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起源于濮阳还是清河(河南濮阳是中华张姓的起源地)

作者签名:

张姓起源于濮阳还是清河(河南濮阳是中华张姓的起源地)(1)

《世本》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编纂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北宋《姓解》载:“张氏,生自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弧,以张网罗取禽鸟,世掌其职,遂以为氏。”

北宋《广韵》载:“本自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 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

南宋邓名世所撰《古今姓氏书辩证》载:张“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造弓矢,实张罗以取禽兽,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南宋罗泌撰《路史。后纪五》载:“黄帝子挥封于张,为张氏。”

明代《张氏统宗世谱》载:“吾张氏得姓者,自轩辕黄帝第三妃彤鱼氏之子日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

清乾隆朝重修《张氏族谱.受姓渊源考》载:“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生少昊金天氏,又号青阳氏,第五子挥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由上述文献可知,张姓出于姬姓,黄帝第五子青阳(即玄嚣)之子挥,发明弓箭,任弓正之职,因此得姓。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螺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路史.国名纪》载:“濮阳,帝后所都,今澶之属县,所谓帝丘,有颛帝城。”今内黄有颛项、帝喾二帝陵。黄帝之孙颛顼和玄嚣之孙帝喾以帝丘为都城。青阳亦即清水之北,今濮阳市位于古清水上游。挥既随其父玄嚣(即青阳)生活于帝丘,又做颛顼的弓正为官于帝丘,所以张姓的起源地为帝丘所在地,即位于古清河上游的今濮阳。

宋工部尚书张咏撰修《山阴白鱼潭张氏族谱》就明白记载着濮阳就是张姓的祖根地:“轩辕赐姓,祖根在濮阳。”明弘治年间的《<山阴白鱼潭张氏族谱>重修族谱叙》云:“张之受姓,昉于轩辕之子,天下之张,厥初无不本于一人耳,濮阳吾祖之所自出。”“吾家本名族,受姓轩辕氏,濮阳蕃本根。”可见当时张姓起源于濮阳之说已大行其道。此外现代著名文史大家朱绍侯、张岱年、李学勤、张政烺、傅振伦、张忠培、杨向奎等都认可张姓起源于濮阳说。

清河郡乃张姓影响最大的郡望,《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提到张氏郡望6个,清河张氏列第一位。《广韵》说。“张姓出清河、南阳、吴郡、炖(教)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清河郡亦被列为第一。

清河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弟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世代为官,冠缨不绝,到唐代有张文瓘,唐高宗时任宰相,他为政勤勉、执法平允,得到高宗倚重。他有四个儿子,官位都在三品以上,被当时人称为“万石张家”,意思是说一家五人都做到了受俸禄“二千石”的高官。又因为张文瓘的弟弟文琮为户部侍郎,弟文收为太子率更令。文璀、文琮、文收三兄弟同居一处,房宅门前都列戟以示尊贵,一时号称“三戟张家”。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朝廷甄别确定全国十大姓作为“国柱”,清河张氏被定为“乙门”,位列“国柱”之首。天下张姓族人无不因清河张氏而自豪,“清河望族”“清河巨族”“清河世家”“清河家风”“清河世泽”“唐相家声”等美誉,成为唐以后人们对清河张氏的尊称。

后世张姓人因清河张氏的巨大声望,而纷纷比附,自称清河张氏。清河张氏在唐代不仅声誉大盛,而且人丁兴旺,“一宗万家,烟火相连,比屋而居”,清河张氏在唐代得以快速膨胀,民间因此传出“天下张氏出清河”的说法,把郡望地误认为祖根地。

综上,唐代张氏望族清河张氏,始于曹魏时期的大司农、泰山太守张岱,曹魏时期乃220年至265年,而张姓始祖挥公乃黄帝时代人物,在前2700年左右,所以清河始祖张岱晚于张姓鼻祖挥公近3000年。清河张氏可由曹魏时期的张岱上溯至西汉留侯张良,由张良再上溯至周宣王时的张仲,由张仲再上溯至颛顼帝弓正张挥。张岱迁往清河的迁出地是河内,即今河南武陟西南,张良故里在今河南颊县,张挥的故居亦在帝丘(今河南濮阳),则清河张氏的祖根地亦在河南无疑。所以,天下张姓祖根地在今河南濮阳,河北清河是张姓的著名郡望地,都是全球张姓族人的文化圣地,值得去寻根,去瞻仰,去拜谒,去归依。

张姓起源于濮阳还是清河(河南濮阳是中华张姓的起源地)(2)

作者李立新

(本文作者为李立新博士,现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