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人穿越到现代结婚(如果穿越到古代结一次婚)

当今的社会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单身,拒绝结婚。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有很多的大龄未婚男女青年。他们有的是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有的是被爱情伤的太深,有的是喜欢自由,享受孤独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不婚一族的包容度越来越高,他们的存在被看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恋爱和结婚被分裂开来,恋爱就是享受爱情而结婚则是家庭生活等很多现实因素的平衡。那么如果在古代,从恋爱到结婚是个什么样子呢?

《古人这样过日子》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古人在购物,饮食,习俗,娱乐,养生,婚姻,职场等全方面的生活方式,从大量的文献中梳理古人的生活,带给我们古代人生活大揭秘。从书中既可以看到古今之变,又可以看到古今同构。这本书一改我们对古代人民苦难和被剥削的印象,转而把古人生活中的充满乐趣的一面展示给我们看,既有人情世故,也有风雅情趣,遥远却又真实。

古代男人穿越到现代结婚(如果穿越到古代结一次婚)(1)

本书编制于国家人文历史,这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荣获“中国最美期刊”,“国家记忆年度历史文化品牌”。

接下来,我们就从古人怎样说情话,古代女子的嫁妆谁说了算,要做小户的妻还是大户的妾三个问题,来探寻古人的婚里婚外与现今有何不同之处,或者异曲同工之妙。

一,古人怎样说情话?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经里面的经典词相信很多人都借用过,对着心爱的姑娘来上这么一句优雅的诗歌,看着对方羞红的脸蛋,就知道这姑娘一定是被打动了。这首诗也是最早的爱情诗歌。西周至春秋时期,古人就喜欢用作诗的方法来表达情感,这也体现了古人们对情感的表达非常含蓄。但即使这样也并不影响他们也会爱得热烈而真挚。除了诗经,古人还喜欢借用经典的爱情故事来表达爱意。比如《凤囚凰》里面的“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表达自己狂热的思念,古人用来表达倾慕与浪漫的可不只是举例的这几首诗歌,但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的告白技巧就是:多夸夸心上人,诚挚地说和做事,营造浪漫的氛围感。毕竟谁不喜欢被热烈的爱着呢?

二,古代女子的嫁妆谁说了算?

古代女子的嫁女儿的时候,会有一种攀比的心理,甚至会为此散尽家财,以至于破产。由于嫁妆的数额巨大,所以财产的归属问题日渐突出。法律上来说,嫁妆是属于女方的,女子有对自己嫁妆的支配权。但在古代春秋以来,儒学家们强调“宗法治理法,宗族一体”。如果媳妇获得了财物,也要“受而献诸舅姑”。

涉及到钱财尤其是大额钱财,一切都变得没那么简单。嫁妆二字背后的内涵极为复杂,了解古代女子嫁妆的归属问题,其实也是试图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制度,时代思潮,民族心理等众多因素中看到普通家庭的种种。

三,古代人更愿意做小户的妻还是大户的妾?

虽然在民国时期已经从法律意义上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但大户人家纳妾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所以古代女子就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选择——是做平民的妻还是大户人家的小妾?毕竟无论在什么时候,大户人家总归是少数。

正妻的权利大于妾,但义务也比小妾繁重很多。正妻和夫家是命运共同体,一旦夫家临祸,妻家将承担连带责任,如果丈夫去世,妻子有义务为夫守节,不得改嫁。而妾则没有以上义务。举个例子,如果丈夫犯错需要灭三族,那么父族、母族、妻族都要被连坐。小妾嫁进夫家只有生育的权利,而子女出生之后也没有抚养的权利,抚养之权都落到了正妻的头上。

不管是选择做妻还是做妾,女性能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将来,不被诟病自己的留下和离开,才是最好的归宿。

古今婚俗制度虽不相同,但人情世故仍然相通。《古人这样过日子》这本书在幽默诙谐,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中,可以学习和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是一本可以寓教于乐的人文历史知识书,任何人都可以读一读,以古鉴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