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由来)

为什么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都要吃粽子和赛龙舟呢?有人说,这是用来纪念屈原的,有人说,这是古代的祭祀传统。

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由来)(1)

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传统认为阴历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按照《易经》的说法,五月五日,恰恰是阳气运行到了端点的端阳之时,因此,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这种日子恶疾瘟疫容易四处泛滥,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在这一天集体拜神祭祖,祈福辟邪。然后演变成以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还有一个传说,它是源自于自然天象的崇拜,它是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的,仲夏端午 苍龙七宿飞升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如《易经,乾挂》里面的“飞龙在天”,端午节那天正好是飞龙在天之日,龙以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之中。

由于这一天被认为是恶月恶日,所以这一天,人们便要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佩戴香囊等等一些驱邪辟邪,用来保护身体健康的东西,再到后来,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又投江自尽了,正巧和那个恶月恶日的端午节是一天,所以,楚国的百姓都非常的伤心,纷纷呢,就跑到汨罗江边去吊唁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由来)(2)

渔夫们那就划起了船桨,在大江上来回游船打捞屈原的尸体,而另一旁的人们就拿出准备好的饭团,鸡蛋米饭等等,豆子好多食物就丢进汨罗江里,当时人们认为鱼,龙,虾,蟹吃饱了以后,他就不会再去咬上官大夫屈原的身体了,这样屈原就保全了自己的身体,人们向江里面倒雄黄酒,认为雄黄酒可以把家里面的蛟龙水兽嗯给他药晕了,防止他们伤害上官大夫屈原,再到后来,百姓又有人怕饭团被水泡散了,所以当时人们就用粽叶,就是棕树叶子包住了饭团,然后外面又缠上彩色的丝线,后来就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

由于上面这些因素,再到后来,每到每年的阴历五月五日,便有了纪念上官大夫屈原,还有就是这个五月五日的上古祭祀,综合在一起就有了现在的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插艾叶,挂菖蒲嗯,身上佩戴香囊等等,地方不同也有不同的细节差异,趋利辟邪,保健身体这些方法。

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由来)(3)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2006年五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九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你有没有更多的端午节的故事请在评论区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