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像鲎的海鲜(这个海鲜的名字不会念)

长得像鲎的海鲜(这个海鲜的名字不会念)(1)

鲎,上半部分是“学”,下半部分是“鱼”,你知道它叫什么?它来自哪里?它是什么?难道,它会是一条很有学问的鱼么?

长得像鲎的海鲜(这个海鲜的名字不会念)(2)

没错,它确实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智慧,从4.5亿年前的远古时代繁衍至今,成为我们今天可见的活化石,它叫做[hòu]。

世界上有四种鲎:美洲鲎、蝎鲎(圆尾鲎)、巨鲎与中华鲎(三棘鲎)。

鲎最早出现在美洲,之後演化分两支,因为地球的板块运动,使得留在美洲的成为现今的美洲鲎,其他三种鲎则分布在亚洲。

长得像鲎的海鲜(这个海鲜的名字不会念)(3)

鲎,身形似马蹄,身负铠甲,尾巴好像一把长剑。鲎在如今没有近亲,因为它的近亲早已灭绝了。在现存生物中,鲎自成一派,独占肢口纲、剑尾目,这个目下仅有4个物种:美洲鲎、中国鲎、巨鲎、圆尾鲎。目前,中国确定有分布的只有中国鲎和圆尾鲎,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长得像鲎的海鲜(这个海鲜的名字不会念)(4)

鲎为雌雄异体,繁衍不易。中国鲎的生长周期很长,有资料说繁殖期为十三年。宋代罗愿在《尔雅·翼》中对鲎的繁衍有描述:“雌常负雄,虽风涛终不解,故号鱼媚,失雄则不能独活,渔者取之必取双,故吴都赋云乘鲎鼋鼉([yuán tuó])”。沿海居民因此把鲎称为“海底鸳鸯”、“夫妻鱼”,来赞誉它们的爱情。

长得像鲎的海鲜(这个海鲜的名字不会念)(5)

再后来,鲎有了更著名的邻居——人类。这个邻居最开始是很友好的,人与鲎彼此相安无事,各自过活。可是最近二十年,情况有了些变化。

人们开始过度捕捞和吃鲎。根据美境自然滨海项目团队三年多来的深入调查与研究,北部湾的中国鲎种群数量在近20年间下降了90%以上,近两年的数量依然每年锐减一半以上,命运岌岌可危。

其实,鲎的新邻居——人类,也在反思,打心里是不想让鲎灭绝的,为此还做了一系列的行动。2004年出版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里就将中国鲎、圆尾鲎(名录中为圆尾蠍鲎)列入并分别评估为濒危(EN)和易危(VN),去保护它们。在广西,鲎也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规定》的严格保护,禁止违法捕杀、捕捞、未经许可的驯养繁殖、违法出售、收购、加工、运输和携带。可是,或许是口腹之欲真的难以对抗,或者是“吃野味,有面子”的想法实在强大,或许那些想保护鲎的人类还不够多;总之,鲎的数量仍在一天天的减少。

这些在经历过5次生物大灭绝的考验后,穿越了四亿年的时光存活至今的鲎,可能要灭绝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