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用人不疑和用人也要疑(为何要用人不疑)

为何要用人不疑(随笔杂谈)

(七星桥上的作品)

怎样理解用人不疑和用人也要疑(为何要用人不疑)(1)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历史上千年官场规则,且广泛认可。

纵观历史,用人不疑者之领导,往往出成绩,出大成就。

如汉高祖刘邦,用陈平时,有人进言,说陈平在家有“盗嫂”之缺,个人品格上有问题。刘邦于是召来推荐陈平者,问之。推荐者很坦然,从容答道“大王(时刘为汉王)您需要的是能助您夺取天下之人材,而非圣洁无缺之人”。刘邦如醍醐灌顶,急忙起身拜谢。后刘邦对陈平始终信任有加,言听计从,而陈平不负期望,为汉王刘邦成为汉高祖刘邦立下重大功勋,成为刘邦仅次于“总参谋长”张良的“第一副总参谋长”。后,拜相。

怎样理解用人不疑和用人也要疑(为何要用人不疑)(2)

汉高祖如此,还有一人,亦堪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经典,即东汉末年丞相曹操。

曹丞相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堪称经典。虽然曹丞相生性多疑,却始终在用人上面,用人唯贤的基础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尤其是用人不疑上,非常出色。如手下大谋士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等,始终委以腹心,用而不疑。即使从对手营中投入自己营中之谋士,亦是赤诚相待,用人不疑,如袁绍营中大谋士许攸。这也是曹丞相创以少胜多官渡之战之辉煌之重要因素。

怎样理解用人不疑和用人也要疑(为何要用人不疑)(3)

同处东汉末年或三国时代,不能较好践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者有两大较著名人物,一是实际统领东汉九州之四州的大将军袁绍袁本初,一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

先说袁绍,时麾下拥有时为一流谋士田丰、许攸、沮授、审配、郭图等,惜不能用之,让其各自发挥才能,而且,疑虑及谋士,尤其是在官渡之战关健时候,疑心病病及谋士之身,导致田丰“赐”死,许攸出逃曹营,沮授遭俘,审配、郭图边缘化。

大战之中,不说善待谋士,而是摧残,袁大将军智情两商,是不是出了大问题?

只是叹惜这些谋士,怀锦绣之才,遇此“主子”,堪称悲哀!但更悲哀的是袁绍袁大将军,一败涂地,四州皆失。

怎样理解用人不疑和用人也要疑(为何要用人不疑)(4)

再说诸葛亮。诸葛亮,千年智慧的化身。其实,真的如此吗?

蜀之迅速失国,一因关羽失荆州,再因刘备讨伐东吴,三因诸葛亮六出祁山,四因姜维九伐中原,五因刘禅乃是“扶不起阿斗”。

其中,诸葛亮,干部政策及用人方面欠缺,导致“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先锋”。

诸葛亮在用人方面,较严重违备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规则。如在任用大将魏延方面,便是典型一例。无论魏延如何忠诚于蜀国,如何英勇作战,内心总是认为魏延“脑长反骨”而不重用之,甚至是临死而布局,斩了大将魏延,自毁蜀国之长城。

诸葛亮丞相,可能没有曹丞相多疑,但是,却是因“器量狭窄”、有眼不识泰山而做不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曹丞相,虽然说生性多疑,却是气量宽宏,慧眼识珠,能够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就是格局与智慧。

怎样理解用人不疑和用人也要疑(为何要用人不疑)(5)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即用之,莫生疑;即疑之,不用之。用而疑之,大损事业!

此乃历史上成事一一或事有小成,或成就大事,所有的处于大大小小领导之位的宝典。

关键在如何实际中运用。

精忠大帅岳飞有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七星桥上2022.6月写成十洲小雅室,选自《小雅杂谈》之文。原创不易,请勿照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