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创业开面馆的真实经历牛肉面(30年800家店10)

初次创业开面馆的真实经历牛肉面(30年800家店10)(1)

1972年起源于美国加州,1986年回到中国,经过30多年发展的北京李先生加州牛肉面大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先生),目前在全国71个城市拥有800余家餐厅,是国内大型连锁快餐巨头之一。

它进行战略转型,发展休闲餐饮;建立中央厨房和食品工厂,物流配送覆盖全国所有门店;在正餐、自助餐和小吃等领域推出多个子品牌,专注做高速公路连锁快餐;通过重新装修吸引年轻客群,改变顾客结构。虽然老牌餐饮企业存活率不到17%,李先生不仅活下来而且活得很好,近十年复合增长率超10%。

1986年,李先生在北京东四开了第一家店,只有80个餐位,一天却能接待3000名顾客,单日翻台30多次。2003年进入高速发展期,门店从100家迅速增长至400家,连创始人李北祺都没想到发展速度会这么快。

▲ 李先生中国的第一家门店开在北京东四。

“这是那个时代造就的结果,”李先生董事长张林兵回忆道,“最初靠口碑传播,在宣传上投入较少。早期的扩展没有科学的规划,只是顺应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东北为重点区域往外拓展。”

初次创业开面馆的真实经历牛肉面(30年800家店10)(2)

▲ 李先生董事长张林兵接受餐饮公会记者采访。

迈入2011年,随着美团、大众点评网等线上平台的爆发性增长,餐饮行业迎来了新一轮升级,传统餐企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拥抱变化,把这个30余载的传统品牌做大做久,是摆在张林兵面前的难题。

建立中央厨房

物流配送覆盖全国所有门店

连锁餐企想要规模化扩张,首先要解决标准化问题,这一直是中餐的一个痛点。李先生率先完成牛肉面的标准化,构建中央厨房体系,食材在送到餐厅之前,经中央厨房统一采购、储存、解冻、清洗、分切、配料、煮制、切制、炖制、分装、杀菌、贮存、配送、复热、压面、煮面等16道工序处理。

根据餐厅在全国的分布以及相应的区域配送能力,李先生2009年在北京亦庄建成中央厨房,负责为北京周边餐厅供应食材和料包,2010年在山东莱芜、2011在辽宁铁岭、2013在河北邯郸先后建立三家食品工厂,分别供应华东和南方大区、东三省、中原和华北区域。

初次创业开面馆的真实经历牛肉面(30年800家店10)(3)

▲ 李先生辽宁食品加工厂为东三省地区门店供应食材和料包。

李先生通过“中央厨房 食品工厂”完成了牛肉面产业的工业化过程,建立起覆盖全国所有门店的供应链配送体系。

专攻交通枢纽

做高速公路规模化连锁快餐

机场、火车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用餐问题一直被人诟病,不好吃,价格昂贵,选择少,成为消费者的几大槽点。

李先生一直将入驻大型火车站、飞机场以及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枢纽,作为重要的选址战略,早期火车站门店占比高达70%。

在火车站和机场积累丰富的运营经验后,李先生开始将触手伸至高速公路服务区。

除市场难进入、食材补货难、经营成本高外,与火车站和机场相比,高速公路服务区存在车流量多、客流量少的问题,无法像商业区底铺或者购物中心那样培育出稳定的顾客群,同时客群消费能力低于火车站和机场。虽然高速服务区能够带来高流量和免费广告效应,但这仍是一块需要培育的市场。

李先生嗅到了机会,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目标成为国内高速公路首家规模化经营连锁快餐品牌。

李先生从2011年开始进驻高速公路服务区商圈,经过5年多的运营,目前在产品分类上,李先生建立华美嘉、南北和等不同子品牌,分别对应小吃、自助餐和正餐等不同品类,满足目标顾客群体不同场景下的消费需求。

重新装修

为老品牌穿上新概念外衣

李先生最初的经营理念是“做一碗好面”,随着顾客就餐喜好和就餐习惯发生变化,李先生开始上米饭和凉菜,慢慢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快餐餐厅。

如今,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改变老旧的刻板印象,李先生在2012年梳理发展脉络、进行品牌定位,2013年请专业的设计团队进行VI设计,2014年开始对几十家门店进行重新装修。为节约成本,李先生并未强制要求旗下所有门店全部重新装修,只选择了新开店和到重装期的老门店。

新店不再使用浓重的红色,而以清新的绿色为主色调,打造轻松愉快的用餐氛围。空间布局参照美国汉堡品牌“BER”,装饰面材料加入中国的本土元素,试图讲述李先生面馆从60年前中国建国到台湾、美国以及世界各地,最后回到中国的故事,为消费者呈现过去时代生活的缩影。

初次创业开面馆的真实经历牛肉面(30年800家店10)(4)

▲ 李先生的重装新店主色调由红色改为绿色。

“崇文门店是我们重装的第一家店,运营数据显示,这家店的顾客结构出现了变化,年纪在35岁以下的消费者占比在上升,达到了我们的预期。”张林兵反馈道。

观望快餐未来发展

把专业化餐食和便利平台融合在一起

张林兵在快餐行业浸染了20多年,他认为快餐未来的发展,需要把专业化餐食和便利平台融合在一起,“就像航母一样”,把餐厅变成一个多功能场地,提高人效和坪效。

比如便利店餐饮,建在商圈或者社区。在这里,消费者既能买到包子、米饭、面条等快餐,又能买到生活用品,还能获取代收快递、熨烫衣服等各种服务。成本低,空间小,利用率高,模式简单。

初次创业开面馆的真实经历牛肉面(30年800家店10)(5)

▲ 便利店餐饮具有成本低,空间小,利用率高的特点。

消费者对便利店餐饮很买账。从全家、7-11、罗森三大外资便利店的统计数据来看,60%-70%的进店消费者会购买鲜食产品,包括寿司、饭团、糕点、关东煮在内的鲜食类产品是便利店中高频次购买商品。顾客习惯买一份便当顺便带一瓶饮料或一包零食,通常情况下,只占店内1-3成的鲜食品类,却可以带来40%的销售额。

张林兵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餐厅就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平台,不同行业的人加盟进来,成为平台上的一个生产单位,餐厅为消费者提供餐饮、快递、商超等多种服务,这样能够提高餐厅的坪效。

除了便利店餐饮外,张林兵还注意到,随着消费升级,快餐和正餐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正餐会减少菜品种类,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上菜速度,而快餐除了速度快,还要保证菜品品质,加强服务环节。

结合这种趋势,李先生正在进行调整,慢慢转向休闲餐饮,满足快餐消费群体部分中高端顾客的需求,并通过提高客单价来带动营业额增长。

餐饮公会原创,转载需先经授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