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笔下的云南人 说云南风情忆西南联大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上官艳君 8月2日,喜迎党的二十大“全国著名作家看云南”系列文学采风活动第一场正式开启,聚焦主题“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故事”“闻一多舍生取义的故事”,包括刘醒龙、关仁山、徐剑等多名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在内的省内外首批18位作家开展座谈,分享云南风情,回顾云南情缘,并前往西南联大旧址采风,实地感悟西南联大精神。

据了解,该活动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牵头主抓,《小说选刊》、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等主办,45位全国知名作家将陆续走进云南,与云南部分名作家一道,分别前往昆明、玉溪、红河、昭通等地采风,用作家的视角、文艺的形式讲述云南故事。

作家笔下的云南人 说云南风情忆西南联大(1)

座谈会现场。记者上官艳君/摄

“我们要按照的要求‘讲好五个故事’,这是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的迫切需要,更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启动仪式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翟玉龙向作家们介绍了云南特有的资源禀赋,丰富独特的生态旅游、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欣欣向荣的文艺事业。希望通过各位作家的生花妙笔、敏锐洞察,更加深入地发现和挖掘云南‘五个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各位作家表示,将积极帮助云南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吸引带领更多的文艺家到云南创作,帮助云南文学人才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创作能力水平,更好地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作家笔下的云南人 说云南风情忆西南联大(2)

西南联大原教室建于1939年,屋顶是简陋的铁皮。记者上官艳君/摄

参加活动的作家们对云南并不陌生,或说风情,或忆往事,由衷称赞云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有好山好水好的人文资源与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也孕育了西南联大这样的教育奇迹。

座谈会结束后,作家们走进西南联大旧址、闻一多旧居、朱自清旧居、闻一多先生罹难处、云南陆军讲武堂等地,穿越岁月的痕迹,探寻云南历史文化。

作家笔下的云南人 说云南风情忆西南联大(3)

作家们走进西南联大旧址教室。记者上官艳君/摄

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作家们坐在铁皮棚教室中的“火腿椅”上,“沉浸式”体验西南联大师生的学习生活,追忆那个大学精神闪耀的时代。

《小说选刊》副主编顾建平表示,西南联大的历史所展现的是爱我故土的家国情怀、天下己任的奉献精神、读书救国的自强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瑰丽色块。“冯友兰先生以‘贞下起元’预言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必将复兴,今天已经成为现实。”

作家笔下的云南人 说云南风情忆西南联大(4)

作家们走进闻一多、朱自清旧居。记者上官艳君/摄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曾多次到访云南,“每次到云南来,都是一种享受。滇池、石林、玉龙雪山、虎跳峡……这些地方对我来说如数家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刘醒龙看来,云南最宝贵的不仅是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多样的民族文化,还有西南联大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在当下重温西南联大历史、重走西南联大路能给人前行的巨大力量。

“我作为云南的儿子,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激。”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剑来自云南昆明,他表示,云南,是文学的厚土,是文学的圣地。云南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体现在跨地域、多民族等方面,在这片热土上孕育出来的文学,可以从云贵高原向更高的地方迈进。

在闻一多旧居、朱自清旧居、陆军讲武堂等地,作家们看昆明红色记忆,感受先辈风骨。

作家笔下的云南人 说云南风情忆西南联大(5)

作家们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记者上官艳君/摄

“我们今天来到这里,带着敬仰之心,面对他们,我们要自省,这种真正为国家、为艺术献身的风骨是最珍贵的。”河北省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关仁山说,很多人似乎觉得西南联大很神秘,但其实西南联大这四个字就能单独出一本书,因为西南联大的文化、家国情怀这些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当天晚上,作家们还前往昆明剧院观看以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创作的红色话剧《我的闻先生》,这是为向闻一多先生致敬而创作的戏剧。该剧以西南联大为历史背景,以“一二一运动”为重要事件,以艺术演出的形式,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致敬闻一多先生的精神风骨。

作家们表示,通过此次采风活动,不断去了解云南、探究云南、鉴赏云南,获得新的灵感和写作动力,攀登文学新的高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