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老树神奇村落(是鬼才还是鬼扯)

从世博会的刺毛球开始认识他,到今年哈迪逊广场的蜂巢大楼梯,Heatherwick才真正超过BIG,成为建筑界的“网红一哥”。

本文转载自: AssBook设计食堂
ID:AssBookGroup
作者: 顾桑Plus

千年老树神奇村落(是鬼才还是鬼扯)(1)

创新这件事

风险挺大的

苏州河畔的1000Trees项目接近完工,从照片上看,整体完成度算是非常高的了。

但不知道是照片的原因还是本身尺度的问题,看上去有点怪怪的。

用两个字形容就是——吊诡。

有喜欢搞事情的朋友说,这是个坟头包吧?好吧,虽然这么说不太礼貌,但仔细看,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千年老树神奇村落(是鬼才还是鬼扯)(2)

确实,创新这件事儿,风险挺大。

尤其是建筑设计。

如果只是电影、绘画或者摄影,作为一个艺术品,好坏美丑关系不太重要,无非是感官上的一个反应。

但一个体量如此大的建筑矗在城市里,人来人往人进人出的,就得考虑多些了。

一不小心,没把握好,“鬼才”就变成“鬼扯”了。

千年老树神奇村落(是鬼才还是鬼扯)(3)

01

其实在“1000棵”树方案刚出来的时候,就引起过不小的关注。

不过那时候Heatherwick还没那么出名。

从世博会的刺毛球开始认识他,到今年哈迪逊广场的蜂巢大楼梯,他才真正超过BIG,成为建筑界的“网红一哥”。

当时大家对方案的评价还是挺积极的,毕竟在建筑圈,真正的创造力是难得一见。

除了盖里老爷子、扎哈大婶长期“艺术家”霸屏,就只有BIG和MVRDV的不稳定“脑洞”输出。

所以才有老爷子的那句名言——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98%的建筑和设计都是垃圾。”

千年老树神奇村落(是鬼才还是鬼扯)(4)

是的,建筑圈实在有点无聊。

但无聊的世界,总是“疯子”的摇篮。

就在那时,Heatherwick横空出世了。

带着他的机械卷筒桥、世博刺毛球还有一大堆不可名状的作品,就这样杀了进来。

极强的形式感,无敌的想象力,每个作品风格都不一样,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媒体把他称作“鬼才”,甚至把他比喻成“现代达芬奇”。不管合不合适吧,但意思是都一样——

Heatherwick拥有超强的创新能力。

千年老树神奇村落(是鬼才还是鬼扯)(5)

02

超强的创新能力,意味着超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Heatherwick最关注的事,就是解决问题。

所以,他在官网里把自己定义为“发明家”:

“作为没有签名风格的实践发明家,我们的动机是设计充满灵魂和有趣的地方,以拥抱和庆祝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所谓发明,并没有所谓的风格,因为发明的任务就是寻找与以往不同的点子去解决问题。

所以在他看来,装置设计、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和建造无关,都是设计一种解决方式。

这种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方式,在互联网里有个名词,叫“产品思维”。

千年老树神奇村落(是鬼才还是鬼扯)(6)

产品思维的最底层逻辑,就是人性。

这与Heatherwick的理念不谋而合,他更关注底部而不是顶部。

他把重点放在人身上,放在人的具体位置上,放在人最关心的问题上,以此作为设计的准则和初衷。

我特别喜欢Heatherwick对于创新的理解,他认为创新是“很难测量”的:

“创新是一个有趣的词,它更应该是一个关于想法的问题,而我们人类恰恰是通过想法联系在一起。想法是没有尺度的,也没有范围大小的界限。”

Heatherwick的出现,在当下是一个“发明家”干掉建筑师的奇葩案例。

但或许也预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建筑师的身份正在被重新定义,甚至颠覆。

千年老树神奇村落(是鬼才还是鬼扯)(7)

其实无论发明家也好,产品思维也好,我觉得都没关系,它们只是在传递的是一种思维模式。

不久前,多伦多的一项未来城市设计竞标,被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Sidewalk Labs赢得。也是很好的一个侧面案例。

我几个做智能硬件的朋友,也在和海尔一起为荷兰做智慧城市的策划研究。

有趣的是,对这种门外野蛮人杀进场的现象,我们似乎并没有多大反应。

但却对竞标输给对隔壁设计院耿耿于怀……

是我们没有了面对的勇气?还是真的很傻很天真?

千年老树神奇村落(是鬼才还是鬼扯)(8)

03

历史一再告诉我们,我们总在犯一个错误——

高估三年的形势变化,低估十年的趋势走向。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只是客观规律。客观规律的意思就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都经历过智能手机时代,回到10年前,谁能想到移动互联网竟能把世界变得如此互联化和平面化?

所以,在我看来,建筑师们与其等着“被定义”,不如来一场“自己定义自己的革命”。

千年老树神奇村落(是鬼才还是鬼扯)(9)

再说回项目。

Heatherwick不仅致敬萨夫迪(纯个人揣测),在基地上做了“两座山包”,还私自在上面种了1000多棵树和几万棵小植物,号称这是中国的“巴比伦花园”。

因为建筑本身就是给人提供环境的,而认识环境的反应器。所以无论对于何种形式,不同人当然会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如果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那么,被吐槽一定是建筑师的命运。

但我想说,虽然创新这件事,风险挺大;虽然有时候难免被吐槽;虽然想做个空中巴比伦结果成了千树小坟头,但我们最不能放弃的,还是创新。

所以,1000棵树做地标,到底是鬼才还是鬼扯?

在我看来,当我们站在更宏观的维度去看,鬼才还是鬼扯,本质并没有差别,他们只是“创新”的结果。

我想借用《三体》的名言改一下作为结尾——

失去设计,失去很多;失去创新,失去一切。

除特别注明外,图文素材来自网络,

AssBook设计食堂重新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