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红船起航(在舞台上看电影)

“舞剧是舞蹈本体的戏剧”,刚刚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舞蹈家荣誉称号的舞蹈界翘楚门文元如是说道,“舞剧要展现的依然是人的故事,这里的人是现实的人,亦是理想的人。”年过八十的门导如今依然以一颗赤忱的心在坚持舞剧的编创,新年伊始,他携手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及天津歌舞剧院推出新版国标舞舞剧《海河红帆》,并在其中担任总导演及编剧,这台颇具里程碑意义的舞剧未来也将开始全国性演出。

舞剧红船起航(在舞台上看电影)(1)

图说:国标舞舞剧《海河红帆》 官方图

全新改版,一场舞台上的电影

《海河红帆》根据作家刘誉的《锋刃》改编,为观众再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天津海河边那道不曾磨灭的红色信念与精神之光,塑造了我党地下工作者潜伏、救赎、痴爱、献身,为理想和信仰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展现了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牢记使命的革命精神,门文元总导演称其为一部“伟大时代坚守文化自信决心”的作品。

舞蹈尤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形式的简约、手段丰富、效果强烈等特点,将国标舞的优雅舞步与中国革命年代的厚重历史感相结合,多媒体设计李世辉动用6台高清投影机的“奢华配置”、利用“场景化”的表达手法,用实拍、抠像、虚实结合等方式融合舞剧中情感的浪漫主义与情节的现实主义,让观众在同一个时空感受到时空交错的奇妙感受,堪称“一场舞台上的电影”,从而达到了与观众深层次的、心灵上的互动。

舞剧红船起航(在舞台上看电影)(2)

图说:国标舞舞剧《海河红帆》 官方图

工匠之心,构成元素皆审美

新版《海河红帆》的创作团队依然由原剧主创阵容组成。由中国当代著名编导艺术家、舞蹈表演艺术家、原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团长门文元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编导工作室主任、中华文化促进会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副秘书长曹晓明共同担任总导演;青年舞蹈家、编导董华兴担任执行导演;青年作曲家李勋、丁豆豆担任作曲、指挥;国家一级编剧张宗灿、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春担任文学统筹;天津歌舞剧院舞台美术中心担任舞美、道具设计制作和灯光设计。更有著名服装设计师宋立、多媒体设计师李世辉、灯光设计师袁京男、侯新等艺术家参与到舞剧的创作之中。

新版《海河红帆》中的经典音乐也将以黑胶唱片为载体,以更多元的方式向观众传递舞剧所要表达的故事。本剧的作曲、音乐监制李勋也提到:“这次的音乐创作和以往音乐会等舞台音乐的创作有极大的不同,它是一种‘小说体’的音乐创作,凝缩成40多分钟的音乐唱片以故事作为引子,听音乐的过程也是听故事的过程。”

舞剧红船起航(在舞台上看电影)(3)

图说:国标舞舞剧《海河红帆》 官方图

化繁为简,回归初心再出发

此次舞剧演出的版本,坚持以国标舞标准动作与基本套路为主导语汇,汲取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特色元素,积极探索、大胆融合,为国际标准舞展现中国革命历史、讴歌伟大时代、赞美人民英雄开创了新途径。

担任主要角色的张寒蕾、王冰、盛晨都曾获中国职业拉丁舞、摩登舞冠军,还有当代青年舞蹈家曾明、赵磊、高健、肖雨助阵。领衔主演王冰、张寒蕾表示这台舞剧最难的部分不在于“跳舞”或者“演戏”,而在于平衡两者的情绪表达。“把每一遍都当作最后一遍来演绎”,这是新版《海河红帆》主创人员的心声,过百人的团队历经数月的打磨,把这首“那年那月的歌”,献给祖国、献给英雄、献给每一位平凡的奋斗者,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一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期待来自革命年代海河的热血红帆。(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