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铜秤砣底部的字是什么(其上多桃枝钩端)

明清铜秤砣底部的字是什么(其上多桃枝钩端)(1)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mian);嚣(xiao)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

上面这句话出现在《山海经·西山经》中。《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古籍,是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最古老的奇书。书中涵盖了上古时期的地理、天文、历史、神话、气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上古时期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经现代学者研究后认为《山海经》并不是一个人一时间的著作,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都不同的作者增加内容才不断增益成书。经研究《山海经》古时候是附有图画的,陶渊明就写有“流观山海图的名句。”可惜的是《山海经》中原本的图画已经失传了。

据说山海经全书中共记载山名五千多处,水名二百五十多处,动物一百二十多种,植物五十多种。而上文中的犀、兕、熊、罴就是山海经中的四种动物。

明清铜秤砣底部的字是什么(其上多桃枝钩端)(2)

犀和熊我们都知道是什么动物,有人还亲眼看到过它们的样子。那兕和熊是什么动物呢?

明清铜秤砣底部的字是什么(其上多桃枝钩端)(3)

说到兕我们想到的应该就是西游记中的青牛精。记得《西游记》里有一段,太上老君所骑青牛走落凡间成精,使着一个圈儿,套去众神好多兵器,这只青牛就是兕了。吴承恩写得好:“独角参差,双眸幌亮。顶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长时搅鼻,口阔板牙黄。毛皮青似靛,筋挛硬如钢。比犀难照水,象牯不耕荒。全无喘月犁云用,倒有欺天振地强。两只焦筋蓝靛手,雄威直挺点钢枪。细看这等凶模样,不枉名称兕大王!”

而《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则写道: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思是:兕在帝舜葬地的东面,在湘水的南岸。兕的形状像一般的水牛,通身是青黑色,长着一只角。

所以兕应该是犀牛的一种,长得像是一只角的水牛。

明清铜秤砣底部的字是什么(其上多桃枝钩端)(4)

罴是熊的一种,也叫棕熊、马熊和人面熊。毛色是棕褐色,会爬树游泳。棕熊是陆地上体型第二大的肉食动物。属于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棕熊分布范围广泛,人们可以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很多地区见到它们的身影。棕熊的栖息地主要在山区的热带雨林中。

和熊不同的是罴不仅脖子长,后肢也比普通的黑瞎子较高,力大无穷,一人粗细的老树说拔起来就能拔起来,遇到人的时候便会人立而起,穷追猛扑。又因为棕熊的姿态五官都和人很像,所以也叫人熊。

所以罴应该就是现实中的棕熊了。

明清铜秤砣底部的字是什么(其上多桃枝钩端)(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