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鲸鱼的呼吸(最爱听鲸鱼那深沉的呼吸声)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亚平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听鲸鱼的呼吸?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听鲸鱼的呼吸(最爱听鲸鱼那深沉的呼吸声)

听鲸鱼的呼吸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亚平

南极有鲸。这是南极幸事、地球幸事!过去100年,是鲸类的苦难史,它们无端被一代代欧美捕鲸人所捕杀。如今,捕鲸人几乎都已不在人世,但鲸类依然遨游在这个蔚蓝世界。

鲸,依然是海洋之王!

3月7日傍晚,我们的探险队长索伦发现两头鲸在游弋,便果断决定组织全体探险队员乘冲锋舟下海观鲸。这当然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事。

大海,出奇地风平浪静。或大或小的浮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水晶石。我们边追鲸,边赏冰。两头鲸鱼在1000米外的水域现身了。

观鲸是否也要有仪式感?冲锋舟驾驶员悄然摆好船身,示意一侧队员下蹲、一侧队员站立。手机、相机早已同向聚焦,全船人员鸦雀无声恭候着精灵威武亮相。

鲸,俗名鲸鱼,但其实不是鱼,而是海洋哺乳动物。专家说,云集到南冰洋的鲸有12种,它们可分为两类——须鲸和齿鲸。个头最大的是蓝鲸、鳍鲸、抹香鲸。蓝鲸体长30米,体重一般约150吨,最大的达190多吨,现有20万头;其次是鳍鲸,体长25米,体重一般50吨左右,现有8万头;抹香鲸体长18至25米,体重一般20至25吨,最大的达60多吨,现有43万头。

此刻,我们所见到的鲸,就是须鲸。

鲸鱼出水,是有讲究的。首先是“噗嗤”一声,海面冒出一支水柱来,随后露出了青色的背脊,慢慢翘尾空翻,像一只巨大的蝴蝶停落在海面,只是短短几秒便销声匿迹。

很自然,大家都盼望着鲸鱼再次出水。

果然,这个善解人意的精灵又跃出水面,又是一个深呼吸、大家熟悉的深呼吸。

在浮冰边界,多条冲锋舟渐渐形成了一个月牙型小包围圈。老练的驾驶员故意露出些破绽,暗示它从包围圈中轻松突围。

人们“心怀鬼胎”包围它,它会不会反击打翻冲锋舟呢?“不会。鲸鱼很善良。”探险队副队长科伦说。

对了,鲸鱼智商很高,有回声定位,自然能感知到我们这群人的善良;所以,没有兴风作浪伤人,也不会像惊弓之鸟那样逃窜。它们似乎还特别乖,一直像在闲庭信步,让首次看鲸的人们尽兴。

整个冲锋舟屏息静气,这边的快门声与那边的呼吸声是同频共振的。

鲸鱼一次又一次地出水,一次又一次地深呼吸。就像洞庭湖里江豚出水的呼吸声,也像我们的兄长耕田归屋进门时的气息。谁能拒绝亲人的气息?

100多年前,欧美人就远渡重洋,来到亚南极和南极,狂捕鲸鱼以炼油。围绕南极建立了无数个捕鲸站,每个捕鲸站捕杀的鲸鱼几乎都在10万头以上。鲸鱼的血,几乎把南冰洋给染红了。

令人欣慰的是,鲸类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保护。1959年12月1日,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美国、英国、原苏联等12国签署了《南极条约》。198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鲸鱼终于迎来自己的春天。

看到鲸鱼矫健的身影,不能不让人想到洞庭湖的江豚。江豚其实就是地球上体型最小的鲸类。

作为近亲,鲸鱼和江豚,一样的智慧、俊美、善良而温和,它们分别是海洋生态系统、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

江豚的存在,是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生态健康的标志。对江豚的伤害,反衬出人和环境的病态。如果江豚也重蹈白鳍豚的覆辙,这就意味着作为江豚的主要栖息地,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重创。如果熟视无睹、不改变这种状况,长江、洞庭湖、鄱阳湖就不能支撑人类的生存。所以,保护江豚,就是保护长江、洞庭湖、鄱阳湖,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南极看鲸,如醉如痴,不觉天已渐黑。大伙都有些依依不舍,最爱摄的是那蝴蝶状的鲸鱼尾,最爱听的是鲸鱼那深沉的“噗嗤”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