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六年级历史期末重点知识纵向梳理)

临近考试,复习越来越需要精细重点化,在这里把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根据同学们的复习情况做了进一步梳理,希望对大家有用。

喜欢的话,欢迎阅读 关注 点赞或转发!

六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六年级历史期末重点知识纵向梳理)(1)

秦朝

一、西周以来中央对地方上的管理措施及影响(或意义)?

答:(1)西周:分封制,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战国(商鞅变法):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影响深远。

(3)秦朝:推行郡县制。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4)汉武帝时期:①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

②削爵、夺地、除国,严厉镇压叛乱 。③设立刺史制度。

影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促进了政治上大一统的实现。

(5)西汉(公元前60年 新疆)设置西域都护。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秦皇汉武措施的共同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巩固大一统或国家统一也可)

秦和西汉时期具有监察功能的官职或机构是:秦:御史大夫;西汉:刺史。

六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六年级历史期末重点知识纵向梳理)(2)

汉朝图片

二、秦汉统治者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倡导的思想学派、措施、影响)

答:(1)秦朝:法家(韩非),实行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加速了秦的灭亡。

(2)汉初:道家(老子、庄子),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发展农业。增强了西汉的国力,为汉武帝的大一统提供了物质基础。

(3)汉武帝:儒家(孔子、孟子)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六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六年级历史期末重点知识纵向梳理)(3)

三、改革

(一)管仲改革(春秋时期)意义: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二)商鞅变法(战国时期)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为实现此目的,商鞅采取哪些措施?

答: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措施:①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富】

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强】

2、商鞅变法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答: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

3、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的内容是什么?答: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4、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5、商鞅变法的启示是什么?

①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

②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的原因(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2、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494年)(2) 改说汉语;(3)改穿汉服;

(4)改用汉姓;(5)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6)用汉制,学汉礼。

3、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六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六年级历史期末重点知识纵向梳理)(4)

四、自西周以来历代统治者经济上的措施

答:1、战国(商鞅变法):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

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

③统一度量衡

2、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3、汉武帝: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①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最主要原因)

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3)启示:

①要重视科技,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

②要维护安定的社会环境。

③政府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制定合适的经济政策。

六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六年级历史期末重点知识纵向梳理)(5)

五、边疆和民族关系

1、秦朝:

(1)越族: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

(2)匈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2、西汉:

(1)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

影响: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2)张骞出使西域 最早是在公元前138年 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东汉:汉明帝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班超去世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

六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六年级历史期末重点知识纵向梳理)(6)

六、丝绸之路

1、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了基础的事件是张骞通西域。

2、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4)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5)意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3、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

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4、丝绸之路开通的现实价值: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六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六年级历史期末重点知识纵向梳理)(7)

丝绸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