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生离死别(古诗词名句典故详解)

死别已吞声,生别长恻恻名句的诞生,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古诗词的生离死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古诗词的生离死别(古诗词名句典故详解)

古诗词的生离死别

死别已吞声,生别长恻恻

名句的诞生

死别已吞声1,生别长恻恻2。江南瘴疠3地,逐客4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5,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山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杜甫·梦李白·其一

完全读懂名句

1吞声:泣不成声。2恻恻:悲痛之意。3瘴疠:山林间湿热蒸郁的暑气,人受感染容易生病。4逐客:被流放之人,此指李白。5罗网:本为捕鸟禽兽的网。此指牢狱。

与亲友的死别,必会让人泣不成声,但与亲友在世的分别,同样也会令人悲痛万分。江南一带多有瘴疠之气,被放逐后的你,一去就毫无消息。你来入我的梦,深知我对你的挂念。只是你身陷牢狱,何以长有翅膀来我这里?梦中所见,应该不会是你的魂魄,我们的距离,相隔是如此遥远。若是你的魂来,要穿越南方青绿枫林,若要返回,还得飞渡关山一片漆黑。看着月亮照满屋梁,我疑心照映的是你的容颜。水深浪阔,希望你一路小心,别让水中蛟龙抓去。

名句的故事

《梦李白·其一》为五言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曾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因被迫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僚,后遭肃宗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来年春天被释放,返回江陵(今属湖北)。杜甫之前只听闻李白流放一事,不知他人已平安获赦,极度忧心好友的安危,故久而成梦。

杜甫担忧李白是有其原因:一来是李白所流放的贵州,不但地远人稀,相传当地还有瘴疠之气,一旦不幸感染,人就会罹病;二来是李白从浔阳(今江西九江)的牢狱流放贵州夜郎的这段路程,必须乘坐舟楫,始能抵达,然而江水无情,若一不小心翻舟,立刻成为水中蛟龙的腹中物。由于杜甫无法得到李白的消息,经常为此感到忧虑,尤其梦中出现李白,更使他担心李白的安危,有时以为李白已死,忍不住痛哭失声,有时又为两人在世的别离悲戚不已。

到底是李白的魂魄来入杜甫之梦,还是杜甫思念过度,以致频频梦见李白,历史显然已给了后者这个答案。不过,事实上杜甫自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东城石门一别,直到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白去世为止,两人此生不曾再见过一面。从杜甫《梦李白·其一》表现对这位长达十多年不见友人的重情,甚至想念到精神恍惚的地步,可见人生无法与亲友相见的“生别”分离之苦,实与“死别”所带来的悲恸无异。

历久弥新说名句

杜甫《梦李白·其一》中,将“死别”与“生别”两相衬托,表达两人在世的分开,宛若是一场生死别离。《楚辞·九歌》是东周战国楚人屈原根据楚地巫觋的祀神乐曲改编而成,其中《少司命》云:“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意指人生最可悲的莫过在生的别离,最快乐的莫过新识一位知音。这是祭神典礼上,祭者对自己能够在众美之中被天神“少司命”看上,那种喜悦犹如刚刚认识的一个知己,但马上又要面临与其分开的命运,祭者不禁问道:人间还有什么比和知己分开更悲哀的事?

东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写道:“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诗中的丈夫即将远行,妻子想到两人从此天涯一方,夫妻虽同在人世,却无法恩爱相守,与丈夫的这场道别,让她感到无比哀伤,因为今日此去,不知还得等待多久,才能盼得丈夫的平安归来。

同样是东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描述庐江府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的爱情故事,刘兰芝不为夫家母亲所喜,焦仲卿被逼将妻子遣返娘家,谁知娘家兄长又急要刘兰芝改嫁太守之子,两人在各自家人的胁迫下,无奈地决定到黄泉路上再相见。诗中“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意指在世之人却做出死亡诀别之举,满腔恨怨,已无须多做论述,这也道出人间的“生别”犹如“死别”,都是人所难以承受的巨大悲恸。刘兰芝最后选择投池而死,焦仲卿则自缢门前庭树,表明两人至死不移的坚定情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