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几年后如何进国企(没有背景的人如何在国企工作)

刚刚看到这个问题,我感觉其中有很多误区,而且还具有普遍性,有些话不吐不快!

背景其实更多是为自己的不如意、不努力找到的一个借口而已。这其中包含了一些“大家都以为”但“事实上不是那么回事儿”的误区。

1、 国企不是洪水猛兽,首先是企业

工作几年后如何进国企(没有背景的人如何在国企工作)(1)

国企,你了解多少?

国企,全称是国有企业,企业是核心,国有是定语。国企首先是企业,只是属于国有而已。

企业的最主要职能就是盈利,通过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获得收入和利润。而这个商品或者服务的产生、销售过程都是和其他企业类型一样,需要由人去完成的,这些人就是企业的员工。从这一点上说,所有企业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国企的特殊性在于,大的方面涉及到的行业、产品或者服务都是涉及到国计民生或者国家安全的,比如石油、电信等;小的方面,一些地方性的国企,还会涉及到特殊资源或者遗产的继承、发扬或者延续,比如博物馆等。

既然是企业,就必须要生产经营,就需要有人去完成相应的工作,这个工作的完成,和背景无关,只和员工完成工作的素质、能力和态度有关。

2、对国企人员背景的误读,有历史原因

很多人认为没有所谓背景就无法在国企工作,这是严重的误读,但是这个误读有历史原因。主要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前或者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国企由于工作岗位非常稳定、旱涝保收,人们挤破头都想进去。

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国企办社会的情况非常普遍,很多国企都拥有自己配套的子弟学校、医院、食堂等社会资源,而且国企在招工的时候,优先考虑内部人员子弟,这就形成了一些国企内部人员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况,让大家感觉没有人、没有背景就进不去,无法工作的情况。

事实上,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国企改革。经过持续、深入的国企改革,国企的很多积弊都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企业性质获得了极大的强化,国企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了解的一些国企,在经营机制、人才机制等方面,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没有多大区别,而且由于国有性质,可能在很多方面比民企、外企更为严格。

3、背景是什么?如何获得所谓背景?

然后来看看一直被提及的所谓背景问题:

(1)到底什么是背景?

工作几年后如何进国企(没有背景的人如何在国企工作)(2)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背景

最早的背景指的是各种裙带关系,以血缘(亲属亲戚)、地缘(同乡)等为纽带,在工作之外建立的私人关系,就获得了更多的倾斜、依赖和资源,从而比没有背景的人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利益。

国企陷入困境的早期,这样的背景情形确实是存在的,但是改革是改什么,核心在于改革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改革引入包括责任机制、竞争机制、回避机制、举报机制等在内的很多现代管理要素,使上述所谓依靠工作外私人关系的情况得到了根本性的遏制。

除了家族企业外,现在很多人所谓的背景,其实是领导的赏识和重用,当然也包括少量因为利益关系连接的超越工作关系的私人友谊。也就是说,背景已经极大程度上排除了血缘、地缘等先天关系的影响,更多来自于后天自主建立的关系,比如同学、校友、战友等。

在现代意义上,背景其实是依靠个人能力获得或者挖掘的超越工作之外的关系。背景,是自己建立的,否则同学、校友、战友等那么多,为什么他们关系会近一些?况且,同学、校友、战友、同事这样的社会关系谁都有,为什么别人能够从中获得更多?

(2)背景怎么来的,或者说一个人如何获得背景?

如果按照很多人没有背景无法工作的说法,每个在国企工作的人应该先找到背景,然后才去考虑工作,事实是这样吗?显然不是!

血缘、地缘的先天因素,因为无法选择,所以去掉不予考虑。剩下的,哪个人没有同学、校友、同事?为什么有人能够从中获得所谓背景,有人不能?

首先,自己要做个有用的人

建立关系的前提是对等,这个对等不是实力相当的意思,而是相互能够提供价值的东西,或者说关系是相互交换的,而不是连个线就能建立的。

工作几年后如何进国企(没有背景的人如何在国企工作)(3)

有用才能有背景

比如你要和马云这样的大佬建立关系,实力当然是不对等的,但是你要能够提供他没有、需要的价值就有可能。

现实中,我见过很多人,随身背着一个背包,里面一大堆相册,到处给人看,和马云合影、和马化腾合影、和刘强东合影、和王石合影......那又怎么样?这种合影只能是合影,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因为和谁合过影他们自己都忘了。

除非,你对他有用,他才可能记得住你。

其次,建立关系要主动

有很多自以为牛X的人,对什么东西都可以点评出个1、2、3,也不屑于去了解别人东西,他们唯一遗憾的就是怀才不遇,恨天下人全部眼瞎发现不了自己这个超级人才。

工作几年后如何进国企(没有背景的人如何在国企工作)(4)

最后的结果是,世界一刻不停地在往前发展,他依然在做他醒不过来的梦。

主动不是求人,也不是低人一等,而是以学习的心态和谦卑的态度去交流,从中获益,就像那句著名的格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梨,我们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一个梨;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我们就各有两个思想了。

然后,持续的、有频率的互动才能加深关系,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背景,在俗语中称为靠山。山,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甚至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需要有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关系建立是一瞬的事情,换个名片就可以了,但是要把这个关系升华为背景,成为自己的助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持续的、有频率的互动,不断加深双方的了解,才能让关系像山一样积累,高到可以成为自己的背景和靠山。

有些人,和别人换个名片或者一起吃顿饭之后,好几年都是音信全无,然后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才想起来翻名片,然后舔着脸打电话,说自己N年前就和你吃过饭如何如何,如果你是那个接电话的人,作何感想?

最后,背景不能污名化,也不能神秘化,而应该日常化

背景,不仅仅是靠山,而且是背书,用朋友为我们背书,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主动建立连接,全方位地展示自己,让更多人知道自己,了解自己,为他人提供价值,那么每个为我们传播价值、名声的人都是我们的背景。

如果,每一个我们接触的人,我们都把他当作我们未来的背景来看,我们会怎么对待他?

我们往往对别人的所谓背景羡慕嫉妒恨,然后继续任由自己可能的背景闲置,不理不睬,同时,不断地像祥林嫂一样向每一个人讲述着自己怀才不遇的故事。

4、其实,被误读的不止是背景

简单举几个例子:

工作几年后如何进国企(没有背景的人如何在国企工作)(5)

被误读,为什么?

选择大于努力,那么这个比努力还重要的选择又应该怎么做?选择是比努力更重要的技能,如果不努力,你怎么获得这样的技能?好多人,连选择的资格都没有,你跟他讲选择大于努力,其实就是让他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放弃努力,还有然后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后把所有的可能都系在了那个东风里,也把所有的未来都寄托在东风中,万事都随东风吹得很远,当东风来了,万事没了。

还有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被别人误读了呢?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也没有主动让别人了解我们自己,而且没有持续地输出自己的价值。

误读了就会让别人产生错误的判断,错误的判断带来错误的行动,导致错误的结果,然后就i是错误的人生。

写在最后

靠背景生存和发展是国企被污名化的一个表象,背后的逻辑其实是我们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态度,以及敷衍了事的习惯。

老人家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个真的是至理名言,应该成为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标准之一。

误读了国企,影响的只是自己的判断,但是如果是别人误读了自己,那影响的可能就是自己的一生。

回答最初的问题,没有背景的人如何在国企工作,其实就是努力工作,让每个人都认可,那每个人都会成为你的背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