2018年,深圳市政府就投资发起设立了一支总规模为100亿元、不以盈利为目标的政策性、战略性基金——深圳天使母基金,助力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跨过创业“死亡谷”。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天使投资类政府引导基金,数据显示,深圳天使母基金已累计投资504个项目,全部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或市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的早期阶段项目。

此外,《行动计划》还明确,实施创新人才汇聚工程。建立人才跟踪培养机制,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加大青年科技奖奖励力度,实行提名制,激励和释放科研人才创造力和创新力。

曹钟雄认为,比起单纯依靠人才补贴、人才住房等优惠政策,深圳立足长远,更注重营造与国际接轨的高品质人才环境。

“对人才创新成果的保护是对科技创新最大的尊重。”曹钟雄表示,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必须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降低维权成本。倘若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足,科技人才辛苦得来的研究成果将难以落地变现,不仅收益受到影响,原本可以投入科研的大量精力也可能被分散到无尽的官司纠纷中,极大地影响人才的创新热情。

近年来,深圳全力构建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此次《行动计划》同样明确,深圳将建设全国性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推动成果评价、市场定价、技术交易等信息互联互通。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在促进科技创新与未来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特区立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近日印发的深圳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计划显示,《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已纳入继续审议项目,作为8大未来产业之一的细胞与基因产业将迎来专项立法。

据悉,该条例将细胞和基因全产业发展纳入促进范围,在细胞的采集和储存、细胞和基因产品研发、药物拓展性临床试验、基因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多项制度创新。

“深圳通过制度性的开放和创新,不断推动前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将为相关企业创造更优质的产业发展环境。”曹钟雄表示,在制度、金融、人才等多重保障下,深圳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这对于深圳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城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意义重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