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后公益类(知道自己的单位在哪一类吗)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是体制机制改革中,专门针对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是将事业单位分为行政类、公益类、生产经营类三种类型,公益类又细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两种。其间的区别:

怎样判断自己的单位分在哪一类?

依据其承担的职能来判断就更为容易啦!只要其承担的职能完全或者主要为10类行政审批权力,既为行政类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不看其是否有盈利,能否供养起职工,以前收费现在取消了收费,等等。只要其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属于必须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服务,可以完全由市场代替,即为生产经营类。

事业单位改革后公益类(知道自己的单位在哪一类吗)(1)

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的区别

公益一类:1、面向社会提供基本公益服务,或仅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2、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3、不从事经营活动,其宗旨、业务范围和服务规范由国家确定。

公益二类,即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主要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同时面向社会提供与主业相关服务的事业单位。

延伸:事业单位改革内容(来源网络)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包括政府的职责定位,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创新等,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可重点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如何明确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职责划分,切实保证政府与事业单位在职能、机构和运行机制上的分开;如何收回和整合事业单位行使的行政职能,实现行政职能的有机统一,规范依法行政行为;如何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减少对事业单位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

二是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如何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属性,实施分类改革,将主要承担行政职能和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分离出去;如何从财政投入、税收政策、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方面促进事业单位强化公益属性;如何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的用人权、薪酬分配权、职称评聘权、经费设施使用权、自主运营权等法人自主权。

三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如何根据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不同,实施分类管理;如何实现政府管理职能和出资举办职能的适度分离;积极探索管办分离有哪些有效的实现形式;如何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如何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四是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如何加大投入力度、改革投入方式、完善投入监督机制,形成职权明确、分级负担、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事业单位投入机制;如何明确不同层级政府的公益服务责任,举办相应事业单位。

五是积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一方面,如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造政策平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的提供;另一方面,如何加强对社会公益组织行为规范的监管,完善有关收费标准、资产处置、收益分配、服务质量等政策,规范社会力量的公益服务行为。

你是否清楚?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单位其改革、改革后都会有区别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为自己的前行努力~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