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经典诗句(华亭鹤唳帝王之路)

鹤唳华亭经典诗句(华亭鹤唳帝王之路)(1)

《鹤唳华亭》“谗岂有端,罪实无名;全君臣意,成父子亲;家国永安,天下太平;君子今日,百罹成人。”

故事始于太子冠礼。

齐王萧定棠布局在太子萧定权冠礼上向太子发难,欲借冠礼的隆重,把诬陷太子不臣不孝的檄文昭示天下,未料几经反转,害人终害己。

而上图中的这句话,就是太子模仿齐王笔迹,写在本该用来构陷的卷轴上的。

鹤唳华亭经典诗句(华亭鹤唳帝王之路)(2)

早在齐王阴谋的最初,太子就已经通过蛛丝马迹洞悉了一切。

如果不是张内人为救亲女在城楼上突然出现,这幅一早就已被调换的卷轴就会被扔下城楼,然后作为齐王的贺礼,被呈览到皇帝和百官眼前。

因为太子早已把齐王为他准备的诬陷换成了贺词:

"谗岂有端,罪实无名;全君臣意,成父子亲;家国永安,天下太平;君子今日,百罹成人。"

短短一句话,每八字一节。

"谗岂有端,罪实无名":是对他过往种种诬蔑的澄清;

"全君臣义,成父子亲":是提醒他为人臣、为人子的责任;

"家国永安,天下太平":是对他以后成为明君圣主的祝愿;

"君子今日,百罹成人":是告诫他无论经历多少艰险险阻,都要牢记守君子道、怀赤子心。

鹤唳华亭经典诗句(华亭鹤唳帝王之路)(3)

可以想象,如果这样一卷贺词被齐王展示在众人面前,会是怎样一幅兄友弟恭的画面。

难怪皇帝萧鉴睿在读完之后都要感叹:"朕的太子,到底是精明,还是天真?"

鹤唳华亭经典诗句(华亭鹤唳帝王之路)(4)

个人倒是更倾向于太子是皇帝口中所说的"天真"。

因为虽然也擅权谋,但他是真的怀有一颗君子之心:因为不想父亲为难,所以决定不把事情闹大。但同时,他也渴望亲情父爱,祈盼兄弟和睦。

故而虽明知不可得,但是心中依旧想象:在这样一个重要场合,父亲为他加冠,兄长贺他成人。

而这份贺词的内容,其实也是他对自己最"天真"的期许。

鹤唳华亭经典诗句(华亭鹤唳帝王之路)(5)

至于"精明",那其实更符合皇帝这样的人的心思:

把阴诡的檄文替换成真挚的贺词,这对齐王是多么大的讽刺;

再借由齐王精心策划的"贺词",把这些年围绕在太子身上别有用心的谣言一笔勾销;

更有甚者,以后倘若再有人借此生事,那就等于是在活生生打齐王的脸。

以彼之矛,为己之盾;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样的"一箭三雕"才是他浸淫多年的帝王心术。

因为他明白,皇权背后,朝堂斗争云谲波诡,需要的是各种心机博弈,利弊权衡。

稍有不慎,便是白骨累累,万骨枯。

而这些远不是太子一份"光风霁月"的"天真"可以制衡。

鹤唳华亭经典诗句(华亭鹤唳帝王之路)(6)

其实这个故事在一开始,就已经隐晦地告诉了我们皇帝不喜欢太子的原因:他们所推崇的根本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帝王之术。

以前读过一句话:帝王之路,孤寂无爱,才是天道有公,人间正数。

这倒也暗合了书中最后太子对皇帝的评述:"在外无将无相, 于内无妻无子, 千秋万岁,独上天宫。"

或许如此才是封建皇权下,一个合格帝王的真实写照。

而太子,虽自小囿于"君不义、父不亲"的困局,只可惜心中仍有爱,克己慕道,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但终究成不了残酷封建皇权更迭中的一代帝王。

鹤唳华亭经典诗句(华亭鹤唳帝王之路)(7)

《鹤唳华亭》这个名字出自典故:"华亭鹤唳",语出《世说新语 · 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讲的是西晋陆机陷入八王之乱,后兵败受谗被诛,临死前感叹不可复闻华亭鹤唳的遗憾。

本剧作者以此为题,其实早已暗示该剧是儒家文化与封建皇权制度碰撞后的一曲悲歌。

以帝师卢世瑜、太子萧定权、清流陆英等为代表的角色所向往的臣行君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天下清平其实是与封建皇权的统治相冲突的,故而这个故事最终注定会以悲剧收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