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哪方面的振兴(乡村振兴能振兴什么)

近些年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全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环境10年内均获得明显改善还给大自然以绿水青山,尤其在乡村基本得到实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乡村振兴是哪方面的振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乡村振兴是哪方面的振兴(乡村振兴能振兴什么)

乡村振兴是哪方面的振兴

近些年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全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环境10年内均获得明显改善。还给大自然以绿水青山,尤其在乡村基本得到实现。

中央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当下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博弈日益严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去全球化情绪高涨,全球各国不断内卷的形势下,我们以经济内外双循环应对时,也许是进一步实现绿水青山变真正的金山银山的时候了。

怎么现实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国家出台许多乡村振兴政策,包括村村通、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宽带下乡、电力下乡、美丽乡村、数字农业等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及布局 ,相信现在乡村基础设施的底子也已经基本打好了,剩下的只是怎样把乡村振兴这盘棋,从哪个点开始把它激活的问题,以及为了激活乡村这步棋,必须协调、梳理一些制度法规,以排除这些现有制度法规上的明显障碍。

乡村振兴要到处搞乡村旅游、养老、教培等第三产业是不现实的,搞规模工矿生产型的第二产业也是不现实的,唯有回归农业这个第一产业才具有普遍实用性意义,结合现代农业,融入知识、数字、平台经济大潮,顺带配套一些旅游、休闲、养老等第三产业或许是一条路子,而且也极可能是唯一的一条路。

随着生态环境的极为好转,山清了,水绿了,野生动物们也都回来了,大量的野生动物对农业的危害也随之凸显。

中元节的时候回老家祭祖,在和乡亲们聊天时了解到,现在农村几乎没办法再种植农作物了。他们反映,田里水稻被山鼠齐根咬断,地里的地瓜(甘薯)和竹笋等被野猪拱个干净,种的豆子还是青苗的时候叶子就被麂子吃个光,即便有幸长出豆了,还没成熟就被鸟儿叼完了,树上的水果也一样,不少都成了喂鸟的食物。

这些野生动物已经入侵到离住房不足20米的地方,它们大多数都是保护动物,不能打,不能杀,赶也赶不走,这叫农民们还怎么种地?再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外出,实际农村大部分田地只能撂荒。猪鸡鸭鹅等不能养,现在农民吃喝用度基本全靠买,唯一可行的是在房前屋后种点菜。

如今,老家绝大多数农民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山上的茶叶,大夏天的凌晨3、4就起来采摘,每人每天累死累活的,不计成本能收获一两百来块钱。这些钱还只是账面上的,收购商什么时候能兑现,谁都说不清楚,十几年前的旧账,到现在还没结清的都有。

经济要发展,基本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等都要配合跟上,农村经济也不例外。

首先是土地,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乡村的土地都是分散在每家每户,现代农业不搞集约化经营,恐怕效益会很低。一直以来提倡搞农村合作社,现在不少农村都有在搞,似乎效果不怎么样,可能在具体落实上有差池,配套措施和要素不够完善可能是主因,懂技术及市场的人才是关键。

其次是劳动力,但凡对农村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现在农村几乎没有50岁以下的青壮年在搞农业了,青壮年都跑城里,务工的务工,做生意的做生意,青壮年几乎没人知道怎么种地了。乡村要振兴,没有合适的劳动力肯定是不行的。但想要青壮年回农村,先必须得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上有老下有小,必须有可靠的收入。其次得有地方住,已经进城的人,为了孩子上学等原因,很多把户籍迁到城里,现在回老家,老屋破旧,想要把老房子扒拉下来重盖,改善一下住宿条件都不被允许,即便有点钱,他们也不想回来啊。

再次就是资金、信息和技术,农村发展经济,有金融政策支持,银行可以有部分小农贷,但不可能连项目启动资金都靠银行,这不现实,恐怕银行也不敢。

一个很现实的资金来源就是,在外发展的还不错的农村青壮年,带资金、技术、信息等回乡。他们有资金、技术和信息,也愿意回乡创业,真正城里的大资本,却未必愿意投资乡村,除非有“矿”。

乡村对于城市的劣势,经过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资已经改善了不少,但是天然的地理空间环境劣势是无法完全根除的,特别是边远山区,发展没有小地域特色的农业,成本是完全比拼不过那些离城市更近更方便的城郊。城郊平地,乡村山地,城郊离市场近,乡村离市场远,光运输和劳动力成本,乡村和城郊就没法比。乡村只有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项目,才可能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但这着实很难。要往农村投资,恐怕也只有知根知底的本地人,才更愿意冒风险投资,毕竟有一个故土难离和回报家乡的情节在。

乡村振兴还没怎么深入,一些乱象倒是先冒头了。在老家还听到一些事情,估计全国不少地方都有这情况,绝非个例。一些政府扶持的项目,成为部分精明的人骗取政府补贴的工具。表面上搞了一个农业项目,划一片地,也种上一些农作物,实际上根本没有正儿八经去经营管理,每年等到政府核查的时候,再雇几个农民收拾一下,应付一下检查。既无实质的投入,更无实际的产出,造一切表象的目的,无非是伸手向政府要补贴而已。实际上项目根本没经济效益,更别谈社会效益,提供土地的农民未必能拿到租金收入,政府补贴也只进入个别私人的腰包。

野生动物的危害怎么处置?土地怎样规划合并(合作社有一套做法,要考虑进一步的完善)?怎样排除劳动力、资金、技术的后顾之忧?怎样防止骗补乱象等等,这应该是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发现的,首先要考虑解决的问题。有些事情在法律法规没有修订的情况下,是不是要出台一些有效政策措施,以排除乡村振兴路上的障碍?

在国际环境严峻,全球化开倒车,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经济实行内外双循环的形势背景下,激活农村经济,为国家整体经济转型升级、增长以及就业,开辟一个广阔又有纵深的大后方,应该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